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岳云血洒众安桥 » 第1章 秘密押解

第1章 秘密押解

    话说绍兴十一年九月下旬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队伍,前呼后拥地押解着两辆囚车,风尘仆仆地进了临安城,朝着大理寺急驰而来。

    头一辆囚车关押着两名囚犯,后面那辆囚车单独关着一名囚徒,押解人员前呼后拥地着重护卫着后面这辆囚车。显然这辆囚车上的犯人才是本次押解的重点对象,而头辆囚车上那两名囚犯只不过是顺手捡到的意外收获。

    头辆囚车上两名犯人头套黑头套,脖子上锁着铁链,双手钉了副木扭,坐在囚笼里。后头囚车上载着的那名犯人同样头上罩着黑布头套,不同的是脚上栓着两副沉重的脚镣,连接脚镣的每个铁环都有柴刀柄粗细,每副脚镣有五十斤重,两副就是一百斤。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重刑犯。

    这名囚犯双手除了戴了一副沉重的手铐,还被钉了一副木扭,一条尺来长的粗大铁链将手铐和脚镣连在一起。除了佩戴脚镣、手铐和木扭,这名犯人的脖子被固定在囚车的盘头木枷上。

    这支押解队伍有点庞大,不仅有十几名身材魁梧、手持刀枪的大理寺捕快,还有十几名武功高强的镖师。这些镖师可不是哪家镖行押镖的镖师,也不属于大理寺,严格的说,应该称呼他们做高级保镖,是宰相秦桧特地花重金招募来的武林高手。平时他们替秦桧看家护院,护送秦桧上下朝,和陪同他的儿子秦禧外出,保证秦桧一家人的安全,只有非常必要时,才会派他们去执行重要任务。

    这回大理寺要密捕的这名犯人不仅重要,而且还是秦桧点名要抓捕的人。为了保证抓捕与押解过程不出意外,不仅大理寺派出大队人马,秦桧还特地派出十几名自己的贴身保镖,与大理寺捕快们一道去执行这项特殊任务。

    动用这么强大的的阵仗押解犯人,大理寺还是头一回。想来这名被单独关押的犯人不是十恶不赦的朝廷钦犯,便是武功超群的武林高手。

    脚镣、手铐、木扭、盘头木枷通常被称作“死刑四件套”,是押解死刑犯上法场的标准配置。动用“死刑四件套”押解犯人的情形并不多见,想必眼前这名远道押解来的囚犯身份不同于一般朝廷钦犯。盘头木枷、脚镣、手铐、木扭数件刑具不仅限制了囚犯的行动自由,连拉屎撒尿都得依靠别人帮忙。

    这名犯人乘坐的囚车也非一般囚车可比,囚车的木笼全是用碗口粗原木做成的,木笼的顶部是三寸厚硬木板做成的盖板,盖板中间挖了个圆洞,成为一个巨型盘头木枷,恰好紧紧地套住犯人脖子。囚车底部也是三寸厚硬木板,木板中间安装了一个大铁环,一把大锁将它与犯人的脚镣紧紧的连在一起。

    这辆囚车是专门为这名囚犯量身打造的,囚笼显得十分特殊,它只有半人多高。低矮的囚笼若是站着显得太矮,坐着又显得太高,关押在囚车里的犯人只能一条腿蹲,另一条腿跪着。这样的姿势长途押解,本身就是对犯人的一种无情折磨,不仅犯人的脖子会被盘头木枷磨破皮,两只膝盖也会被磨的鲜血淋漓。

    一路长途跋涉,囚车终于在大理寺门前停了下来。将三名囚犯平安的送到大理寺,众人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一个个如释重负般翻身下马。秦桧派来的那班保镖回相府复命,捕快们也要将抓到的犯人跟站班衙役做个交接。

    捕快首先将头辆囚车上那两名犯人交给站班衙役,尔后打开特制囚车顶盖,给这名特殊犯人戴上一面一百斤重的盘头大木枷。接着打开将囚犯脚镣铁链与囚车底板铁环锁在一起的那把大锁,连拖带拽地将囚犯拉下囚车,交给站班衙役。众捕快这才地相视一笑,跟着他们的头目去领赏钱。

