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 第21章开始分田,世家反应

第21章开始分田,世家反应

    在赵恪雷厉风行的推动之下,短短五六日光阴,万家镇已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与赵恪刚来到时,那种衰败,迷茫的气氛截然不同。

    曾经趾高气昂的地主们,如今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已经失去了昔日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严地位。

    镇子的中心,以前的张府,现在的政务厅门口,赵恪下令新建了一个广场上,名为人民广场。

    赵恪建立广场,主要是找一个宣布事情的地方,不能每次说个事情,都跑到村口空地吧?

    为了建这个广场,还拆了好几个张家的房子,使得人民广场可以容纳同时数万人,而且绰绰有余。

    此刻在人民广场正中央,正迎风飘展着燕王的雄鹰旗,那飘扬的旗帜昭告着旧新时代的结束,赵恪时代的来临。

    每当有万家镇的百姓路经此地,都要驻足观看一会儿,感叹一下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恪身着白色长衣,正站在一处破败不堪的民宅前,正亲自挥动着手中的铲子,将路上的大雪铲到一旁。

    他额头上汗水滚滚而下,晶莹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大王,这粗话还是让小人来吧,您身子骨金贵,哪能干这活呢?把铲子给小人吧!”

    李清的脸扭成了苦瓜,这扫雪的活本来是农会给自己的任务,可扫到一半,燕王突然冒出来,来找自己聊天,聊着聊着燕王还动手拿着铲子干上了。

    他心里虽然很是感激,但表面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李清,本王是农会会长,这活你们能干,本王也能干,不碍事,不碍事。”

    赵恪抹了抹头上的汗水,笑着说道。李清一边感叹燕王的贤德,一边去弄了碗清水,给赵恪端过来。

    “本王听说,最近万家镇是不是有地主在往玉林,成林这两个村镇里跑?”

    赵恪喝了口水,然后向李清问道。

    李清想了想,组织了下语言连忙解释道。

    “大王,我们农会可是把那些地主们收拾惨了,他们大多数平日里想尽法子欺压我们老百姓,您来了之后,他们心里害怕,不跑才怪呢。”

    这几天,在赵恪的指挥下,一批批罪行重大的地主豪绅被游街示众,他们大多蓬头垢面、面色苍白,昔日盛气凌人、嚣张跋扈的姿态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惶恐与羞愧。

    游行过程中,围观的百姓们在一旁窃窃私语,甚至有人扔一些臭鸡蛋,烂菜叶,弄得这些地主们很是狼狈。

    百姓的脸上浮现出痛快与解气的表情,多年来压抑在心头的怒火终于得以释放。

    但一些自知罪行重大,难逃一死的地主,连家产都来不及收拾,纷纷逃离万家镇,投奔周边的小镇避难。

    与此同时,赵恪下令孔明,将张家和各个地主家缴获来的粮食,挨家挨户的按照农会名单发粮,确定这个冬天没有一个人因为缺粮缺衣而饿死冻死。

    孔明派遣农会中高层代表:指挥使卫青,五个小队队长徐达,程度,陈彪,李裕,还有饭量逆天的李东来带领着一众锦衣卫,以及下层表现突出的农会干部挨家挨户分发赈济。

    发放过程中,孩子们捧着粗糙的碗,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老人们紧握着农会干部的手,依依不舍。

    这份百姓与农会间的温暖慢慢驱散着严冬的寒意,温暖着每个人的内心。

    农会成员们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士气大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都在为加入农会而自豪。

    同时在赵恪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下,整个万家镇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士气高涨的可怕。

    经过孔明精心计算,那些地主们的罚款和抄家所得的资金,换算成白银竟累积至近乎两万两,这笔资金无疑为农会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缓解了赵恪暂时没钱的尴尬局面。

    傍晚时分,万家镇的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都正煮着精细的粮食,吃着白米饭,或者喝着白米粥。

    “燕王,真是仁德之君啊!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如此体恤百姓的王爷。”

    “没有王爷来,这个冬天我这身子骨真撑不过去了。”

    无数的百姓都在感叹赵恪的贤明。

    在收获了大量罚款资金的赵恪并没有志得意满。

    这才刚刚开始,两万两算什么?

