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外挂库是点娘 » 第十六章 古玩也有前世今生

第十六章 古玩也有前世今生

    罗嘉乐的黄金眼外挂在吸取了大量的上古气息之后,再一次发生了升级。

    这让罗嘉乐获得了“古董鉴定术”,这个黄金眼外挂的升级能力选项。

    而获得了这个外挂之后,整个古玩老街的世界,在罗嘉乐的面前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了。

    就拿鹿老哥地摊儿上面的这些瓷片来说,罗嘉乐看到了每一个瓷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的高亮小字。

    而当罗嘉乐用双眼仔细观察着那些小字的时候,那些高亮小字一瞬间就在罗嘉乐的眼前展开了来。

    罗嘉乐看到的是一片天青色的瓷片上面的高亮小字的展开,罗嘉乐仔细识读,发现小字上面记载了这块瓷片的前世今生。

    “该瓷片为清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仿汝窑天青色上等供瓷笔洗残片。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靖南王耿继茂旧疾日剧,五月初四日,耿继茂病逝。七月,耿精忠承袭王爵,仍镇守福建。康熙帝大量赏赐,以励其衷心,或以为绥靖。

    景德镇窑烧制仿汝窑天青色上等供瓷五炉,全部赐予耿精忠。

    后三藩谋反,耿精忠族灭,大部分天青色供瓷被毁,少部分由幸免于难的耿府下人夹带而出,流落民间。

    此瓷片为笔洗残片,该笔洗在清代前中期一直流转于闽南省,被大户人家收藏。

    清后期,毁于鸦片战争之中,残片辗转流落于民间藏家之手,被误认为是汝窑残片。

    在民国年间被人使用,与众多其它瓷片拼成屏风,藏于商人之家。

    后屏风毁于倭人侵略,日机轰炸之中,仅余数片。

    解放后被精于瓷艺的景德镇瓷工得到,藏于众多瓷片之中。

    该瓷工参与了恢复汝窑生产的科研活动,此瓷片在科研活动之中,被再次从大块分解为小块。

    1958年国内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此瓷片由于细碎,已经丧失保留价值,被当地瓷厂转卖,辗转于国内古玩市场和藏家之手。

    该瓷片一直被当做宋代汝窑瓷片,实际是清代景德镇仿汝窑制品。

    鹿连坤从豫南省与他人通过实物交换,得到此瓷片,他至今以为此瓷片为汝窑瓷片。

    但如果放到专业鉴定机构,经过简单检测就可以判断出真实年代。

    经济价值远低于历史和学术价值。”

    罗嘉乐看完了这个瓷片的前世今生之后,他指着那个瓷片,开口对鹿连坤问道:

    “鹿掰,这瓷片是个啥瓷片呢?”

    鹿连坤马上脱口而出道:

    “娃,这瓷片可是稀罕物,我是用其它的东西换来滴,这是瓷厂当年转卖滴,是货真价实的汝窑瓷片呐!

    汝窑知道吧?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咧!”

    罗嘉乐一听这话,笑了笑说道:

    “果然是好东西啊!”

    鹿连坤笑着问道:

    “咋?娃你要收这瓷片?”

    罗嘉乐摇摇头说道:

    “谢谢鹿掰,五大名窑,汝窑为魁,汝窑瓷片,我可收不起!”

    鹿连坤一听,笑容马上就收了,然后说道:

    “么肆,其它滴,你随便看,看中哪个,再说!”

    罗嘉乐又看了一眼刚才被它吸走了一股白色云气的瓷片,瓷片上面的文字又再次展现出来了。

    “该瓷片为金代耀州窑烧制的白釉剔刻花卉诗文长方形瓷枕残片。

    金宣宗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三月,蒙金和议达成,随后金宣宗南迁到达汴京,此举触怒蒙古,战争再起。

    蒙古三路大军南下,中路大军攻打秦川,耀州地区被蒙古铁骑占领,耀州窑被蒙古军队征用。

    成吉思汗下令不许屠杀工匠,命耀州窑为其忽里台大会烧造供瓷。

    蒙古贵族当时睡觉枕皮裘木石,不枕瓷质枕头。

    成吉思汗下令为王公贵族烧制瓷枕,以作封赏之用。

    待瓷枕烧制成功之后,蒙军转运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留下另外一小部分在当地使用。

