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诗意剑客李太白 » 第四章 边塞七杰齐聚首 第二十三节 边塞三杰比高低

第四章 边塞七杰齐聚首 第二十三节 边塞三杰比高低

    第二十三节边塞三杰比高低

    董大找到附近一个朋友开的酒楼,七人一块上二楼雅间边喝酒边谈话。

    高适,字达夫,渤海人。他给李白、吴指南讲述了自己的身世。高适本是大唐名将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可是到他这一辈,家道中落,一贫如洗,只能半耕半读。

    高适满腹才华,但科举之路异常艰辛,屡试不中,钱财反而花的精光。一次落第路上,病倒在半路,无人敢扶。亏得董大路过,将他背回客栈,又花钱请医生给他治病,经过一个月治疗,高适才痊愈。在这一个月当中,二人相谈甚欢。高适很佩服董大的豪侠性格,董大也很佩服高适的才华。两人惺惺相惜,结拜为异姓兄弟,一起闯荡江湖好几年。

    后来高适北上边塞,交游天下才,与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等并称边塞七杰。高适一人的时候常常弹琴击筑,纵酒高歌: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

    众人相谈甚欢之时,一楼大厅中来了梨园中十几位歌妓,为客人唱歌助兴。其中四位妙龄女郎,皆是当时著名的歌妓。

    王翰好诙谐,对王之涣、王昌龄、高适说:“你们三个的诗歌都很知名,不分高下。现在我们在此偷听诸歌妓歌唱,谁的诗入乐被歌最多,谁就为优。”

    董大、李白、吴指南也都凑热闹“此方法妙,最后谁的诗最好谁请客。”众人都说好。

    不一会儿,一位歌妓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领先。

    不一会,有一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诗,高适也得一票。

    第三位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得两票。

    始终没有歌妓唱王之涣作的诗,但王之涣并不着急,徐徐对高适、王昌龄说:“这些唱你们诗作的皆是一般乐官,只会唱一些‘下里巴人’之诗罢了。我的诗是‘阳春白雪’之曲,需作为压轴出场,一首胜你们两首。”

    最后一位长得最漂亮的歌妓歌唱时,开口便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对王之涣说:“还是大哥水平高,大哥一出马,立马顶我们仨。”

    王之涣笑着几个兄弟说:“兄弟们,我开了个玩笑,居然巧合了。看来老天还得我这当大哥的来付酒钱。”

    众人哈哈大笑。忽然一阵熟悉的琴声飘了,大家往一楼大厅一看,一个白面书生,正在弹琴,仰着头对王之涣几人说:“几位哥哥在此喝酒,怎么把小弟给忘了,我给你弹个曲子,赏我一杯酒吧!”

    王之涣对那书生说:“五弟,我们正要去找你,你来得正好,上来喝酒,给你引荐几个新朋友。”

    书生收起琴,小跑上楼,拉了一把椅子挨着王之涣坐下。王之涣对李白、吴指南说:“两位贤弟,这是我们边塞派的老五,风吹广陵客李欣,他的琴技一流,琴中暗藏一把利剑,不到关键时刻,可见不到。”

    李白二人与李颀一一致敬。李颀,河南颍阳人,祖籍为赵郡,有东川别业,又称“李东川”。虽家资巨富,但其性格却是疏放超脱,厌薄世俗。喜欢读书、弹琴,还喜欢炼丹修道。李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他的边塞诗代表作为《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见到两位新朋友很高兴,为大家弹琴高歌一曲《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