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诗意剑客李太白 » 第七章 血雨腥风应有涯 第四十四节 李北海含冤杖死

第七章 血雨腥风应有涯 第四十四节 李北海含冤杖死

    第四十四节李北海含冤杖死

    大家加紧赶路,这天赶到北海,又一个惊天噩耗传来。北海太守李邕为被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人。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与宰相李适之交好。

    杜甫与李邕忘年交,痛苦地回忆着二人齐州会面的点点滴滴。

    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在座,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

    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审言擅长做五言诗,工于书札,有才能,有名声。年轻时即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世人称为:“崔、李、苏、杜。杜审言和王勃关系很好,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写给杜审言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邕也夸赞杜甫的才华,定能超过他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写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已纪念。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李邕也写诗《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留念: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泊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李白对李邕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刚出山闯荡江湖时,曾求见过李邕,结果没被看好。闯荡江湖日久,对李邕的看法有所改变。李白在益都听到了李邕见义而舍己相助的传奇故事。有一个女子,丈夫被人谋害。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这时候李邕奋不顾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立事独扬名。

    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他写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哭道: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

    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霁。

    忠贞负冤恨,宫阙深旒缀。放逐早联翩,低垂困炎厉。

    日斜鵩鸟入,魂断苍梧帝。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篲。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哜。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

    争名古岂然,键捷欻不闭。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

    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

    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子孙存如线,旧客舟凝滞。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朗吟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高适和李邕有过交往,非常欣赏他的性格:豪放,有文采,重义爱士。他写了一首诗《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希望能得到李邕的赏识提携。

    天子股肱守,丈人山岳灵。

    出身侍丹墀,举翮凌青冥。

    当昔皇运否,人神俱未宁。

    谏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

    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

    寄书汶阳客,回首平阴亭。

    开封见千里,结念存百龄。

    隐轸江山丽,氛氲兰茝馨。

    自怜遇时休,漂泊随流萍。

    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李邕也很赏识高适,出席重大活动时带着高适,让他长长见识。高适此时回忆起《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事: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

    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

    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岑夫子很早认识听说过李邕,是一个干才。还听说过当朝玄宗皇帝写给李邕的诗《送李邕之任滑台》: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

    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

    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

    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

    大家在李邕墓前祭奠一番,对李邕之死愤怒之极,誓要罗织门的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