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初唐:李二喊我做高官 » 第三十五章 争论

第三十五章 争论

    下一科策论试题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公布,早上起的太早了,李麟戟吃了两口携带的干粮,伸了个懒腰,打算在桌上小睡一会儿,养养神。

    对于李麟戟吃完东西趴在桌子上睡觉的行为,其他考生自是嗤之以鼻,羞于与之为伍。

    科举考试这么严肃的事儿,竟然在此吃吃喝喝,这不是等着名落孙山吗?

    内心编排完李麟戟,其他考生又开始了笔杆子抡冒烟一样的作答。

    李麟戟舒服的睡了一觉,感觉早起缺失的睡眠,又都回来了。

    差不多快到中午,第二科策论试题出来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本题出自《大学》开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考生须围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经义,阐述国家治理的核心要义。

    这就要求考生需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分析如何通过明德、亲民、至善等理念,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

    前世李麟戟有一段时间曾深入研究过《大学》,更是下功夫研读一些名家大儒的讲解,包括朱熹的《大学章句》和王阳明的《大学问》,对这道题目并不陌生,难度不大。

    李麟戟提笔答题,直接以“穷理尽性以致明明德,诚意正心以务亲民,修身齐家以臻至善”为题,来论述国家治理应追求至善之境,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夫大学之道,其精义深远,实乃治国安邦之圭臬。明明德、亲民、至善三者,犹如三光之照世,穷理尽性以致明明德者,乃探究事物之本质,尽人之本性,以致知在明明德。夫理者,宇宙万物之规律;性者,人之天赋之本质。’

    ‘诚意正心以务亲民者,乃以真诚之心,正直之态,务在亲民。夫诚意者,心之真诚无妄;正心者,心之正直无邪。明正之君主,皆能诚意正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望为望。其政策法令,皆以民为本,顺民意,合民情。故能得民心,固国本,实现国家之长治久安。此诚意正心以务亲民之道也。’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写完,李麟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轻轻揉了揉手腕,看着已经完成的策论文章,心中满意之余又带着一丝期待。

    在确认无误之后,将文章全部誊写在了正卷之上。

    将一切做完后,距离交卷时间尚早,上午已经睡过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困意。无事可做之下,李麟戟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他考生身上。

    环顾四周。只见其他考生们仍然埋头苦干,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飞舞,发出沙沙的声响。

    就在这时,几名考生注意到了李麟戟的举动。看到李麟戟没有答题,正悠闲地坐在座位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满和鄙视。

    “肯定是自暴自弃了,真是是人是狗都能参加县诗了!”

    “看来这人已经放弃了”,又一位考生注意到李麟戟的行为,摇了摇头继续奋笔疾书。

    从考生望向自己的眼神,李麟戟读懂了这人对自己的鄙视。

    此时,众多考生已经给李麟戟打上了名落孙山的标签。

    没有理会周围考生看自己的眼神,李麟戟又开始了闭目养神。

    终于太阳下山了,一声鼓响回荡在考场之上,提醒着众考生可以交卷了。

    李麟戟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试卷,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然后举手示意小吏自己交卷。在周围考生鄙视的目光下,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整理好自己的文房四宝,成了第一个交卷离场的人。

    .....

    龙门处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多都是考生的家人、朋友或者是同窗,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流谈笑。

    随着李麟戟的身影出现,原本嘈杂的交谈声逐渐变得清晰而聚焦。目光纷纷投向这位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好奇与探究交织在众人脸上。

    “这位公子,看你这么早就出来了,是不是考得特别好啊?”一位老者带着几分戏谑的语气问道。

    “是啊,是啊,快说说,今年的策论题目难不难?”一个年轻的书生也迫不及待地插嘴道。

    李麟戟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题目难易因人而异,至于考试结果如何,还需等待考官的评判。”

    龙门处的人群开始聚集成一个个小圈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李麟戟的议论与猜测。

    有人认为他是因为答不上来而提前交卷,有人认为他是过于自信而轻视了考试,还有人则认为他是故意为之,想要引起轰动。

    “还真是自信过头了,这么早就交卷,肯定是答不上来。说不定只是想早点出来炫耀一番,其实心里慌得很。”

    一位中年男子摇头叹息和旁边的人说道,眼神中带着对李麟戟行为的不屑。

    感受到中年男子语气中的恶意,李麟戟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嘴角挂着一丝微笑,缓缓开口:“这位先生是?”

    “吾乃阳泉县万宁乡乡学生员万永第?”中年男子摇了摇手中的折扇,非常神气的朝里麟戟说道,山水扇面上随着其动作轻轻摇曳。

    “哦,原来是乡试未中啊!在下差点以为先生科举及第后来为考生传授经验了呢!唉,看来永第兄还需继续努力才是。”听到中年男子的回答,李麟戟戏谑回应道。

    万永第被李麟戟的话一噎,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本想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的学识,却不料弄巧成拙。急忙辩解道:“我乡试未过,乃是因为时运不济,非我学识不济。你一个小小考生,怎能如此议我!”

    李麟戟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万兄,才华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我一个小小考生,如今却能参加县诗,而你只能在考场外怨天尤人,你既然自称学识过人,那为何乡试未能中呢?难道是考官们不识真金?”

    “你...你...你..安敢如此辱我!黄口小儿你欺人太甚!”被李麟戟的话语击中软弱,万永第指着李麟戟吼道。

    李麟戟怒叱道:“万永第,尔竟敢在此大放厥词,真乃不知羞耻!乡试未中,本应深自反省,然尔却自命不凡,自诩学识渊博,实乃大不敬!尔井底之蛙,何曾见过天地之广阔?萤火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

    停顿了一下,李麟戟接着说道:“尔之学识,不过是一纸空谈,毫无实际之用。若是真金,何惧火炼?然尔之学,只怕连微火都难以经受。吾劝尔速速归去,勿再于此丢人现眼,否则天下人皆将笑尔为无知狂徒!若再敢妄言学问,只怕会贻笑千年,成为后世之笑柄!”

    万永第闻言,脸色由红转白,愤怒至极却又无言以对。周围人群亦是哗然,对李麟戟的言辞既感震惊又觉得庆幸,庆幸骂的不是自己。

    对于众人的反应李麟戟毫不在意,拂袖而去,留下万永第在原地,面色惨白,愤怒而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