    该瓷片所属瓷枕先后被多位蒙古军事贵族使用,流传直到元末,到察罕帖木儿手下大将李思齐帐中。

    李思齐拥兵西都长安后,王保保与李思齐互相攻伐。

    后李思齐降明,被朱元璋派去招降王保保,归途中被王保保派兵砍去一臂,重伤而死。

    其妾侍郑氏踏此瓷枕上吊殉夫而死,赠淑人,谥贞烈。

    此瓷枕被认为不祥,赐之与李府下人李三。

    李三将瓷枕以一两银子卖给青楼女子赵红姑。

    赵红姑后来嫁作商人妇,夫家系陕甘盐商孙耀祖。

    后孙耀祖卷入盐案,遭抄家灭门。

    瓷枕流入到参加抄家的一个胥吏手中,并且世代流传。

    到明末李自成起义阶段,该胥吏家族后人丁有恭已经发展为明末豪族,组织团练武装,参与朝廷和李自成起义军的鏖战。

    李自成在陕甘失败以后,丁有恭被明庭册封为游击将军。

    清兵入关,张献忠入陕,丁有恭加入地方武装自保集团,对抗张献忠与清军。

    张献忠失败,丁有恭投降清军,同样被册封为游击将军。

    清朝前期和中期,该瓷枕一直在丁有恭的后人手中传承。

    清朝晚期,丁有恭后代丁旭染上烟瘾,将家中之物悉数变卖为烟款。

    该瓷枕被卖给一晚晴西都地方的瓷器收藏家冯涛,冯涛在西都官场任职,喜爱收藏古玩瓷器。

    后冯涛在官场斗争之中失利,家道中落,家中后人变卖家产,又将瓷枕卖给西都同聚东典当行。

    民国年间镇嵩军围困西都,同聚东典当行遭到炮火打击,老板伙计死伤殆尽,典当行内的物品也被炸毁。

    该瓷枕在此次战火中变为瓷片,流入了瓷片商人的手中。

    自此以后,该瓷片一直在不同的瓷片商人手中流转,直到今日。

    鹿连坤在西都古玩城中与他人通过实物交换获得此瓷片。

    该瓷片确系金元交际之时的制品,但不属于官窑,尽管是进贡给蒙古王庭的,但是质量一般,只相当于民窑生产的大路货水平。

    经济价值远低于历史和学术价值。”

    罗嘉乐又看完了这个瓷片的前世今生的说明文字。

    而鹿连坤看到罗嘉乐看了半天那个耀州窑的瓷片,赶紧说道:

    “娃,那是耀州窑的瓷片,专家说是金代的东西,也是老物件!”

    罗嘉乐又是一笑,说道:

    “鹿掰,您这的瓷片片都太贵重咧,恐怕饿是收不起咧!”

    其实罗嘉乐是已经把这些瓷片的上古气息全部吸收完毕了,至于这些瓷片,罗嘉乐觉得它们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大用了。

    于是起身就要离开,鹿连坤问道:

    “咋?娃,你不再看看咧,鹿掰这里能收的好东西还多着咧!”

    罗嘉乐发出来了一个符合对方期待的笑容,回答道:

    “不啦,鹿掰,您这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只是俺的荷包有限,走街得买点便宜的!”

    鹿连坤笑着说道:

    “秋燕,你家这娃娃,脑瓜子灵滴恨!”

    于是,罗嘉乐又啥也没买的离开了这个卖瓷片的地摊儿,朝着其它的地摊儿走去了。

    罗老妈看着自己的儿砸踽踽独行的背影,突然感觉到有种陌生的感觉,她觉得自己的儿砸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变得对古玩的收购开始慎重对于花钱也开始慎重了。

    罗嘉乐又走到了一个老太太的地摊儿前面,这老太太浑身上下穿着很干净,但是衣服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军便服,双臂戴着黑色套袖,花白的短发,打理的很整齐。

    她手里拿着一卷古画还有一些纸张,而眼前都是一些修补古画的工具。

    夏侯秋燕跟着儿子来到了这个修补古字画的摊位前,老太太看了一眼夏侯秋燕,然后说道:

    “秋燕,这男娃是你的娃?”

    夏侯秋燕微笑着说道:

    “对,饿滴儿砸!魏婶,您老这是又给谁修补古画咧?”

