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捉妖队 » 第十三章 青莲居士

第十三章 青莲居士

    何菁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着断刃,沉默不语。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何的话,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老何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叹一声道:“捉妖人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需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选择逃避。”

    何菁从空中落下到船上,扔下断刃,开口道:“老何,你说如果我去纯阳宫认错,他们会饶恕小凡英吗?”

    “认错?认什么错?”老何瞪眼看着他,“老实的跟我去巴陵县,去见一个人,他会告诉你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什么人?”何菁问道。

    “一个仙人。”老何没解释仙人的含义,“去把那大蛇脑子揭开,里面有个内核,取出来带上,我们要出发了。”

    何菁按照老何的指示,取出一个青色晶体状的内核。

    之后一路上也没出现什么意外,倒也顺利的进入巴陵郡的地界。巴陵郡的治所在巴陵县,巴陵县在洞庭湖东端与长江的连接处的南边。

    但是他们是从更南边的渝江进入巴陵郡的,于是他们终于在沿着洞庭湖往北跋涉的了一天之后总算到达了巴陵县城。

    这巴陵县城坐落于洞庭湖畔,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城墙巍峨耸立,岁月的沧桑在其表面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兴衰更迭。城内街道宽敞整洁,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观赏。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和湖水的清新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远处,洞庭湖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与近处的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湖面,留下一串串清脆的叫声,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城中的居民们生活节奏悠闲,他们或在街头巷尾聊天打趣,或在湖边垂钓赏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偶尔有商贩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穿梭于街道之间,叫卖声此起彼伏,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热闹与喧嚣。

    三人在客栈住了一夜,便马不停蹄的去往城外行去。沿着夜雨河行了一个时辰,在河中间出现了一个岛,或者说是一座山,把夜雨河一分为二,分成一条向南,一条向北的俩条河。

    山脚下是由河道的淤泥堆积成的大片沃土。就在这沃土之上,盖着一个庄园。

    庄园的四周,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而祥和的领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庄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格调。院落里,即使是在仲秋时节,依然是花团锦簇,芳香四溢,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为庄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庄园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条蜿蜒的小溪穿园而过,溪水清澈见底,鱼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溪边,杨柳依依,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他们是在北边的桥上上的岛,老何敲响了庄园的大门。

    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了一张和煦而好奇的脸庞。那是庄园的管家,他打量着老何一行人,一见到是老何,赶忙开口道:“老爷知道何老爷今天会到访,一早就让小的在这边候着,快快请进。”

    在管家的引领下,他们穿过了曲折的回廊,来到了庄园的主厅。安排众人入座奉茶后,管家便去书房通传。

    不多时,厅门外映进来一个人影。

    这位男子年约五旬,身着一袭简朴的青衫,衣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他的身形高大而挺拔,宛如一株历经风雨的古树,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质。他的脸庞线条分明,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却更增添了几分沉稳与睿智。

    男子的双眼深邃明亮,仿佛蕴含着星辰的光芒,闪烁着智慧与洞察。当他看向陌生人时,眼中透出一种平和与友善,仿佛能洞悉人心。他的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一头乌黑的头发略显凌乱,却更显得他潇洒不羁。几缕发丝随风飘动,增添了几分飘逸与灵动。他的嘴角挂着一抹淡然的微笑,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都无法动摇他内心的宁静。

    何菁不禁被这位男子的气质所吸引,他感觉到这位中年男子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却依旧保持初心的坚定与从容。但给了何菁一种陌生有熟悉的感觉,总觉得这个男子他应该认识。

    老何还没开口,那中年男子爽朗的笑声传来,“何大驴,十多年没见,没想到,你居然入了道家。”

    老何老脸一红艮道:“晚辈面前拆我台,信不信我把你当你的丑事抖出来?我这假道士,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男子摆摆手,似乎刚发现何菁一样,好奇地问道:“这位是?”

    老何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孙子,何菁。何小子,向你李叔叔问好。”

    何菁闻言,恭敬地向男子行礼道:“李叔叔好。”

    老何接着说道:“太白兄,这次带他来,却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男子听后点点头,对何菁道:“大致的情况我有一些了解,不过具体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你们细细说来。”

    老何这边在给男子讲述着他们受度的细节,那边何菁脑子却传来一声惊雷,太白?姓李?李太白,天宝年间,五十多岁,难道是那个号青莲居士的谪仙人,李白?

    老何还在讲述着他们的经历,而何菁却想起李太白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想起他那不羁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那你们来是想我怎么帮你们?”李白眼神深邃,嘴角含笑,流露出不明的含义。

    老何看到李白对何菁的困境表现出了关注和兴趣,心中一动,鼓起勇气说道:“太白兄,我们这次来,其实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我们觉得何菁在捉妖人的道路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潜力,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引路人。因此,我们希望能恳请你收他为徒,亲自指导他修行。”

    李白听完老何的话,眉头微挑,目光在何菁身上打量了一番。却没有立即答应老何的请求,而是沉思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问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他的意思?”

    老何一愣,是啊,他始终没有问过何菁愿不愿意,或者有没有什么疑惑,毕竟在老何看来,何菁对这个老头没什么了解。

    “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我该不该选择这条路。”何菁有些迷茫,“起初也不过是想装神弄鬼,骗点小钱能够果腹而已,或者读些圣人典籍卖与帝王家。再不济种地养鱼闲散一生。”

    “但是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回得了头,不过现在看来是回不了头了。”何菁苦涩一笑。

    李白看着这个小孩,却一副老沉的模样,心中不由觉得好笑,便开口道:“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是你们想复杂了,那个李凡英,本就是纯阳弟子,纯阳宫内必然会有人为她求情。生命必然是无忧的,但是要进行道基剥离仪式,必须在纯阳的一处秘境,空雾峰里进行,而空雾峰只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那天开始散雾,一直持续到月底再次大雾弥漫,也就是说你们想要保住她的道基,还有俩个月的时间。”

    “至于静虚子,想来,是没有胆子来我这青莲别院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你该考虑的事了,救,还是不救,或者说,怎么救?”李白说完,瞥了一眼老何腰间的葫芦。

    老何赶紧卸下酒葫芦扔给他,说到:“这酒是我按照那小子说的方法改进的,你看看对不对你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