    这名扛枷带锁的犯人身着一件质地极其一般的黑色大襟衣裳,外面套着一件满是尘土的赭色粗布马甲囚服,囚服前后大大的黑色“囚”字显得十分刺眼。历经长时间的押解,饱受非人折磨,又有沉重刑具的束缚,特别是受那条将手铐与脚镣连接在一起的尺来长铁链的限制,犯人无法直起腰,被迫弓着身子。犯人头上依然罩着黑布头套,见不着犯人的“庐山”真面目。不过,从他健硕的体型来看,显然是个年轻人。

    大理寺起源于秦汉时期,那时候不叫大理寺,叫廷尉,是朝廷的最高法律审判机构,专门负责审核全国各地重大刑狱案件,相当现在的最高法院。南北朝时期,北齐正式将廷尉改为大理寺,隋朝唐朝宋朝沿用这一称呼。大理寺的主管叫大理寺卿,副主管叫大理寺少卿,其他办事官员还有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赵构南逃到临安,将这儿做为“行在”,依然沿用老祖宗旧制,在临安设立中央监狱,即大理寺狱。

    大理寺既是最高审判机构,又是最高监狱,是关押、审讯朝廷钦犯和全国重犯的地方。凡是犯上作乱谋反之人、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罪大恶极的江洋大盗,都要押解到这儿关押、审理,由大理寺负责审讯、定罪、执行。

    大理寺门口一左一右那两只高大威猛的石狮子张开血盆大口,瞪着两只拳头般的大眼睛,怒视着过往的人们,让人不寒而栗。在百姓眼里,大理寺是个极其恐怖的是非之地,透着杀气和血腥味,显得十分阴森冷清,因而人们都远远的避开它。

    大理寺大门旁边摆着一面巨型大鼓,叫作鸣冤鼓。这面大鼓虽然叫鸣冤鼓,然而,即便是真有冤屈,也不能随意去敲它。谁要是敲响这面大鼓,那是一定要挨板子的。朝廷明文规定,管你有理没理,越级诉讼先杖五十,打你屁股没商量。诬告他人罪加三等,不仅要被打屁股,轻则坐牢,重则送命。这面鼓虽然名叫鸣冤鼓,实则是打屁股鼓,送命鼓,因而几乎没有人敲它,使用率极低。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与所有衙门一样,大理寺坐北朝南。大理寺有三道大门,中间的叫中门,也叫仪门,是上头来的高官和大理寺卿走的“官道”,一般人是不能僭越从这儿进出的,否则,轻则受到责骂,重则以犯上治罪。两旁分别有两个角门,古人以东为尊,代表阳,西为卑贱,代表阴。东角门叫“人门”,也叫“喜门”,是大理寺官员和衙役们走的通道,西边那道角门被称作“鬼门”,也叫“绝门”、“白虎门”,是犯人和死囚犯进出的“贱道”,平时一般不开。

    在两名健壮公差的拖拽和打骂下,这名囚犯双手托着沉重的木枷,弓着腰,拖着沉重的两副脚镣,迈着碎步,揺摇晃晃地被押着从那道“鬼门”走进大理寺,朝着大堂走去。角门同样有一道两尺高的巨大石门坎,这名囚犯艰难地抬起被脚镣紧锁的脚,努力跨过那道高高的石门槛。待到双脚跨过门槛,那两副沉重的脚镣铁链便“哐当”一声从门槛上掉落下来,重重砸到石板上。

    囚犯走过天井,一步一挨,艰难地迈上石阶,终于走到了大堂。一路上,囚犯脚上沉重脚镣链条狠狠地撞击着地面石板,老远就能听到刺耳的“哗啦”声。

    大理寺大堂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一块巨大牌匾,牌匾上写着“执法持平”四个大字。大堂屏风上画着一幅旭日出海图,一轮火红的太阳下方是滚滚波浪。

