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这个秦始皇很听劝 » 第39章 民弱国弱,民强国强!

第39章 民弱国弱,民强国强!

    商君书中有弱民一篇,开篇便提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的政治理念。

    商鞅变法为何在后世那么遭人诟病,不正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的那些恶政吗?

    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

    对秦朝的评价中,有句话虽带有调侃的意味,说的却未尝不是事实:秦人不是在犯法,就是在犯法的路上。

    秦律法严苛,把底层人民看得比猪狗都不如,屁大点事就犯罪。

    真要按照法律来,秦人早死干净了。

    所以在这之上,商鞅又规定,只要家中有人参军,就可以用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爵位抵罪。

    诶,这逻辑一下子就闭环了不是?

    而嬴政想要变法,唯一迈不过去的坎儿,就是商鞅定下的‘弱民’政策。

    要是放在历史上,嬴政肯定对这套奉为圭臬。

    但现在……大秦都要亡了还说个屁!

    面对李斯的质问,嬴政不轻不重地说道:“朕以为商君之说也不尽然。”

    他不假思索地反驳道:“民为国之本,民弱,国又如何能强?依朕看,该是民弱则国弱,民强则国强才对!”

    嬴政这话说完,全场有刹那的寂静,而后儒家一方,七十二名博士官睁大了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始皇帝竟然能说出‘民为国之本’这样的话?他们今天还没睡醒吗?

    李斯看了一眼都要嗨起来的儒家博士官们,小声说道:“陛下,此为儒家学说。”

    众臣都知道始皇帝最厌恶儒家哪套,如今嘴里竟然能蹦出儒家崇尚的政治主张来?

    实在是匪夷所思。

    嬴政刚刚没过脑,此刻也意识过来自己说了什么东西。

    刚刚那一刻完全就是下意识使然,为了反驳李斯,民为国本四个字顺口就说了出来。

    意识过后他略微有些懊悔,法家与儒家就是两个极端。

    儒家说民为邦本,法家就要弱民。

    而从战国最后的结果来看,似乎是法家赢了。

    但只有嬴政知道,再过十来年秦朝就会二世而亡。

    而下一个朝代汉朝,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倒是延续了几百年。

    这一点嬴政在那篇讲述后代军制的文章中看到过,甚至他还看到在更后面的朝代中,同样出现了关于“儒”的字眼,却没有提过多少“法”。

    之前他忽略了这一点,现在想来,后世“法”“儒”之争竟然是儒家赢了吗?

    这么说,朕一直坚持以法立国,端平法度是错的不成?

    嬴政突然陷入深思。

    “陛下……陛下?”

    见始皇帝突然愣在当场,许久没有说话。

    离他更近的蒙毅不由得唤了两声。

    “嗯……嗯?”

    嬴政回过神来,想起此时还在宴会上。

    这个问题光靠他自己肯定是想不明白的,他决定等之后问问后世之人对“法”与“儒”到底有什么看法。

    不过,政治思想方面想不清,制度却不能不改。

    面对众臣的目光,嬴政略微思索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无论是‘儒’是‘法’,只要于大秦有益,便不必拘泥于一家之言。”

    “大秦虽以法治国,朕也同样使大儒任博士,以示没有门户之别,只要诸子学说对大秦有用,又为何不能采纳呢?”

    这也是嬴政一直宣扬的,不过以前只是做做样子。

    可嬴政现在发现,他从前拿来安抚人心的口号或许才是真理啊。

    “那……陛下仍然想以府兵替换军爵吗?”

    李斯询问道。

    嬴政想了想说道:“自明年始,为关中黔首均田,男子初授五十亩,女子二十亩。”

    “日后不再以爵位封赏土地,但入伍之人可免去田税与算赋。”

    “之后暂且放出风声,试探下军队反应。”

    一个政策的制定还不至于这么随便,今天嬴政只是向众臣透露出自己这个想法,同时看下军队反响如何。

    之后真正要施行时,肯定还要再做修改,不可能完全照搬后世唐制。

    简而言之就是打造大秦特色化府兵制。

    有将领忍了半响还是忍不住问道:“那陛下,已经受爵授田之人该如何?需要将田收回吗?”

    “不必,已经授田者可保留田地,但其田不可买卖,死后自动归于朝廷所有。”

    嬴政说道,再怎么样他也得照顾下军中将领们的感受。

    “谢陛下。”

    那将领松了口气,始皇帝好歹算退了一步,没有将他们已经到手的田抢回去。

    一场宴会,从辰时初至午时末,将近三个时辰。

    到了饭点儿,今天又不是休沐日,百官下午还得上班。

    嬴政自认不是啥抠门皇帝,一顿饭还是请的起的。

    或许宴会上议论之事太过不同寻常,午饭也没有泡面,一顿饭大部分官员吃得味同嚼蜡。

    草草吃了一点便离开了咸阳宫。

    宫门外,众臣行色匆匆离去,大部分官员心情都不怎么美丽。

    只有儒家一众博士官此时还处于亢奋状态。

    特别是淳于越,今天的宴会可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始皇帝似乎有认可儒家的迹象。

    虽然态度还不太明确,但就始皇帝口中都能说出民为国本这样的话,足以见得他们日夜劝谏还是有用的。

    甚至,淳于越此时觉得就算始皇帝不立扶苏为太子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从一开始他们的目光就是瞄准的始皇帝,直到后来发现嬴政是个坚定的反儒份子,才转而从娃娃抓起,培养起扶苏来。

    就重要性而言,嬴政才是第一顺位。

    既然现在始皇帝态度有所松动,那第二顺位的扶苏有没有就不太重要的。

    毕竟再好的储君前面也有个储字儿,更何况扶苏连储君都还不是。

    李斯看着身体不好的王绾乘车,又看着淳于越等博士官结伴离去,等人走得差不多了,他转过头,看向身后的冯去疾与冯劫。

    二人是堂兄弟,皆为冯亭后代。

    冯劫为御史大夫,冯去疾目前为廷尉。

    如今王绾身体不行,而且不怎么为始皇帝所喜,李斯很看好冯去疾可能会接过右相之位。

    廷尉在掌管刑罚,放在九卿当中也十分重要,权利只在三公之下。

    李斯在成为左相前就是这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