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这个秦始皇很听劝 » 第10章 大朝会

第10章 大朝会

    咸阳,咸阳宫中。

    嬴政时隔一旬,再次召开了朝会。

    麒麟殿上,百官俯首,文武分列御道两旁,文官英秀,武将抖擞,随着始皇帝御辇到来,百官手持笏板行李,礼毕随之落座。

    没错,这年代百官就算上朝也是有座位的。

    实际上,所有中国大一统王朝之中,除了带清之外,其他王朝上朝之时官员都不用行跪拜之礼。

    秦时律礼虽严也是如此,汉朝之后“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朝会也更加开放。

    文官之中,站在首位的是王绾而并非李斯。

    秦时以右为尊,李斯在朝中虽威望极高,但从地位上依然矮了王绾半分,这也算是嬴政的平衡之道。

    落座后,百官开始奏政务。

    李斯站出来,将嬴政宅在宫里思考人生这段时间处理的政务一一汇报,其中虽然大多数并不重要的事情光是两位丞相就能处理,但李斯十分了解嬴政,以后者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他还是事无巨细地将政事说出。

    嬴政静静聆听,不时点头,李斯二人大多数处理方式他都没有意见。

    讲至一半,李斯突然提起南征战事,他面带笑容向嬴政报捷道:“禀陛下,据前线回报,屠睢将军大破百越,斩西瓯国国君译吁宋于西瓯国都,壮我大秦之威!”

    “嗯?”

    嬴政提起了兴趣,听得捷报,他同样很高兴,但却并不像李斯预料中的那么欣喜。

    他思考之后说道:“传旨,赏屠睢百金,升一爵,拜为上卿。其余将领皆升一爵。”

    李斯回道:“诺。”

    开疆拓土之功,这个封赏并不为过。

    可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嬴政继续说道:“另,加食邑,使其分封。命屠睢暂且驻守当地,在当地置桂林、象郡二郡,军中有功升爵者皆置地此二郡,免税三年。”

    哗!

    此言一出,仿佛在百官之中引爆了一个炸弹,大殿之内哗然一片,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尤其是李斯与王绾两位丞相,一个不敢置信地抬头,双眼瞪大看向上首案台之后的始皇帝,一个眼中放出精光,仿佛听到了什么天籁之音。

    他们不关心后面置郡,给军队分地免税的事,大秦打下百越本就是要开发统治此地,第一批移民是军队也是顺理成章。

    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始皇帝开头说的那一句话。

    或者更精确的那四个字“使其分封”。

    陛下,这是要重启分封制?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还不等李斯开口,便有官员站出来反对。

    李斯抬眼望去,发现开口之人是博士官周青臣,此人是郡县制的簇拥,却和他的关系十分一般。

    “为何不可?”嬴政反问道。

    “从前秦国只有千里之地,仰赖陛下神圣,平定四海,驱逐蛮夷,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今国家安定,百姓再无战争之患,人人安乐,皆因为陛下以诸侯而置郡县。”

    周青臣先是吹了一波嬴政,接着反问道:“可陛下因何要重启分封?此例一开,或天下大乱矣!”

    嬴政摇了摇头:“只要朕在,这大秦就不会乱。”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但话语中蕴含的霸气却足以令任何人叹服。

    实际上,这个决定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这么多天以来,嬴政可不是干坐在章台宫里发呆。他反复观看那条回复,从其中提取出关于后世的信息,而后结合大秦的实际情况,尝试着解决对应那条回复中关于大秦的弊病。

    与常人印象里标签化的暴君不同,嬴政实际上是一位十分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施政策略并不墨守成规的君主。

    在思考之后,他意识到对于如今的大秦而言,郡县制或许真的并不合适。

    首先,大秦对基层的掌控效率太差,尤其是六国之地,许多地方本地的统治势力依然是与原六国贵族关系息息相关的豪族乡老们,大秦的手根本插入不进去,这就导致大秦对于这些地方实际上属于放养状态,就连许多派过去的官员也只有与本地势力勾结在一起才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样的模式下,朝廷派出去的流官很容易就被当地势力同化,比如后来的会稽郡守殷通,就与项梁私下勾结准备起兵反秦,结果被项梁与项羽杀死取而代之。

    嬴政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他几次巡游天下,对此早有察觉。

    其次,大秦内部矛盾同样十分尖锐,秦宗室之中对于行郡县之事多有不满,只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秦国宗室贵族的力量大幅度削弱,才导致了他们没什么话语权。

    虽说嬴政并不将宗室放在眼中,却多少是件阻力。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

    军队!

    众所周知,大秦军功爵位分为二十级,从最低等的一级公士,到最高等的二十级彻侯,每个等级的爵位都会被赐予不同的土地。

    二十级军功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官员等级评定,建立在其客观贡献的基础上的制度,其先进性放在这个时代可谓是降维打击。

    可惜,大秦成也军功,败也军功。

    战争结束后,在社会安定的大环境下,再单纯以军功定级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这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那些已经受封获爵之人。

    大家伙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吭哧吭哧帮你老赢家打天下,好不容易一统天下了,正巴巴睁着眼睛等着论功行赏享受荣华富贵呢。

    结果嬴政啪一下掏出一个郡县制给他们按死在地上,告诉他们别瞎jb幻想了,洗洗睡吧,给你们的食邑只有食税权,没有统治权。

    好家伙,当初说好的合伙创业,结果IPO上市了突然就把他们给踹了,公司完全被老赢家独占,大家伙瞬间成了打白工的小丑。

    这谁绷得住?

    跟隔壁老刘家比起来,做人的格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慑于始皇帝权威,表面上他们不敢多说什么,暗地里却难免腹诽,多有抱怨之言。

    事实也正是如此,大秦灭亡时就数这些老秦人跳的最欢,敲锣打鼓的喜迎王师给大秦送走了,临了还不忘在大秦的坟墓上踩两脚防止复活。

    正是考虑到这些,嬴政切实的在考虑郡国并行制的可行性。

    恰好这次就是个机会,百越之地地处偏僻,就算实行分封造成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