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两界雷君 » 第26章

第26章

    其实沈应雷早就自然而然的有了气感,只是因为之前他没有得到训练,所以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一点在他大学时学太极拳,其实就有展露。太极拳其实分内外两套拳法,一般人养生打得都是内家拳法,这一套拳法其实就是将运气法门融入在动作之中,从而强身健体。

    其他学生学了两年,还是一招是一招,和机器人一般。而沈应雷根本没怎么练习,第一遍学完,就已经能打得行云流水,而且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气息在自己体内流动。甚至,沈应雷很久之前在看金庸全集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所谓“天地灵气”的本质,也就是在科学视角上的真正身份。

    然而这种才能,显然在科学世界是没什么用的。这也就是沈应雷在科学世界中,会泯然众生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长出,只不过很多人毕其一生都没有机遇去发现。毕竟科学社会需要的才能,最普遍的其实只有记忆力和情商这两点而已,而这两项着实都不是沈应雷所长。

    沈应雷沉浸于练气浑然不知身边发生了什么,而实际上,他的身边已经乱了套。

    玉鼎真人走到沈应雷面前惊异道:“他已经有气感了?从开阁到现在才过了多久?”

    朱雀笑嘻嘻道:“两个小时!我看着呢!”

    玉鼎真人正要发出感叹,沈应雷突然停止了吸纳天地灵气,脸色开始变得通红。沈应雷则感觉到自己的丹田之处越来越灼热,从天地吸取的灵气在这里汇聚之后,又开始涌出,冲击着沈应雷的奇经八脉。

    玉鼎真人面色肃穆道:“所有人噤声!退后十步,他雪山气海已成,开始冲击任督二脉了!”

    修行的过程,分为问道,闻道,悟道,证道,得道五个阶段。

    问道,就是感觉到道的存在,开始追寻道。闻道,是指听取前人的讲解,开始学习道为何物。这一阶段,好比学习科学知识时高中之前的学习过程。

    悟道,也便是对道有了自己的理解。证道,是对自己理解的证实,在实践中证实自己所悟之道的正确性。当证道成功,那便是得道了。

    修行等级的五阶分别对应了这五个过程。而每一阶中的修行过程,其实也对应了这五个过程。

    以入感知境之前的过程为例——获得气感,就是问道。按照功法,运行大小周天,就是闻道。体内天地灵气达到一定浓度,形成雪山气海便是悟道。

    修行五阶,每一阶达到悟道这一阶段就会被称为巅峰境界。实力已经和之下的修行者有了本质的区别。

    而证道,是所有过程中最凶险的一关,若是证道失败会对修行者造成巨大伤害。所以,修行者将这一关称之为——劫。

    渡劫成功,方能得道,进入下一阶段。否则只能原地踏步。每一阶所面对的劫都不一样,就像入羽化境要在过去的遗憾中做出选择,坦然面对时间。入感知境需要经历的劫,则是打通任督二脉。

    坦率的讲,作为初境的劫,其实危险程度和难度都无法和后面境界的劫媲美。只要有了气感,要打通任督二脉并没有多难。即使失败行岔了气,也大不了是口眼歪斜,完全可以治疗。只要有高手在一旁看着,就没多大风险。

    很快沈应雷周身突然气息喷薄而出,面色也恢复了正常。广成子大喜道:“他已打通任督二脉,入了感知境了!半日感知,千古罕有!”

    一般人破镜之后,都会立刻醒来。然而沈应雷却继续运行着大小周天,犹如无底洞一般吸纳着天地灵气。

    沈应雷开始继续攀登境界,他散发的气由淡淡的白色,逐步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转化。每一次转化,都意味着他破了感知境中的一层。而他气息的每一次转化,都让殷郊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此时,慈航真人和其他长老,以及各位长老的亲传弟子都闻讯来到了藏经阁。就在他们赶到的时候,沈应雷的气息已经由紫色变成了无色。

    而后,他的周身毛孔开始流出黑色的物体。广成子瞪大双眼道:“开始洗精易髓了?”

    慈航真人一挥浮尘,沈应雷原样腾空而起,而后被挪到了门外的瀑布下。而后慈航真人再一挥,沈应雷浑身只剩下一条内裤。原来,这个瀑布就是为了给破二阶洞玄境时要经历的洗精易髓所设。

    沈应雷已经开始破洞玄境!只见他周身毛孔流出的物质,由黑到白再到无色。那些东西都被瀑布冲走不提,其实这都是表象。这就是进入洞玄境的悟道阶段——洗精易髓。

    这本质上是因为大量气息涌入,原本堵塞的经脉和毛孔不堪重负,开始被天地灵气推着派出浊物。其原理和黄河放水冲砂一样。说明沈应雷体内的气息的量已经足够发生质变。

    质变,在丹田雪山气海中发生。天地灵气和沈应雷本身的先天灵气混合,开始和他的灵魂结合。进而,引发了他灵魂的进化,这就是洞玄境的本质。

    而这种进化,会使得修行者的灵魂开始产生自己精神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内景。

    内景会直接反应持有者的精神状态、欲望诉求,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梦境空间。在这个空间,会反应出一个人的爱、恨、欲望、希望、梦想。

    有的人会在这里因恨癫狂,有的人会在这里因欲望而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内景的幻象,就是入洞玄境,所需要经历的“劫”。

    如果破境失败,幸运的会止步不前,进入所谓感知境巅峰的状态。不幸的会走火入魔。这就是破境,必须要有高于此境界的人护法的原因。一旦破镜者无法自己从那个状态中挣脱出来,就要靠外力强行把他拉出来。

    而只有能够正视自身、摆脱虚幻的梦境之人,才能自己从那个空间的混乱中挣脱出来,才能进入洞玄境。所以正视自我,正是突破洞玄境内景之劫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修炼内景的过程,被称为静功。因为,在这一修行过程中,修行者需要的就是排除所有杂念,将内景修到“空”和“静”的境界。

    而前文提到沈应雷,早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世界观认知。他对于世界、社会、人类的认知,已经理智到让人感觉有一些冷血的感觉。或者说,达到了得道高僧的那种视大千世界无色无相的境界。一切感性的冲动,在他眼里都不过是复杂理性的交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