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烧紫荆花 » 第二十章 诗酒趁佳人

第二十章 诗酒趁佳人

    “吃饱啦?喝足啦?”

    两人一脸幸福的点点头。

    “背几首诗词消化美食呗!”

    “好主意。想听谁的?”

    “张爱玲。”

    思索一会:“好。来一首晚秋的乡愁。”

    “应景!”吴必和。

    “紫色雏菊蹰立在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在昔日家屋,在远处山冈。云淡淡曳过,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十月的寒意有多深。以及,幽壑清冽的光,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喜欢紫色的雏菊。紫色热闹,累累果实的丰收热闹。菊花安静忧愁,秋天落叶的心情。五个字,两种对立矛盾的情绪,很有张力。”耀武缓缓的说!

    “厉害。”吴必和竖起拇指:“怎么不读文科?”

    “文科卷,不一定上重点。”

    “那是,拼不过美女。”

    “喜欢白色的雏菊,纯粹通透。”小嘴迷人嘟起。

    “那是你洁白的心灵!”他说。

    “高手!”唐诗竖起拇指:“随便一句话都能赞美。”

    今天她的话似乎有点开。

    “我们姜家堡有花瓮,粗陶那种,的确刻了福和寿!”

    “你祖先是大家族,地主啦!我们家花瓶多,一般花鸟虫鱼图案。”

    “俗,俗得温馨。乡土气息是童年的星星!”

    “好词!”她的眼里也有星星,一颗名叫耀武的小球球。

    必和喝口茶:“对诗不在行。弱弱的问一句,雏菊愁你还是你愁雏菊?”

    “美丽菊花开了就要谢,可难过呢!”

    “我种的雏菊,为我的离开而忧愁。路边野菊,我忧愁日后凋零残缺。”

    “很棒,思维开拓!”轻轻鼓起小粉掌。

    “耀武,语文数学都很优秀,怎么不报清华北大?”

    “山野村夫,喜欢木工!”

    “错,清华北大没有我家小姐!”

    哈,唐诗开窍。

    “呀,妹妹你被熏陶出幽默感了!快谢谢耀武哥!”

    “嗯,呐,谢谢姐夫!”

    哈哈,两位男生狂笑!

    她羞红脸:“哪有那么快?才认识几天?”

    “你不是说带他回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

    “那是以后啦!小笨蛋!”

    “以后不是面朝珠江,春潮汹涌吗?”

    “哈,你全背熟啦!姐姐没有白疼你。可以做证人哩!”

    “给学费,精彩情话都被你学了!”

    “姐姐都给你了,还嫌不够?”

    “足矣,足矣!”

    “家是海边小渔村,悠闲安静慢节奏。”

    “我家也是,云,山,风,都一样的感觉。只是多了渔船。”

    “奋斗喧嚣都在大海深处!爸妈的操劳,现在才略有体会。”

    “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历代祖先的辛苦哺育才有今天的我们。”

    “感谢你的老祖宗,让我有幸拥有最美丽的时刻!”

    “又来啦!,上次感谢我妈,逗得邻座小姑娘哭着喊着要找男朋友。妙语连珠一套一套的。”幸福的插起一块苹果喂进他嘴里。

    当爱已经成为习惯,就坦然!

    “耀武,姜家堡这个名字有堡垒的味道!”

    “对,在我们村,平静的生活短暂而宝贵。记忆中,总是在保护一些秘密。总有外部力量进村,试图揭开。斗争不可避免。”

    “有仇家?有宝藏?”

    “似乎都有。经过世代累积,越滚越大。”

    “好神秘哦!在写小说?”眨着美丽的大眼睛。双眼皮抖动得俏皮。

    微笑岔开话题:“我认为,哀怨滴落水上是诗眼。再欢快的曲调,琵琶声总是透一丝忧愁哀怨。他乡的幸福欢乐抹不掉游子心底的乡愁。”

    “很对,有这六个字才叫诗呀。哀愁就是一滴一滴的水,不多但是持久。现在虽然很开心但是经常梦见海边的跳跳鱼,织网的老奶奶。”

    “有思乡的忧愁,可是没有悲哀,更不觉得冷!海南四季都是夏天。”

    “是,每个人思乡的程度不一样。战火中背井离乡的人们一定不是哀愁,而是哀痛。寒潭水不够冷,千年冰川不够寒,遍地血火不够痛!”

    两位女生眼里泛起水雾!

    “啊,对不起,莫名其妙说这些,吓着你们。”

    “解释得真好啊,代入感太强!耀武,什么时候为我写一首诗!”

    “不敢写,水平不够。读诗容易写诗难!”

    “读到你这种水平也不容易呢!我只限于理解字面意思。你深入的不仅仅是诗人还有普罗大众。”

    “今天看到差距,也许还是踢足球更合适我。祖上没有读诗的基因。”

    “不可能,咱们一个祖宗。”

    大家笑。

    “古人真是奇怪,非要月圆之日庆祝团圆。有几人可以团圆?”

    “我看没有。生活总是缺憾,亲人总有离去。”

    “强烈的对比,要我们珍惜现在。”

    “有道理。”

    “对,珍惜现在的烤鸭,龙虾和啤酒!”

    大家哈哈笑。

    “西风踩痛乡弦,也是诗意满满。”

    “为何不用吹痛?好理解。”必和认真的问。

    “吹不如踩那么痛呀!”

    “都是海边的,难道忘记台风的恐怖吗?”

    “怎么恐怖?”大山里的孩子表示不解。

    “可以把小船吹到石头山上,支离破碎。”

    “那是痛,真的痛!怎么踩都踩不破小船。”

    “张爱玲肯定没有长期在海边生活的经历。或者曾经短暂停留没有领略到飓风的威力。”

    “不会。长期生活在上海香港。即使没被飓风吹走也知道威力。”

    “嗨,故意的呗!吹痛多浅白呀!赤裸裸一览无余,哪有深度?踩痛多难理解呀!风哪有脚?老师肯定批评用错词!”

    两位男生一起竖起拇指:“高,高见。”

    “该走了,不然又要爬水管!”

    “对,我们爬不上。”

    匆匆穿过华工进学校。

    两前两后,保持一定的距离。

    “明月今天有!啤酒敬青天。不知天上故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家,又恐唐朝心伤,花下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人间双飞燕。”

    “最后一句改成:幸福在心间!”她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