    魏婶回答道:

    “给饿自己,刚收滴。

    卖主说这是一副清代郑板桥的竹子画,我说不过是民国年间的仿品。

    他起初不肯卖,不过后来我说不要了,他又改主意咧,我就300块收咧。”

    罗嘉乐看到了这幅画之上确实显示着高亮标记,而且罗嘉乐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古画里面似乎该藏着另外一副古字画。

    那副古画上面流动着银色的上古气息,罗嘉乐毫不客气的使用黄金眼都吸收了之后,觉得这副古画里面藏着的另外一副古代字画应该更有价值。

    于是罗嘉乐便继续使用黄金眼外挂进行透视,他果然发现了一些发光的文字重叠在了一起。

    罗嘉乐先打开看了重叠在上层的文字,然后发现只是描述这幅外面的画是一副民国年间的仿品的信息。

    而当罗嘉乐再查看重叠文字下面一层的文字的时候,他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大漏儿。

    下面的重叠文字写着:

    “元末明初倪瓒的《清水修竹图》,此图是元末明初倪瓒的道家画派代表作。

    倪瓒出生于元末道家地主阶级家庭,元代道家特权颇多,因此倪瓒幼年生活不愁衣食,后来因是著名道家人士的兄长过世,家道中落,心情苦闷,终日流连山水,在太湖旁作画为乐。

    由于其作品大多带走道家清净无为,亲近自然的趣味,暗合了当时颇不受元庭重视的儒生隐居山林的心境,因而受到追捧。

    虽然倪瓒本人不事生产,靠兄长接济,一旦恩主亡故,坐吃山空,生活困难。

    但是其从社会寄生虫的处境跌落至破落户的窘境,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的社会阶层大流动具有关联性,反应了当时没有出路的士大夫阶层的孤傲骄矜的做作心态,所以颇为后世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做官,而他坚辞不赴。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倪瓒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

    这张《清水修竹图》是倪瓒在同一时期所做。

    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表示他不愿仕官,甘做社会寄生虫的心迹。

    因此表态,倪瓒后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

    倪瓒的心态。反应了元末明初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于农民起义军建立起来的明朝政权的观望与犹疑。

    整幅画以太湖水边的竹林为内容,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画中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倪瓒死后,他的书画被亲友分得,少数被贴身仆人李二拿走,李二后来变卖了这些书画。

    有明清两朝,这些书画在江南之地流转。

    先后被清代著名收藏鉴赏家毕泷等人收藏。

    及至晚晴,时局动荡,许多收藏家的后代都家道中落,不得不靠出卖祖上收藏来度日。

    倪瓒的这幅《清水修竹图》被转卖给了德兴隆典当行。

    清末民初,当时兵荒马乱,德兴隆典当行的老板马德龙认为此画是海内孤品,所以害怕被歹人劫夺,故自己又请人画了一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赝品,并且亲自将真画藏于假画之中。

    之后,民国军阀混战,倭人入侵,德兴隆典当行被倭人查抄,老板马德龙携家人逃亡,下落不明。

    德兴隆典当行的伙计王凯趁乱把该画盗走,后卖给西都古董商人沈一腾。

    及至解放后,该画被沈一腾一直保存,沈一腾没有发现该画秘密,仅当民国普通赝品画保存。

    沈一腾死后,沈家后人搬家发现此画,找人鉴定认为此郑板桥竹子画是民国赝品,却没有找到画中藏画的秘密。

    沈家后人觉得没有收藏价值,于是100元把它卖给了魏金莲。

    宿主应该赶快阻止魏金莲补画,防止其得知画中藏画的真相!”

    罗嘉乐听到此处,马上对魏金莲说道:

    “魏奶奶,您先慢来,我想看看您补的这张郑板桥的竹子画,可以吗?”

    魏金莲一乐,说道:

    “你娃娃要是想要,我500元卖给你,不赚你钱,就要个辛苦费。”

    罗嘉乐听到这话,心里乐开了花。

    而魏金莲还以为自己赚了,100元买的画,诈称300元买的,然后抬高200元,再以500元卖出去。

    魏金莲心够黑,但是还装作一副很大方的样子,说赚个辛苦钱。

    而罗嘉乐明知道她心黑手狠,却表面上非要上她的当。

    这让在一旁看着的罗老妈面色不悦,但是走街的规矩就是师父不能插嘴,盈亏自负。

    罗嘉乐掏出手机,对魏金莲说道:

    “行,500元我要了,让我扫下码给您转账!”

    二人结款以后,魏金莲表示还可以免费帮助罗嘉乐修补一下,罗嘉乐心想,你这贪婪的老婆子要是通过修补发现了画中藏画的秘密,后悔了该咋办?

    急忙护着自己手中的画说道:

    “不咧!这画不用补!”

    罗老妈在一旁看得又好气又好笑,也不知道自己的儿砸是真傻还是假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