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诗意剑客李太白 » 《诗意剑客李太白》 自序

《诗意剑客李太白》 自序

    《诗意剑客李太白》自序

    一半武侠故事,一半传统文化。本书旨在通过对诗仙李白侠客身份的文学塑造,融会贯通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岑参、贺知章、王之涣、王翰、崔颢、李欣等盛唐才子的光辉事迹及诗歌成就,展现出盛唐文人积极入世、行侠仗义、扶危救困的豪侠壮志。同时穿插了张九龄、李林甫、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李邕、王琚、裴宽、韩思忠、赵蕤、杨国忠、安禄山、史思明、郭子仪、颜真卿等一些历史人物,描绘了盛唐波澜壮阔的历史。

    传统文化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共同的责任。本书武侠江湖中涉及到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门派,讲述了各门派的一些主张,例如“仁”、“民”、“信”、“义”、“和”“同”等等。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武侠情节就像珍珠项链的链子,传统文化就是链子上的一颗颗珍珠。通过武侠这个链子将学生时代所学的传统文化与知识串起来,增加一些兴趣与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学好传统文化与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传承。

    起因源于中学时代的一个想法。中学时代对传统文化及知识很感兴趣,感觉背诵一首古诗或一篇古文是一件开心愉悦的事。长时间的学习难免有枯燥的时候,这时候接触到武侠小说,它的魔力似乎比课本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本几百页的武侠小说两三天都能读完,而且还能说出大概情节。当时萌发一个的想法是将课本知识与武侠小说结合从而达到玩与学的目的。

    这种想法在心中埋藏了很多年。中学时代学习比较紧张,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大学时代,由于本专业难度系数高,常常背着书包去上晚自习才能完成作业。当时很羡慕中文系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就是在图书馆看书然后交一篇论文就可。工作之后才深刻了解加班是一种常态。一晃时间飞逝,永远都在忙碌。

    今年谨记鲁迅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趁闲暇时间尝试着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本书的名字为《诗意剑客李太白》,为什么选择李白为书胆人物将传统文化与知识串联起来?原因有五点。

    一、李白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贡献很多,还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浪漫的气息。他的诗歌名篇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必学的课程。

    例如《夜宿山寺》、《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上李邕》、《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越中览古》、《赠孟浩然》、《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春游宴从弟桃花园序》等。学好李白,就学好了几十篇课文。此外还选择了《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诗歌及李白所写的词、赋等穿插到正文之中,以飨读者。

    二、李白的朋友圈多为杰出的诗人,如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崔颢、贺知章、常建等。这些人都为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也都是课本上常客,他们的诗歌也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必学的课程。

    例如杜甫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客至》、《解闷十二首(其六)》、《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旅夜苏怀》、《阁夜》等;王维的《归嵩山作》、《积雨辋川庄作》、《竹里馆》、《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山居秋暝》、《汉江临眺》、《鹿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等;孟浩然的《夜归路门歌》、《望洞庭湖赠送张丞相》、《宿建德江》、《春晓》等;高适的《燕歌行并序》;王昌龄《采莲曲》、《从军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岑参的《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崔颢的《黄鹤楼》: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研究好李白朋友圈,课文上的传统文化与知识已掌握了一半。此外还选择了《唐诗三百首》中这些才子们的诗歌及其它文章穿插到正文之中,以飨读者。

    三、李白的确是一位侠客,可是对其侠客身份的描写很少,本书通过对李白侠客身份的文学塑造,可以进一步丰富李白的形象。

    李白现存的诗作中,有很多首诗歌都是描写侠义精神的。最有名的是《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的侠义精神主要从建功立业的方面入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体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

    李白的侠义精神还从个人仗义英勇的方面入手,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体现侠之小者、扶危救困的思想。

    可是对其侠客身份的描写很少,本书通过对李白侠客身份的文学塑造,可以进一步丰富李白的形象。

    四、李白所处的时代为主要为盛唐时期,那是唐朝最美好的时光。这个时期为封建社会的顶峰,各方面成就都很大。国泰民安、物产丰盈、物华天宝、边疆稳固、一派盛世景象。据《资治通鉴》记载:“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可是盛极而衰,安史之乱打破了这一切,令人无限怜惜。《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这悲喜两重天的世代里面有太多事情需要讲述。

    五、李白的诗歌能将诗意及剑客融合在一起。李白为诗仙,写的诗歌很美,李白描写的剑也很美,他将剑赋予正直、勇气、自由等诗意的象征。

    《临江王节士歌》是李白此方面的的诗作。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本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正文,按照武侠小说的形式进行情节设计,主线讲述李白从出生到水中捉月这一生事迹,支线为杜甫、高适、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岑参等人的相应事迹。书中人物事迹在尊重历史前提下有一些演义,这是为了情节的需要。不能完全当真。

    书中出现的反派人物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史思明、罗希奭、吉温、王鉷等也是按照正史的事迹进行适当演义。不能完全当真。

    正文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及知识都是珍珠,但是为了将他们串起来,这个链子难免会有些瑕疵。传统文化及知识出现的场景及时间有些变动。不能完全当真。

    正文可当做武侠故事来看,对出现的传统文化及知识要通读一下。如有兴趣或疑问可翻到附录部分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为附录,附录就是对正文的补充与纠正。附录将正文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及知识逐一列出来进行讲解。凡是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古诗与古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准。凡是其它课本上出现的古诗与古文以对应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准。其它传统文化及知识也以权威书籍的版本为准。

    附录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及知识可以多学多看,对提升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水平有所帮助。对提高语文水平也有所帮助。

    作者本人是一个传统文学和知识的爱好者,非研究性的学者。作者本人有志于传承传统文化这一伟大的事业,但个人水平有限,里面难免有些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李金志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