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康乾大世 » 第二十五章 黄道周出镇安庆

第二十五章 黄道周出镇安庆

    当明廷还寄希望于凤阳的刘良佐能够凭借凤阳城城坚池固的特点能够将来犯的燕军铁骑拦住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他们的始料未及的事情。

    驻守九江的刘泽清献城投降了!

    明廷朝堂上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傻了眼。

    据说那刘泽清还是一刀一枪都没有跟燕军干过,燕军大军刚刚到达九江城下,这刘泽清就投了!

    这下马士英彻底是慌了,九江可是南京城的第一道屏障。九江城东南面靠山,东西两面都临水湖,其地势之险构成了明军抵挡燕军进犯的重要军事重镇,在马士英的眼中,只要城中的明军坚守不出去和燕军打野战,九江城是万不可能丢掉的。

    可没曾想到那刘泽清暗中与燕廷通了书信,等燕军兵临城下之时刘泽清打开迎接燕军进城。

    弘光帝知道这件事后连和爱妃在床上研究人生大事的兴趣都顿时云烟消云散了,直接召集群臣在奉天殿讨论此事。

    马士英、黄道周等人神色紧张,显然刘泽清投降燕廷的事给他们两个精神上太多的冲击。

    阮大铖和钱谦益等人脸上毫无波澜,低着头看向地上的金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

    弘光帝虽然权利被架空,但是在群臣中间该有的威严还是有的。

    弘光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他俯视着台阶下的众人。

    这些人平时就知道争权夺利,相互攻讦。一到关键时刻就知道把头缩在脖子里当个缩头乌龟。

    这大明朝,还能坚持多久?

    弘光帝看着各怀鬼胎的群臣,顿时火冒三丈,猛地起身训斥道:“你们平时不是挺喜欢吵架的吗?现在正是朝廷需要你们出声的时候,怎么一个个像哑巴一样不说话?说话啊!朕让你们说话啊!一个个低头不说的想干什么?”

    弘光帝的呵斥声在奉天殿的房梁上四处游荡中,震得奉天殿内的众人耳朵发聩,久久不能恢复。

    外面的侍卫都听到了皇帝的咆哮声。

    弘光帝伸手指向底下的群臣,用不屑的语气说道:“你们啊…”说完然后失望地摇摇头。

    群臣听完心里十分地愧疚,把头低得更下了。

    突然弘光帝指向站在前面的马士英,用不容拒绝地语气问道:“马卿,你身为内阁首辅,你先说。这眼下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马士英没想到皇帝会突然点自己的名,但自己身为大权独揽的内阁首辅,皇帝确实首先会问自己的意见。

    不过马士英自己心里都没什么好的办法,眼下这情况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马士英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向弘光帝拱手行礼道:“禀皇…皇上,现如今的局势最紧要的还是向安庆增派兵力,加强安庆的城防力量。”

    九江失守之后安庆成了南京朝廷的最后一道屏障,要是安庆再丢了,燕军通往南京朝廷的路就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

    弘光帝听完马士英的话,连连点头,赞同道:“对对,马卿说得对,安庆绝对不能再丢了,传朕旨意,立刻向安庆增派兵力,一定要守住安庆!”

    马士英又向弘光帝问道:“皇上,安庆乃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其重要性毋容置疑,该派何人去守?”

    弘光帝听完后,顿时得觉得脑壳疼。

    自燕军南下以来,高杰战死,刘良佐被燕军围困在凤阳,刘泽清向燕军献城投降,黄得功和史可法还要守淮安和扬州。

    一时间,弘光帝居然居然无人可派。

    要是随便就派个人去守安庆,万一那个人意志薄弱,燕军一个攻城就跪地投降了,那还得了。

    此时,兵部侍郎黄道周站出来拱手说道:“皇上,臣愿意前往安庆,为南京城守好这西边门户。”

    弘光帝转头看向马士英身后的黄道周,黄道周此时一脸的坚毅,比在他前面的马士英多了一丝正气。

    弘光帝看到黄道周主动出来请战,心中还有一丝欣慰,朝堂上还是有人愿意为国效力的,也不完全是一些酒囊饭袋。

    弘光帝走下台阶来到黄道周面,称赞道:“黄卿不愧是我大明臣子,在此危难之际愿意为了朝廷主动请缨,实在是诸位臣工的楷模。”

    黄道周一脸正气,说道:“臣受皇上的恩典,理应在朝廷陷入危难时站出来图报皇恩!”

    “好!朕现在封你为总兵官,兼任兵部左侍郎,朕命你即刻带兵出镇安庆抵御燕军进犯!”弘光帝迅速坐回龙椅上命令道。

    此时,与黄道周不和的阮大铖和钱谦益对视一眼后点点头。

    阮大铖站出来拱手行礼说道:“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弘光帝看向阮大铖现在站出来,心中不免有些堵得慌。

    你这老不死的,刚才朕喊你说话的时候你不主动站出来说话,现在朕自己说了就知道站出来了。

    弘光帝有点不耐烦,摆摆手说道:“有话就说吧!”

    阮大铖看了一眼身旁看他很不爽的黄道周等人,心中暗暗得意,谁叫你黄道周平时跟我过不去,今日我也要给你添点堵!

    阮大铖不紧不慢地说道:“臣不同意派黄大人前去镇守安庆!”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众人相互窃窃私语。

    弘光帝看到这里,心中差点一下没停止跳动。

    好嘛,又开始了啊。

    这些朝堂的人每当看见对手要提出什么事情,便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反对,无论对手说的事是不是利国利民的,都要坚决地反对,只要看见对手吃瘪,他们心中就爽了。

    至于天下百姓,谁有那个心思去理啊。他们高居庙堂之上,才不会管底下百姓的死活。

    弘光帝用手抚着心,努力使自己没有气晕过去,问道:“为何不能让黄卿前往镇守安庆?”

    阮大铖努力想找黄道周的把柄,却想不出黄道周有任何不当之处。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禀皇上,黄大人性情耿直,不擅变通!去了安庆后怕是会引起安庆将领之间的矛盾,眼下燕军大兵压境,不能破坏将领之间的团结啊!”说完阮大铖直接跪倒在奉天殿上,以示决心。

    没办法了,阮大铖只能随便找个理由反对黄道周出镇安庆了。

    钱谦益等大臣也纷纷站出来跪在弘光帝面前,劝道:“请皇上收回成命!”

    马士英没有反对黄道周镇守安庆,虽然他也不喜欢黄道周,但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黄道周是目前朝堂上唯一一个忠心且会带带兵打仗的人了。

    弘光帝看到阮大铖钱谦益等人齐齐反对黄道周出镇安庆,心中顿时怒火中烧,他不顾形象,指着阮大铖质问道:“既然你们反对黄卿镇守安庆,好!朕问你,除了黄卿还有谁可以去?”

    阮大铖听完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把头贴在金砖上然后回答道:“臣不知道。”

    “不知道你在那反对什么?你又不会带兵!”弘光帝怒骂道。

    他恨不得脱下靴子狠狠地扔向阮大铖,直接砸死他。

    阮大铖在底下被骂得瑟瑟发抖,不敢顶嘴。

    弘光帝严肃道:“传旨,命黄道周即刻出镇安庆!不得有误!”

    马士英和黄道周等人拱手道:“臣遵旨!”

    皇帝今天难得的贤明啊!黄道周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