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 第23章蒸蒸日上,厂区私访

第23章蒸蒸日上,厂区私访

    冬去春来之际,草木还有些许枯黄,但已能让人感觉到一丝春意。

    湖边有一排排泛黄的野草,野草旁的枯枝已经发芽,但有的还沉溺在冬天,不愿苏醒。

    这是万家镇唯一的小湖,明镜湖,它靠着长春山脚,与赵恪规划的工业区相距甚近。

    此时,离小湖不远处的大片荒地上,伫立着几座孤零零地灰色水泥大厂房。

    离厂房不远的工地上,还有密密麻麻的人正在拿着铲子,锤子等工具,努力地干活。整个工地氛围热火朝天,让人丝毫感受不到寒意。

    在这个还残余着几分寒意的春天里,工人们的额头都是明晃晃的,累的满头大汗。

    今天已经是赵恪规划工业区的两个月之后,工地上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赵恪吸纳来的流民,大多是因为雪灾无家可归的百姓。

    两个月前,赵恪让程度吸纳流民扩充人口,本意是想招纳个一千来人就可以了。

    程度刚开始设立粥棚的那两天,也确实是这样,一天也就一二十个人,可是过了大概十多天,人数突然飙升到一天一两百人,到后面可能消息传开了,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收四百多人。

    这时候孔明坐不住了,如果继续按这种方式招人,恐怕没过几天就把粮食吃光了。

    什么事情都没干,自己的经济先垮了,这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

    于是,孔明马上来找赵恪商议对策,赵恪心里也知道流民太多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是想招纳,也是有心无力。

    没办法,招人太多粮食不够,不招人又可惜,赵恪和领导班子商议之后决定。

    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这些流民要想来万家镇定居,就不能再继续白吃白喝,只能去工地干活,或者身体弱的干不了,就去镇子上干点轻松的话。

    总之,就是必须付出劳动才能吃上饭,就是这么简单。

    即便如此,每天来的百姓依然数量不减,赵恪又安排锦衣卫扮作商人,去临近的县城,州城采购了大量的粮食,这才堪堪够用,但是手里的两万两银子也花了不少。

    两个月下来,整个万家镇大概招了两万多人,要知道原本万家镇只有两千多人,人数相当于直接翻了十倍,所以万家镇只能扩建,赵恪也因此又把万家镇的各区域又规划了一下。

    首先,还是靠着长春山的北边,赵恪规划为工业区,这里是万家镇的腹地,而且自然资源,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其次是东边,东边靠着云州城,赵恪和孔明考虑到要留一定的战略纵深,没有贸然向东边开辟。

    然后,是万家镇西边。西边地广人稀,又挨着原始大森林,赵恪一边砍树造房子,一边把流民重点安置在了西边。

    不过因为时间仓促,人手又不足,房子,道路一切的基础建设非常粗糙,差劲。

    而且因为流民鱼龙混杂,治安也非常差劲,不过对流民来说,能有一口热饭吃,有一个栖身之所就已经很不错了。

    赵恪准备等冬天过了,在慢慢改善这些个遗留问题,权宜之下,现在只能先将就着。

    最后的南边,往南边走有玉林,成林两个村镇,后面还有大大小小的村庄,但赵恪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自己来万家镇站稳脚跟之后,这几个村子和万家镇几乎不来往。

    赵恪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对,他去问了孔明,孔明和赵恪商议之后,决定派几个锦衣卫探子去南边的乡村打探打探消息,再作打算。

    此时,赵恪穿着一身黑色常服,正在北方工业区微服视察。

    这时候的工业区已经初具雏形,几个光秃秃的灰色水泥大厂房映入赵恪的眼中,

    水泥,这一个穿越者必备神器,被赵恪在冬天的时候,召集了几个万家镇老工匠,专心致志地鼓捣十几天,终于研发出来。

    只不过因为像石灰石,二氧化硅等原材料开采量不足,只能勉强建几个大厂房,再多一点都没有了。

    即便如此,赵恪看着荒地上的几个孤零零的水泥大厂房,还是十分满意的。

    每个水泥厂房都相隔很远,很明显,以后这片区域肯定要扩建,把每片厂区都要扩大。

    第一个紧挨着山脚的厂区,赵恪用来生产钢铁,钢铁对于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建筑,交通,制造,还是能源能至关重要。所以这边区域是几个厂区中最大的,占地五千多亩。