    堂上正中摆着一张审案官员办公的黑漆案桌,桌上有一个斗米大小的木质长方形签筒,签筒里面装着很多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由竹片做成的签子,又称签票。签票是衙役或捕快抓人到堂听审,或对犯人用刑的凭证。此外,还有一块硬木做成的、有棱有角的长方形惊堂木,也叫醒木、界方、抚尺,是审案官员用来震慑犯人,或用来发泄情绪,让堂下闲杂人员安静下来,起到肃静威严效果的工具。签筒和惊堂木是各级衙门公案上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是审案官身份的标志,少了它,也就少了官威。

    公案后方太师椅上,威风凛凛地端坐着一名名叫罗汝缉的官员,在案桌的旁边还摆着一张摆着文房四宝的小桌,小桌后面坐着一名大约五十岁上下、留着山羊胡的师爷,随时准备记录犯人口供。

    大堂屏风后面还藏着一位官员,他是专门处理这起案件的主审官,御史中丞何铸。

    御史中丞是秦朝时期设立的中央监察机构次官,负责协助主官御史大夫监督弹劾百官,权利极大。御史中丞官职只有从三品,宋神宗元丰改官制后,御史中丞成了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是国家监察机构的负责人。何铸是主和派,许多看法跟秦桧颇为相似,被秦桧视作铁杆死党,因而秦桧特地将岳飞的案子交给他审理,要何铸将这个案子做成永世无法翻盘的“铁案”。

    前些日子,秦桧指使张俊、万俟卨、何铸等人上书赵构,弹劾岳飞谋反。在没有传唤岳飞之前,张俊利用职权,密捕了相关的重要涉案人员,羁押在镇江行府。张俊胁迫王贵就范,私设公堂审讯张宪,得不到想要的口供,只得将张宪移送大理寺。张俊具体密捕哪些人,准备什么时候逮捕岳飞,秦桧并没有告诉何铸。

    大理寺大堂两旁站着两排身着黑衣、如狼似虎的造班衙役,一个个板着脸,手持一头红一头黑的水火棍。

    衙役即隶卒,也称皂卒,是衙门的勤杂人员。衙门的衙役分三班,分别是造班衙役、捕班衙役和壮班衙役。

    捕班衙役也叫补班衙役,分为马快和捕快,负责巡夜、奔走、侦察,拘捕和传唤犯人,这些人比较灵活,手脚快,有一定武功,诱捕岳云的就是他们。

    壮班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身体比较强壮的人,具体分为狱卒,仵作,打手等。

    造班衙役在各级府衙大堂值堂,同时也会跟随主官出巡,廷杖由他们执行。如今大堂上站着的就是造班衙役,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官员审案的时候,拿着棍子站在大堂两旁,显威风,搞排场,再一个就是打犯人板子。造班衙役的背后分别摆放着写有“肃静”和“回避”的大牌子,给人一种威严不可侵犯的感觉。

    大理寺大堂铺着青色方砖,唯独案桌前镶嵌着一块特殊石板。这块石板之所以说它特殊,特殊就特殊在这块石板上有两个并排的深坑,俗称跪膝坑。这块石板是专门为犯人准备的,犯人被押到大堂,不仅要跪在这块石板上,而且两个膝盖还必须跪在跪膝坑里。

    “启禀大人,犯人押到。”一名身材高大的捕班衙役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堂,施礼交令。

    大堂上端坐着的罗汝楫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喝道:“带人犯!”

    造班衙役一边“咚咚地”敲着水火棍,一边狐假虎威地跟着高声喊道:“带人犯!”

    随着“带人犯”的吆喝声传到大堂外,这名囚犯被两名身材高大的衙役连拖带拽地押进大堂,在那块特殊的石板前头站定。

    一名衙役抬腿朝着囚犯的膝窝狠狠的就是一脚,囚犯不由自主的扑通一声,重重地跪了下去,两个膝盖正好跪在跪膝坑里。那面沉重的百斤大木枷重重地磕在地上,通过木枷传导到脖子,磕的犯人脖子生痛,囚犯本已被木枷磨破的脖子,此时又流出鲜红的鲜血。

