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 第14章 谋划

第14章 谋划

    “不错,卿既服王化,虽居在蛮荒外服,而慕我天朝之教。”

    随口表扬了一句黎忠勇,朱文奎转了转眼珠,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

    “卿乃真是大大的良民啊!”

    “臣谢将军之谬赞。”

    朱文奎微笑着等着黎忠勇的奉承说完,正欲说些什么,然而余光却瞟到了他身后的几个怪异装束的人。

    说是怪异装饰,那是因为在这一群明显带有当地占城特色的褂子之间,那些人的身上却是身着长袍儒冠,俨然一副中原文士的姿态。

    如今看到黎忠勇仅仅说了几句生硬的汉话,便被朱文奎称赞,他们岂会不眼红?

    “吾自幼多习诗书,常念礼乐之制,每追于圣朝光德,则不忍委身此蛮夷之地,万望将军......”

    听着眼前几人侃侃而谈的样子,朱文奎却是面无表情,似乎一点也不为他们流利的汉话和口中对天朝的敬仰而动心。

    “此何许人也?”

    没有待听完他们的话,朱文奎就转过身来,向身边的黎忠勇询问。

    谁知黎忠勇却是一副纠结的样子。

    他张口想要表达些什么,但是似乎限于知识水平太低了,说出来的话语零零碎碎的,最后还是用土话说清了情况。

    “将军,这些都是安南国之士人,自胡季犛夺我占洞之地以来,其国士族多前来此地......”

    说着,他瞄了瞄朱文奎的脸,没看出什么名堂来,只好小心翼翼地继续向下说:

    “......助其为虐四方,残害我占城百姓。”

    朱文奎自然是注意到了他的小动作。此时听了马欢的翻译,他还是有些不解。

    似是看到了朱文奎的疑惑,郑和顺势上前一步,对着朱文奎轻声解释道:

    “自汉唐以来,此地往往为我天朝治焉。然而朝廷治严,土司日废,郡县益增,以求在此地全面推行流官。”

    “这土司,怕是担心我们重用那些个安南士人,分了他的权了。”

    朱文奎恍然大悟。

    什么为虐四方,不过是黎忠勇的一套说辞罢了,真实目的还不是为了给那些文人添堵吗?

    “臣以为,可以暂时用这些士人来治理地方。他们既然刚刚协助我等夺得此地,证明他们至少不算是那胡朝的死忠。”

    朱文奎像是在认真思考着郑和的建议,良久过后,才缓缓转过头去,盯着那群安南文人看。

    文人们顿时激动不已。

    正当沉浸在自己会封到什么官职的幻想中时,下一句话瞬间让他们如坠冰窟。

    “杀了吧。”

    “将军,将军饶命啊!”

    众人纷纷哭喊起来,

    “我为大明流过血!我为大明立过功!将军切莫……”

    “立过功?立过何功?”

    微微一笑,朱文奎的语气已然变得冰冷了。

    “是那欺君罔上、背叛投敌之功?还是坐视贼子上位、凌辱帝室之功?亦或者是,枉读圣贤书,教唆君上分土列邦、脱离神州之功?”

    每说出一句话,他的语气就越重,表情就越可怕。

    士人们听到这番话语,顿时脸色煞白。

    他们自然是难以辩解这些事实的,然而仍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理由,企图打动眼前的将军。

    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朱文奎只是挥了挥手,后面的队伍里立刻走出了几个兵卒。

    “将军饶命啊!将军……”

    然而一片刀光落下,街道上立马就是一阵叫喊。

    当周围渐渐平静下来之后,血水缓缓蔓延,流到了黎忠勇的脚边。

    看着眼前一摊已然凝固成黑色的痕迹,黎忠勇的身体战栗不已,头更是深深伏到了地面。

    但是他不敢动,唯恐自己的一点小举动就引起了那坐在高头大马上的那位大人的不满。

    “卿,且抬起头来吧。”

    一道温和的声音瞬间令黎忠勇如沐春风。

    他如蒙大赦般缓缓抬头,正好对上朱文奎那双平静的眼睛。

    朱文奎此时才看到他那汗涔涔的面庞,顿觉有趣。

    “卿,当率此地土司,共治斯地也。”

    一听此话,黎忠勇先是一愣,随即欣喜若狂。

    将军这是,要在这里废郡县之治,而令我等土司尽享清贵之福啊!

    虽然不知道这是天朝的意思还是朱文奎自己的想法,不过他知道,跟着眼前的朱文奎,他们土司有肉吃!

    “臣,谢将军之赐。天朝之恩,我等土司感恩不尽也!”

    等到他说完,朱文奎再次开口:

    “去将当地的土司们都带来吧。还有,所有士族文人,不论是安南人还是占城人,卿可自行处置。”

    “臣,遵将军命令,定将一切处置妥当。”

    刚等朱文奎说完,黎忠勇便兴冲冲地回答道。

    告退之后,他便带着残忍的笑容,率着自家家丁,辗转着向各处的土司通知自己新得的命令。

    很快,城中四处火起,混乱声响彻全地。

    “殿下,为何如此?”

    郑和之前虽然疑惑,但是并没有开口。此时终于找到机会,可以请教朱文奎缘由了。

    “郑卿还记得在鸡笼时对孤说过的话吗?”

    给了郑和一点回忆的时间,然后朱文奎才慢吞吞地出声:

    “卿言:我大明之策也,重中土而轻外服。凡出入举动,无利而不往,无益而不为焉。”

    “此南疆之地,去京千里。毒瘴泛滥,山林沼泽遍布,且民风剽悍,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司。”

    “大明若欲纳此地方,定不可用流官管理,否则必然激起民变——与其说是民变,不如说是当地豪族反对。”

    “今化诸羁縻,御之以宽,方可无斯难矣。”

    然而郑和脸上还是一副担心的表情。

    “殿下深谋远虑,臣远不及也。但土司豪族,向来短视。一旦得安于一隅,则不复思危之心矣。这样一来,他们真的会真心辅助我军吗?”

    “会不会,这种事情自然是待事实来证明咯。”

    朱文奎带着自信的笑容,向着城中策马前进。

    郑和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

    转过几条街巷,一道朱红大门便出现在了眼前。

    先前那当地太守的无头尸体还横在门侧。

    二人看也不看一眼,下了马向着院子中走去。

    不消多时,城内的混乱就结束了。

    一切都平静了下来,然而过了很久仍是一片平静。

    朱文奎隐隐感到了一丝烦躁:自己的计划出了什么纰漏不成?

    “殿下,恐怕他们是不会来了。”

    朱文奎叹了口气,正欲说些什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