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朕用钱砸出个天下 » 98夙愿、捕鲸和药材

98夙愿、捕鲸和药材

    “快,快把鱼倒出来再拉一网!”

    郝平安兴奋得两眼放光,挥着手不断大叫。

    军户们齐心协力把鱼倒出来,登时甲板上到处都是蹦跳的银光。

    李云龙的眼睛突然被闪闪银光中的一点红色吸引了。

    “吼吼,红加吉啊!”

    他不顾小腿被蹦跳的鱼打得啪啪作响,几步跨过去按住一条一尺多长的红色加吉鱼。

    加吉鱼学名真鲷,可是海鱼中的高级货。

    李云龙穿越前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妈说加吉鱼最好吃了。但是由于海洋资源破坏,等到李云龙工作之后加吉鱼的价格早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了,所以他一辈子也没有吃过加吉鱼。

    唉,没想到在大明实现夙愿了。

    这条加吉应该有三四斤,足够炖一锅了!

    “千户大人喜欢吃加吉鱼啊!”

    郝平安默默地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

    第三网捞上来的鱼没有第二网多,但也有二三百网。

    李云龙估计三网捕了有近一千斤鱼,军户们早就兴奋得说都不会话了,都表示这种拖网的捕捞能力是他们原来渔网的好几倍。

    李云龙见实验成功便让船返航,军户们便调整船帆,扳动船舵操作船调头返回浮山湾。

    在船转向过程中,李云龙突然看到远处海面上似乎有什么东西。他连忙举起望远镜观察,不多时便看到两团水雾从海面喷射出来。

    原来是两条鲸鱼!

    作为一名穿越者怎么能不捕鲸呢?

    李云龙连忙问郝平安:“这附近海里鲸鱼多吗?”

    郝平安说:“这边不多,东边靖海卫和成山卫那边才多,经常能看见。”

    靖海卫和成山卫都在胶东半岛尖端,后世荣成市境内。

    那里濒临深海,鲸鱼肯定多些。

    李云龙随口问道:“咱们这里有会捕鲸的人吗?”

    郝平安愣了半天后连连摆手:“哎呀千户大人,对鲸鱼可不敢不敬啊。

    咱们这里都叫这鲸鱼是赶鱼郎、老赵、老人家,说是对它不敬是会遭报应呢,怎么会有捕鲸的人呢?”

    李云龙一拍脑袋。

    嗐,怎么忘了胶东渔民有崇拜鲸鱼的习俗了呢?

    过去渔民们认为鲸鱼能够赶鱼入网,所以称鲸鱼为“赶鱼郎”。

    又因为鱼进了网就是发财,渔民又称鲸鱼为“老赵”,意指财神赵公明。而“老人家”又是对“老赵”的敬称。

    渔民在岸上看到鲸鱼游过叫做“过龙兵”,要烧香焚纸。

    如果时在海中遇鲸鱼,渔民要先往水中撒米,再由船老大率全体船员烧香跪拜。

    他们这么迷信,李云龙让他们去捕鲸那还不得给打死啊?

    李云龙知道遇到这种迷信问题,跟他们讲道理是很难讲通的。

    不过幸好他有姜太公传人的身份啊!

    这次魏忠贤把浮山所的千户、百户和镇抚全部调走,还牵扯到这些人的亲戚朋友和家丁,因此浮山所肯定是人心浮动的。

    茅大通为了安定人心,有意宣扬姜太公托梦李云龙助大明守住觉华岛的事情,如今军户们已经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

    如果说浮山所原本的千户百户们对这个故事是深表怀疑的,普通军户对这个故事则是深信不疑的。

    因为李云龙受过神仙点化这事儿是经过皇帝亲自认证的。

    在他们看来既然皇帝是天子,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弄错?

    这就是眼界的差距!

    李云龙现在就准备再利用一下自己的神仙传人的身份。

    他轻描淡写地说道:“你们应该知道姜太公给我托梦的事儿吧?

