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 第3章 出海

第3章 出海

    “起来吧。俺答应了。”

    随着朱棣这句话出口,刚刚紧张的气氛顿时消散了。

    朱文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随即立马跪下恭敬地叩首道:

    “侄孙臣朱文奎拜见皇叔父陛下!”

    “你这小子,还当真是滑头。”

    朱棣笑着将他拉起来,帮忙着拍拍朱文奎的衣裳。

    “以后在俺面前不必这么多礼。”

    说着朱文奎赶紧弯腰低头,恭恭敬敬地说:

    “侄孙臣朱文奎受皇叔父陛下圣谕!”

    在见识了刚刚朱棣的翻脸之快后,他可不敢去赌对方的态度,只希望尽力把眼前这位新任的皇帝陛下给哄开心了。

    “好了好了,放心吧,俺会遵守诺言的。你先回家去吧。”

    “……陛下应该自称朕才对。”

    愣了一下,朱棣哈哈大笑起来,用力地拍拍朱文奎的肩膀,表现出了十足的开心。

    他挥挥手,想说些什么似的。但是大笑却停不下来,于是只得挥挥手,示意朱文奎他们可以回去了。

    当朱文奎回来时,已然是黄昏时分了。

    成群的乌鸦在夕阳下飞远了,只在这宫城内留下了长久回荡的鸣叫。

    朝会时间事实上很早就过去了,然而大部分人都仍留在奉天殿里,时而焦急地翘首以待,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太子殿下到!”

    从远处宫门外开始,一声声唱名响起,重叠着渐渐清晰响亮了起来。最后止于殿外武士的呼喊,随即朱文奎披着金光,从明亮处缓缓走到了昏黑的殿中央。

    人们的目光盯着他前进的每一步,直到他静止不动。

    只见朱文奎神色轻松惬意,像是打赢了一场大仗一样,语气高昂。

    “诸位,我带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

    随着朱文奎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众人大多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他们免遭最坏的命运。

    毕竟自家的主子要是死了,谁也不会好过的。见机使舵也有风险和条件。真要是坚守气节的话,恐怕到时反而又嫌“水太凉”了。

    而自然也有不那么高兴的,也就是那些所谓的“罪臣”“奸臣”,他们肯定逃不掉刑罚。

    不过他们都没有明面上表现出来。

    此外,所有人的内心同时都在想着:“这些真是这个孩子干的?这位殿下真的还只是个孩子?”

    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朱文奎,每个人的心里充满了震惊。

    -----------------

    “……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体朕怀。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

    诏书宣读完毕,朱允炆扶起了跪拜着的朱棣。随即神情复杂地摘下了头上带着的九重旒冕,双手托着朝向朱棣献上。等到对方接过以后,主动调换双方的位置。

    当看到朱棣戴上那顶象征着至高权利的冠冕后,朱允炆领着高台下众人行礼。

    “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结束了禅位大典过后,朱允炆一家就搬出了皇宫,暂时被授予吴王的名号,进入了金陵城内的吴王府居住。

    说是王爷,事实上形同软禁。等到大明进行一些海外探索之后,上面自然会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再把他们安排到一些合适的地方去。

    虽然与历史上以寻找建文帝为目的开展的下西洋运动不同,如今的活动却同样带有很强的积极性。

    与其他人时常伤春悲秋相比,朱文奎倒是看的开。

    毕竟自己重活一世,至少改变了本来注定好的命运。如今的生活虽然不算太完美,但比历史上那个建文帝全家身殒的结局要好上太多了。

    在这段期间内,朱文奎回忆着前世的知识,总结在小本子上。一方面是打算为将来开拓海外打点基础,同时也是为了留下点自己来过的痕迹。

    不过以他高中辍学的文化水平,见识的实在不多。

    幸而他喜欢阅读网文,尤其是历史类型的。在沉浸于穿越古代大杀四方的幻想中时,朱文奎也无意间记住了其中一些技术发展的方向。

    这不,如今他正在自家的花园中画着自己记忆中的世界地图。

    “怎么回事,我怎么记得这地儿不是这样形状的呢?”

    “不过要是改个形状,好像和之前的地形又对不上了。”

    “什么鬼?我这地图竟然和大明的地图一点也对不上?”

    朱文奎正沉浸在写写画画中时,没看见身后的一个身影正在缓缓接近。

    自言自语了一会儿过后,挠挠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细毛笔不见了。

    “毛笔……毛笔……我细毛笔哪去了呢?刚刚明明还在的。”

    “喏,给你。”

    “谢谢。”

    朱文奎下意识地接过了背后人递过来的笔,正准备继续涂改手中的地图。忽然察觉到不对,于是回头一看,一张面白无须的脸瞬间映入眼帘。

    “你……你谁啊?”

    朱文奎吓了一跳,连忙闪到了一边。

    还没等他缓过劲来,那太监样貌的人物就说话了:

    “臣郑和参见吴王世子殿下。”

    “郑和?”

    朱文奎一下子就想了起来这个名字代表的意义,而眼前这位竟然就是那后世鼎鼎有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

    郑和下西洋,在当年那可真是震动半个地球的壮举。郑和不但在国内声名显赫,而且受到他所经过的每个地方当地人的敬仰爱戴,以至于“三宝太监”的信仰历经数百年仍然在沿海各地绵延不绝。

    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不知道自己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殿下?”

    见眼前的世子殿下没有反应,郑和连忙担心地问候了一句。

    此时,他的眼角顺势瞥见了朱文奎刚还在绘制的海图上。

    仔细一看后,他顿时愣住了。

    只见那张纸上,尽是些诡异的形状,再搭配上歪歪扭扭的字迹,令人很难看得明白。

    然而郑和却一眼看出了这海图的玄机——那正是一张范围极其庞大的地图。

    等朱文奎反应过来时,郑和已经趴到了石桌上仔细地比对纸上的内容。

    “这里是大明没错,这里是流求也没错。那么这里是……”

    “咳咳,那啥,那里我还没……”

    “这里莫非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大食国’吗?”

    看着郑和兴奋的样子,朱文奎反倒不好意思告诉人家自己还没画完。

    “殿下,您这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

    “呃呃,翻了翻古籍之后随便画的。”

    郑和哭笑不得,哪有人随便画的能画出这么一张地图出来:“殿下莫不是天才吧?”

    激动了一会过后,郑和转过头来,真诚地看向朱文奎。

    “殿下,您愿意和臣一同出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