    赵恪志在燕云,甚至天下而不是一个小小的万家镇。

    对此,诸葛亮对于赵恪的表现很满意,毕竟温柔乡是英雄冢,在有钱有条件时,不贪图安逸,仍然奋发进取,这也是一个了不得本事。

    在美美地吃过晚饭后,农会的骨干人物,会长赵恪,书记诸葛亮,民兵队长徐达,还有卫青,程度等锦衣卫嫡系,以及近日里,在农会里表现积极的底层干部,书生路仁甲,农民刘大等等。

    赵恪深知土地乃民生之本,他决意颠覆以往的剥削制度,将万家镇数千亩肥沃土地从地主手中解放出来,分给那些终日辛勤劳作却始终贫困的农民。

    赵恪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说道。

    “本王想把土地分给百姓,并实行免税三年。诸位以为如何?”

    这个想法赵恪早就与孔明商议过,私下已经达成一致。

    如今只是相当于正式提出,孔明自然支持。

    现在赵恪威望极高,众人想都没想,都纷纷表示支持。

    翌日,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万家镇人民广场下,赵恪亲自坐镇于此,身后是整装待命的锦衣卫骨干。

    他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分田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田间里锦衣卫干部手持公文,一丝不苟地记录、丈量,严肃认真的神情与周围百姓满脸的欢喜形成了鲜明对比。

    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不少人双手合十,感恩涕零,甚至喜极而泣。

    朝思暮想的田地如今终于有望得到,每个人都在为此高兴,赵恪的声望再次达到一个顶峰。

    农会依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将其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确保每户人家都能得到相应的份额。

    农户们有序排队,领取属于自己家庭的那一份土地契约,那份薄薄的纸片在他们手中犹如千斤重,承载的是生活的希望与尊严。

    尽管天气寒冷,但村民们仍然热火朝天地在新分得的土地上忙碌起来,锄头翻动泥土的声音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田园交响曲。

    赵恪和农会的高层一起在田间审视分田的情况。

    当他们看到那些曾因生活而苍老的百姓脸庞,此刻焕发出了由心而发的笑容时,他们就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看着这一切,赵恪内心深处感到欣慰与满足。

    夜幕低垂,燕王府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慕容静端庄而又冷峻的侧脸。

    她端坐于华丽的梨花木椅上,一双明亮的眼眸半阖,冷静地听取慕容景的密报。

    尽管外表平静如湖,但她内心却暗流涌动,对赵恪近期在万家镇采取的行动有些嗤之以鼻。

    “推翻世家,地主?这赵恪是要与全天下的既得利益者为敌么?这么多人?你挡得住吗?恪儿,你还真是愚蠢得有些可爱。”

    她嘴角轻轻上扬,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潜藏在她的淡漠之中。

    听取完慕容景的汇报之后,她开口缓缓道。

    “景弟,做的不错,你继续负责看着王爷,如果遇到危险也要及时拯救。”

    “是,姐姐。”

    慕容景乖巧地点点头,从容地回答道。慕容静挥挥手示意让他离开。

    慕容景便躬身退出,厚重的雕花木门在他身后缓缓闭合,留下了慕容静独自面对一片静谧的厅堂。

    片刻后,慕容景回到卧室,鬼鬼祟祟地打开一处暗格,扭动机关,墙角处传来一阵细不可闻的声响,里面竟然是一处密室。

    慕容景正与密室里一名身披黑色斗篷的蒙面人低声交谈。

    “进展如何?”慕容景刻意压低了声音,好像怕有人听见。

    蒙面人压低声音,语气中透露出阴鸷与得意。

    “燕王在万家镇的行动已令四方地主心惊肉跳,如今正是煽风点火的好时机。

    万家镇附近的成林庄、玉林镇,共有二十多位豪绅,只要我们寻找到合适的棋子,挑唆他们领头反叛,届时上千的家奴、私兵便会如猛虎下山般扑向万家镇。

    加之老夫之前策划的丁润的暗杀计划,燕王必定在劫难逃。

    而赵恪一死,燕云必将陷入混乱。那时,配合军中暗线,我们便可趁乱夺取燕云,一举成就宏图霸业,老夫在这里先要恭喜公子了。”

    慕容景听罢,双眼微微眯起,笑声低沉而诡异。

    “桀桀,好啊!真是天赐良机,赵恪真是自寻死路,这次我看他还能怎么办!”

    “少爷,您记得答应我们陛下的条件?”

    慕容景怔住了,但很快反应过来,立刻回答道。

    “放心吧,我两个姐姐那边,我会说好的,请陛下尽管放心。”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冰冷的地面,府邸内弥漫着一股诡异而紧张的气息。

    而在暗处一个少女正悄无声息的躲在卧室的房梁上,听到了一切,随后身形遁入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