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捉妖队 » 第一章 金安镇的怪事

第一章 金安镇的怪事

    唐天宝十年,华山脚下金安镇一个无名的小村子发生了一件怪事,村里有一户人家,是以饲养家禽为生的,户主人姓张,村里人都叫他张禽,他家里养了很多的鸡鸭鹅,平时卖卖鸡蛋鸭蛋,或者杀点肉卖给村里人换点米粮,日子过的倒也过得去。

    但是最近他家的摇钱树经常被什么东西咬死,刚开始是鸡,后来是鸭,现在连大鹅都开始出现死伤。奇怪的是死去的禽类都是在颈部被咬开,然后吸干血液,身体却没有任何的缺失。

    很显然的是,这种事官府肯定是不管的,又不是被偷了,村里人都说是有什么邪祟作怪。没办法,老张只能去附近的道观里请了一位老道士前来做法捉妖。

    这天一大早,前来村子的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老道士,身后背着一把桃木剑,腰间挂着酒葫芦,细看葫芦身上的包浆,起码已经传了三代还多。后面跟着一个小道童,约莫十一二岁的样子,打扮的倒还是挺精神的,双眼炯炯有神,眼神却有带着些许的好奇,打量着村子里的人。

    “何天师,您看这怎么办,咱家的鸡已经死了二十多只了,再这样下去,俺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老张对着刚进村的老道士作揖道。

    老道士捋了一下胡须,轻轻捻了一下道:“无妨,先带贫道去看看尸体。”

    老张前面带路,何天师带着小道童在后面跟着,再往后是一群看热闹的村民,簇拥着到了老张家的鸡舍。

    “前面被咬死的已经挖土埋了,这是三天前咬死的,这是昨天晚上咬死的两只鹅。”老张指了指地上放开摆放的尸体。

    老道士在鸡舍上掰了根树枝,扒拉了几下尸体,看了看牙印。却一愣,意外,跟他想的不一样。

    起初老道士以为不过是一下吸血的蝙蝠,或者黄皮子之内的玩意,但是不管是什么玩意,咬断颈动脉也都是上下开合的嘴,用牙去咬的,那么通过牙印就能辨别出是什么种类的玩意,不同物种有不同的牙印。

    但是,这个牙印却没有明显的上下开合,而是呈现一个圆形的吮吸口,洞口周围有八个小洞,很深,好像就是为了固定自己和猎物的链接处。

    “你一般发现尸体都是什么时候”老道士脸色严肃了起来,眼睛一咪,缓缓问道。

    老张赶紧答道:“都是早上起床的时候,俺每天早上要去鸡窝里拿蛋到村头去换些汤饼吃。”

    “那今天早上没发现有什么东西死了吗?”老道问了句。

    “说来也奇怪,今天没有鸡鸭鹅被咬死,一定是那邪物知道天师要来,不敢来作祟了。”老张奉承了一句。

    老道沉吟片刻,撇了小道士一眼,发现小道士看着伤口位置,眉头紧锁,似是发现了什么端倪。刚要开口询问,却听到村子另一边喊道:“天师,天师,去俺家看看,俺家的那头小羊羔也被咬死了。”

    老道扭头看去,只见一年轻男子往这边跑来,还边跑边喊着,手指着自己家的方向。

    “走,过去看看。”说完,老道带头往那青年家走去。

    年轻男子名叫李寿,但是他家养了好几头牛羊还有猪,所以村里人都以为他叫李兽。

    老道士带着小道士来到了李寿家的兽栏边,看着死去小羊羔的脖颈处,一下惊住了。这个吮吸口比老张家鹅身上的已经大了不少,如果是同一个玩意做的案,那就说明那东西在成长,之前只吸鸡鸭的血液,只是因为自身还小,需要的食物不多,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少,所以需要的血液就多了,小鸡鸭的已经满足不了它的需求。

    “有妖气”小道士轻轻吟了一句。

    老道士拍了一下小道士的肩膀,扭头对李寿说道:“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邪祟在作怪,不过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玩意每天夜里会出来觅食。”

    接着转身对着大伙村民保证道,“大伙放心,今天晚饭时分,老道会再来,帮大家拿下这个妖孽,现在老道我要去镇上准备一些法宝,大伙稍等半日。”

    老张和李寿赶紧作揖道:“感谢天师,这是给天师的谢礼。”

    老道看着老张手里的一篮子鸡蛋,笑道,“不急,待我收拾了这个孽畜,再给也不迟。”

    说完就带着小道士往出村的方向走去。

    村里的情况暂时按下不表,在回小镇的路上,老道开口问小道,“你确定是妖气?”

    小道童肯定的点点头道:“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的牙印,但上面隐隐浮现的暗紫色气息,绝对是妖气不会错。”随即又看了看老道背后的桃木剑笑着说:“那东西吓唬吓唬人还行,想要收拾那妖物,可能有点勉强。”

    老道老脸一红,“你懂个屁,老爷子我是抓鬼的,捉妖的事还是要交给纯阳宫的那帮牛鼻子,我们速去纯阳宫报告这事,让他们来解决,我们爷孙还是去抓抓鬼。”

    小道童扭过头不理他,嘀咕一句:“也就会俩手装神弄鬼的把戏,还是我教你的,得意啥。”

    俩人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午饭后上到了纯阳宫山门。

    俩人没能进到山门里,便被栏了下来,把事情的经过告知了山门的接引道士就匆匆下了山。

    “老头,你说纯阳宫的牛鼻子会管这事吗?”小道童问道

    “他们干的就是这个活计,他们不干,我们干?你别忘了,你我这身道袍是怎么回事,要不是你小子,我现在还在洛阳城里给人家写字卖钱呢。”老道士愤愤的说道。

    原来这二位不是真正的道士,老头原本是个考了一辈子功名的落魄书生,在洛阳城里帮人写写书信,抄抄诗词赚点吃饭的铜板。

    十多年前,在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座野桥,听到桥下有婴儿啼哭,便下桥探望,发现了当时还在襁褓里的小道童,带回家抚养,取了个名字叫何菁,到八岁的时候,小家伙突然说要教他发财,于是二人就做了这身行头,不过那个酒葫芦倒真是这个落魄书生的家传之物,至少是前隋的物件。起先是测字算卦,后来帮人看看风水,最近又干上了抓鬼的营生。

    上个月,一个大户人家家里闹鬼,说是半夜有人敲门,开门却什么人都没有,还有家中花园竹林里经常传来咳嗽的声音。吓得一家人搬到城外的别院去了,房子挂在牙行一个月都没卖掉,买家一听说这家里闹鬼,谁还敢买。

    然后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消息传到了这家员外的耳朵里,说是一老一小二位神仙会抓鬼,便请他们去试了试,果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天之后就再也没闹过鬼。

    “我们晚饭之后去那村子看看那些牛鼻子是怎么捉妖的,学俩手,顺道看看哪家富裕些,干完这票,我们去长安,那里有钱人更多,捞一笔,够老头子我养老了,再过几年,给你讨个媳妇。”老道士碎叨叨的念着。

    “看看你葫芦里的长鱼血还够不够这票的。”小道士提醒了一句。

    老道士拔开葫芦口的软木塞看了看,点点头道:“小地方的人,胆子小,保管他三天就受不了了,这些足够足够。”

    说完就已经进了金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