    姜太公告诉我,这鲸鱼是可以捕的,肉也可以吃,只是不能滥捕滥杀。

    你们不知道在南方有个地方叫雷州,那里的渔民每年都要捕杀鲸鱼,而且要把鲸油进贡给京城的万岁爷。”

    ……

    郝平安等人都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李云龙又道:“还有啊,倭国你们知道吧?”

    军户们都点头。

    他们卫所一项任务就是备倭,这哪儿能不知道啊?听老人说前些年还闹倭寇呢,这倭寇不就是从倭国来的嘛!

    李云龙接着说:“倭人自古以来就有捕杀鲸鱼的习惯,他们为了吃鲸鱼的肉每年会捕杀很多鲸鱼。”

    李云龙见军户们惊疑不定也不逼迫他们,反正还要一段时间才会开始捕鲸呢,他现在只是给他们渗透一下鲸鱼可以捕杀的概念。

    在回程的路上他们是之字形航行,用的时间便多些。这也让他们比出航时多下了两网,每网又能收获二百多斤鱼获。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船到码头后,李云龙在军户们崇敬的眼神中哼着歌儿下了船,龙五提着两条加吉鱼和几条大黄花跟在后面走回千户衙门。

    他刚刚走进大门,一个求活营的兵连忙从门房出来报告有人找李云龙。

    两个浮山所的军户正点头哈腰地站在门房外,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

    前两天李云龙询问军户里有没有人对药材比较熟悉,一个当地的试百户就推荐了这俩人。

    李云龙让两人到浮山上给自己寻找一种药材,想来他们应该是找到了。

    他让龙五把鱼送到厨房,然后走向两人和蔼地问道:“那药材是不是找到了?”

    年长的一个躬身道:“千户大人,找到了,找到了。只是小的眼拙,看着有两种和大人要的那个都很像,也不知您要的到底是哪一种,所以只好让您亲自看看。”

    “东西呢?”李云龙问道。

    年轻些的军户连忙从一个筐里取出两根带着花的枝条,一手拿一根给李云龙看。

    李云龙接过一根枝条看了看,立刻确定这是阿穆尔小檗。

    然后他又拿过另一根枝条仔细端详一番,基本确定这是黄芦木。

    无论是黄芦木还是阿穆尔小檗都是小檗科小檗属植物,根和茎含小檗碱,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的功能,可作黄连代用品,种子则可榨油供工业用。

    大航海时代的远洋航行除了害怕船只迷航、沉没和海盗外,最怕的就是各种疾病。

    比如船上一旦出现痢疾可能就会迅速传染,最后船上的人会死得一个不剩。

    小檗碱正是治疗痢疾非常有效的药物,所以李云龙为了将来制霸海洋,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提取小檗碱了。

    他先举起黄芦木问:“这也是你们在浮山找到的?”

    “是啊,是啊!”两人赶忙点头。

    李云龙于是说:“这两种都是我要的。

    你们回去就在浮山周围种上这东西,能种多少种多少。

    你们可以多叫上些军户和你们一起种。以后我会一直收购,价钱绝不会让你们吃亏。”

    他记得黄芦木最佳生长环境是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阿穆尔小檗却随便生长在什么山坡都行。

    浮山主峰才三百来米高,显然并不是很适合黄芦木,所以他举起阿穆尔小檗说:“就主要种植这一种吧。咱们以后就叫它……浮山小檗!”

    呸!什么阿穆尔小檗,一听就不是正经名字!

    既然本穿来到大明,这就必须是浮山小檗!

    两个军户喜出望外。

    小檗生长根本就不需要正经的土地,也不用专门侍候。这东西只要在山坡上插个枝子或者撒点儿种子就能活,千户大人要买这东西不就跟给他们送钱一样嘛。

    至于说千户大人会不会不给钱?

    他们根本不担心。

    你看在湛山工地上干活儿的那些人一天三顿饭,两顿有鱼虾。他们就从没见过这么大方的千户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