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 第21章 胜负

第21章 胜负

    “贼将阮景真授首!余者投降不杀!”

    “首恶已除,从者不究!”

    随着一声声劝降响彻整个战场,刚刚还混乱的军队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朝着声音来源的方向看去。

    此时已然是黄昏了,太阳似乎马上就要从山头掉下去。

    在夕阳的映射下,远处一片金光闪耀。定睛一看,却是一支骑兵部队。

    最前头的骑士们,长枪上挑着三五个头颅——这些自然是官军那些高级将领的。

    其中一个脑袋,鬓角已经发白了。

    他的脖颈上还挂着几块肉,额头上露出了森森白骨,眼眶中只剩了一只眼珠,鼻子和脸颊已经破烂了,面上更满是污血和泥渍。

    各部队的长官自然是认识这个人的身份的——阮景真。

    小兵们虽然不认识,但是看着身旁长官那副肃穆的样子,当下也是明白过来了几分,手上的动作也渐渐慢下来了。

    眼见这股消极气焰即将传遍全军,几个带队的军官当下就紧张起来,怒喝着这些沮丧的士兵。

    失败主义思潮似乎在这一片堪堪止住了,还不待军官们松口气,另一侧又传出了骚动:

    刚刚溃逃的那些义军又返回来了。

    军官们正欲去集结部队抵抗,谁成想近处也起了些事端。

    “哐当哐当”

    侧翼的一支部队已经在他们之前丢盔弃甲,向着没人的方向转身逃跑了。

    仿佛多米诺骨牌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放下了武器,或是溃逃,或是跪地求饶。

    一时间,整个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刚刚似乎占尽了优势的官军,如今却像条落水狗一般四处逃窜。

    只有极少数的死忠分子还在负隅顽抗。

    等到太阳已经落下去一个小角,战斗这才完全平息下来。

    “殿下,敢问这些俘虏们如何处置。”

    一切尘埃落定,郑和便来请示朱文奎对于官兵俘虏的处理意见。

    “杀了......”

    朱文奎本想不假思索地说出全杀了这样的话的,然而阮景真刚刚冲锋陷阵的场景不由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大虞将士,为保家国,随我冲锋!”

    “唉”

    他不由叹了口气,

    “都是些苦命人啊。”

    是啊,他们官兵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竭尽全力罢了。

    若是也有的选,谁又希望去杀人呢?

    要说他们错了吗?似乎也算不上。

    他们是大虞的人,他们的家人也是大虞的人,保护大虞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了。

    然而,这份热情,却被人所利用了。

    “胡季犛。”

    朱文奎喃喃地吐出几个字。

    胡季犛横征暴敛,使得民众纷纷失去了土地;又广征兵员,令破产的农民只能投靠他的军队。

    之后更是对外作战,耗费千万壮丁财力,只为求得一份虚名威望。

    不错,若非胡季犛为了自己的野心利用这些人,恐怕他们还是在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田里勤勤恳恳地耕耘吧。

    他根本不是为天下的百姓着想,更不是为作为统治者的地主们着想。

    他所期望的,完全就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世道,一个独裁专政的朝廷。

    “殿下......”

    看着眼前陷入深思的朱文奎,郑和不由出声提醒。

    听到了呼唤,朱文奎回过神来。

    看了眼郑和后,他沉默了一会,这才开口说话:

    “......除了首恶之外,其余的都放了吧。”

    “诺。”

    郑和应了一声,随即就下去了。

    -----------------

    “什么?你再说一遍?”

    清化西都城皇宫内,胡季犛咆哮起来:

    “什么叫阮景真战死,我军全军覆没!”

    殿内的一众官员低着头,不敢直面眼前这位太上皇的怒火。

    愤怒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了很久才平息,阮景真重新坐回了位置上,闭上了眼睛。

    许久之后,才精力憔悴般地睁眼问道:

    “那么,贼寇距离我京城还有多远?”

    “回陛下:尚有一日左右的路程。”

    “一日?他们光是占领城池就要几十天吧!”

    “陛下,大明军队有神威助之,可以克胜瞬息之间也。”

    胡季犛顿时瘫坐在了座位上。

    自己大虞,连人家这样的一支小部队都对付不了,难道还真能对抗得了北方猛虎的全力一击吗?

    答案当然是悲观的。

    眼下,只能求和了。

    但是,让谁来提议求和呢?

    他可不想背上这个骂名。

    眼睛缓缓移动,最终定格到了官员行列中的一个身影身上。

    “范卿,可有何高见啊?”

    “臣,不敢妄言。”

    范巨论可不傻,先前提议贿赂大明是因为那些地方本来就是大明的地盘,而对自己大虞这边性价比并不高。

    而如今若是再去求和,怕是只能得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挨上奸臣佞臣的骂名。

    明明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了,官员们人人都知道这件事,但是人人都不愿意开口。

    胡季犛当然也是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当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史书上供人骂。

    更何况,他还不能失败,他还有一个梦想,需要实现。

    于是他将视线缓缓移向身旁坐着的另一人——那是他的儿子,胡汉苍。

    名义上来说,现在的大虞朝廷里,胡季犛算是太上皇,而他的儿子胡汉苍才算是当前的大虞皇帝。

    注意到了父亲的目光,胡汉苍似乎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命运。

    他浑身颤抖,脸色发白,迟迟不肯有所动作。

    当胡季犛眼神中的威压越来越重了之后,胡汉苍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打算起身。

    然而他没能一口气站起来。他的腿肚子已经发软了,脚上根本用不上劲。

    每当要起身,刚站起来一点,下一秒又坐回去了,只有屁股向前一点点移动着。

    起身第三次时,当他正欲重新坐回去,谁知身下一轻,原来是坐到空处去了。

    还好椅子上的坐席支了他一下,这才没有摔倒。

    仿佛被刺激到了一般,胡汉苍猛的身躯一直,这才算是真正地起了身。

    他尽量控制着自己不去看眼前朝堂上的人,而把整个脑袋都埋在了手里摊开的诏书上,结结巴巴地读起了排练好的台词:

    “朕诏曰:古之圣者,无不寅天而应命,顺德而资人。方今天下大乱,神州昏垫,朕以不敏,忝居帝位。惟愿保厥庶民,俾乂久安......”

    一段长长的旨意说完,胡汉苍这才猛吸一口气,放下诏书,头深深地垂于地面。

    “......朕,愿意投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