    第二个厂区用来金属加工,背靠着钢铁区,用来加工金属,制造蒸汽机或者未来其他机器的零件,面积仅次于钢铁厂区,大概三千多亩。

    第三个厂区用来造水泥,赵恪准备未来大量造基建,造城墙,水泥必不可少,面积大概一千多亩。

    第四个用来生产蒸汽机,并且留出一部分空地,为未来获得火枪,火炮等技术埋伏笔,面积一千多亩。

    第五个厂区用来加工木材,为了防止失火,它的位置靠近明镜湖。负责生产一些家具类的东西,包括高端家具和低端家具,赵恪本意是通过现代技术,达到量产后,再通过商队卖到其他州府,或者陈金两国,当作一门赚钱的生意,面积大概一千多亩。

    而像木材厂,金属加工厂等所需机器技术,其实是赵恪利用一些生产蒸汽机的底层技术所制造,比如一些金属机床等等,它们可以生产蒸汽机,也同样可以干其他事情。

    赵恪走到厂房之后,顺势走进钢铁工厂,一进来就感觉热腾腾的气浪扑面而来,温度陡然上升许多。

    赵恪面前有几个大黑炉子,一个炉子大概高三四米,炉子旁边正有五六个工人轮流给炉子鼓风,还有一些工人把铁矿石,焦炭等原料导入炉子。

    几个工人都光着膀子,额头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汗珠。

    赵恪又往里面走了走,工厂后面还有一堆石灰石,作为后世豫省理科考生,工艺流程早就烂熟于心了,钙基脱硫法,可以有效清除硫杂质,提高铁的质量。

    而从管道流出钢水会被工人用来打造铲子,锤子,还有一些机床零件,蒸汽机零件等等。

    这就是赵恪根据系统给的提示做出的异界版高炉炼铁。虽然简陋,但是在这个时代还在普遍用灌钢法,效率有着明显提高。

    钢铁厂的工人们都在专心干活,没有人向赵恪打招呼,见到他们的工头不在这,赵恪也没有惊动他们,从后门悄悄地离开了。

    从钢铁厂里面走出来,赵恪热的一头汗,他想了想,又去了蒸汽机制造厂。

    走了好一会,赵恪才终于从钢铁厂走到蒸汽机制造厂,相比钢铁厂,制造厂的温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进入制造厂,工人们被分成一个个小组,大概八九个人一组,他们此时正拿着一个个从金属加工厂里运来的零件手工组装蒸汽机。

    而已经成型的蒸汽机,经过测试组的工人们测试,确定可以投入适应之后,被骡子拉着,拉往长春山旁边的小矿山,开始采矿。

    赵恪点了点头,看来一切都正在正轨上。

    这时一个像穿着官服模样的年轻小伙看到赵恪,连忙走到赵恪旁边开口说道:“王爷,您怎么来啦?小人是制造厂厂长陈鸿运,王爷有什么指示吗?”

    赵恪摆了摆手说:“我只是来看看,没什么大事,工人的工作还习惯吗?”

    陈鸿运挠了挠头,笑着说:“王爷,工人们在您的指示下,都一心钻研技术,虽然大家普遍经验不足,但是有王爷的英明领导,我们正在努力进步,相信一定会达到王爷的要求的。”

    “嗯,不错,工人的待遇怎么样?”赵恪问道。

    陈鸿运连忙说道:“王爷,您的仁厚,那可是亘古未见啊,不仅给工人们一日三餐,还顿顿管饱,甚至隔几天还有肉食,工人现在都是在抢着干活,每天都在感谢王爷呢!哈哈!”

    赵恪拍拍他的肩膀,点点头,转身就离去了,陈鸿运看着赵恪离去的身影,满脸钦佩,一直目送他离开。

    赵恪心里有些感叹道:“真不愧是从平民百姓里面混到厂长的人,这嘴皮子真是有几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