    衙役摘下囚犯黑布头套,现出一张年轻、疲惫的脸庞。原来这名囚犯不是别人,竟然是著名的抗金小将岳云。

    摘了头套的岳云抬起头,直视堂上的审判官,不料却被两旁的衙役揪着头发,硬生生的摁了下去。

    罗汝楫朝衙役挥挥手,示意他们放开岳云。屏风背后的何铸阴沉着脸,通过缝隙,两眼冷冷地盯着岳云。

    岳云身材高大,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十足的毛头小伙。或许是长途押解,备受折磨,又没有梳洗的缘故,只见他披头散发,面容僬悴,一脸的疲态,只是两道浓眉下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依然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瞧着岳云稚气的脸庞,何铸几乎要怀疑人生了,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娃娃竟然就是秦相爷亲口点名要抓的要犯。何铸怎么看,都觉的这个娃娃不像是个奸诈、图谋不轨的中级军官。有多少这样年纪的少年,在人生的路上尚未起步,或者刚刚起步,而这个娃娃却已经是一名因战功晋升为从五品的中级军官。

    不久前,张俊秘密抓捕了张宪,擅自动用私刑,把张宪折磨得死去活来,腿骨都打断了,可是张宪就是抵死不肯认罪。张俊无可奈何,在幕僚的建议下,只得将张宪秘密押送大理寺。张宪被解到大理寺,任凭何铸、罗汝楫等人怎么软硬兼施,好话说尽,也动用了多种酷刑,张宪依然还是不肯开口认罪,做成了何铸最不愿看到的夹生饭。

    如今同样秘密抓捕了岳云,何铸不希望重蹈覆辙。刀尖舔血的军人都比较单纯,何铸想,岳云这么年轻,又是从小在军营长大,社会经历少,城府肯定不深,这么个小孩子家容易对付。他希望在岳云身上能有所突破,得到实实在在的口供,作为置岳飞于死地的铁证,好向秦桧交差。

    何铸想,岳云是岳飞的嫡长子,又是岳家军的主要干将之一,知道岳家军中许多核心机密,只要岳云开口,他的口供就是最好、最有力的铁证。只要有了岳云的口供,不管岳飞承不承认,都能将他“谋反”之罪,做成谁也翻不了的“铁案”。若能得到这样的结果,秦相爷定然会十分满意,自己的前程必定会一帆风顺。

    何铸还是头一回见着岳云,案件还没审理,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毛头小伙的“胃口”是喜欢吃软呢,还是喜欢吃硬?何铸不知道是该用文的呢,还是该用武的方法审讯岳云,他的心里没有底。

    假如用文,就必须用言语去打动他,对他晓以利害,让他说出事情真相。这些年何铸审过无数案件,凭经验,那些年岁大的犯人大多是老奸巨猾之徒,软的这一招对他们不好使。不过,年轻人阅历浅,见识少,城府不深,用文的这一招对付,或许还是有用的。何铸想先试一试,先礼后兵嘛。跟打仗一样,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上上策。

    假如文的这一招行不通,再动武也不迟。年轻人皮薄肉嫩,吃不住痛,抗不住打,大理寺有的是让犯人招供的各种刑罚,他不相信小小年纪的岳云能顶住多少种酷刑。何铸相信,重刑之下,谅岳云不会不老老实实招供。不过何铸也知道,重刑之下逼出来的口供未必是真话,多少犯人都是扛不住酷刑,屈打成招,胡乱认的罪。

    古人断案多用酷刑,就连号称青天的包拯也摆脱不了“来人呐,大刑伺候”的套路。“重责一百大板”,成了官员审讯罪犯的口头禅,没有几个犯人能逃过被责打的命运。何铸也不例外,刑讯也是他审讯犯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少犯人都是在他施以重刑之后招的供,尽管他也知道其中有胡编乱造的假口供。不管怎么说,有口供总比没有口供强,否则不好向上司交代。虽然何铸打算用软的手段对付岳云,不过他想让罗汝楫先做试探性审讯,摸清岳云的底细。或许让岳云先吃点苦头,做个铺垫会有好处。让罗汝楫先来个下马威,打掉岳云年少轻狂的锐气,让岳云懂得马王爷到底长的是几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