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叡 » 第37章 雪覆长陵

第37章 雪覆长陵

    苴罗侯闻言楞在当场,自家侄女被魏王长公子收作妾室了?

    这事倒有些出乎苴罗侯的预料,自檀石槐拒绝了汉桓帝的和亲请求后,中原再未有过与鲜卑和亲的想法。没想到峰回路转,竟在曹叡这里开了先河。

    而且还是鲜卑女子配中原王朝的公子王孙。

    后世传闻东汉王朝没有和亲,其实不太准确,东汉是有和亲的。汉明帝时期,北匈奴单于请求和亲,史载“显宗冀其交通,不复为寇,乃许之”。

    这是朝廷层面的一次成功的和亲,至于边地豪酋与边境长官和亲的次数就更多了,马援传和张奂传中皆有记载。

    “果真?”苴罗侯还有些不相信,又问了一遍。

    阎志点点头,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苴罗侯表示想见见曹叡,阎志征得同意后,将他带到了曹叡面前。

    两人见面的场景非常平淡,没有刀斧手埋伏于侧,以掷杯为号的戏码。苴罗侯努力将曹叡的面容记在心里,而曹叡则始终云淡风轻,泰然处之。

    ******

    次日,草原事毕,曹叡一行辞别阎氏兄弟,再度启程游历。除了队伍中多了伽罗母子二人,别的倒也没啥区别。

    阎柔亲率一百骑卒,一路相送,直至代郡地界。

    ******

    寒来暑往,一晃眼又过去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来到了延康元年十月丙午,也就是初四这天。

    南北向的官道上,一马队正在冒雪前行。

    在他们前方的不远处,有两座一般大小的小山包屹立在平地之上,眺望着河对岸的长安城。山包之下,便是高皇帝和吕后的长眠之所。

    附近这片地方,就是汉陵之首的长陵。

    为首之人望见城墙轮廓,还有黑黢黢的城门洞,打马来到一辆马车旁边,说道:“公子,长陵邑已至。”

    车内少年闻言,伸手将门帘掀开,陵邑果然就在前方不远。“进城找间邸店宿下,若是没有,就去长陵县公廨暂住一晚。”

    少年便是游历在外的曹叡,离开广宁城后,经代郡、雁门郡,西渡黄河入南匈奴境,穿行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之中,最终抵达四塞之地的关中地界。

    而曹叡之父,时任魏王的曹丕,也已率军北还,驻扎在离许昌不远的曲蠡县境内。

    长陵邑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陵邑,鼎盛之时,邑内有百姓五万余户,人口近十八万之多。都是自关东之地迁至于此的豪强大户,旧六国的贵族。

    如改自旧齐国田姓贵族的第一到第八姓,其中有个名叫第五伦的,甚至做到了汉章帝时期的司空。

    自先汉末年的赤眉之乱后,长陵邑再不复之前繁华。到刘协刚登基那会,三辅之地还有数十万户。

    然而经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霍霍后,关中已残败不堪。

    有能力的人,举家迁往别处避祸。如迁至蜀中依附刘焉刘璋父子,成为不少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东州派。

    汉中王驾下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法孝直,就是扶风郡郿县人。法正最受刘皇叔重用,只可惜天不假年,这位谋主刚去世不久。

    前几个月率部归降的宜都太守孟达,也是扶风郡人。

    当初孟达法正一同入蜀投靠刘璋,如今已是阴阳相隔,真是造化弄人。

    能举家迁往别处的终归只是少数,多数人只能留在关中,靠吃人度日。短短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随着曹操削平诸侯、平定凉州,又尽迁汉中之民,八百里秦川如今又有了些许生机。

    但能否找到邸店,还犹未可知。

    越靠近,越能发现它的破败。

    夯土版筑而成的城墙上,有好几处缺口,却不见有人将其补上。厚重的朱漆城门,也没了往日的光鲜,还因无人打理,部分已经朽败。

    城门口只有几个弱卒看守,因为天上下着雪,他们都躲在门洞里。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找来的柴火,几个人凑在一块烤火御寒。

    “大王真是谦谦君子,全天下的人都盼着大王登基,可大王就是不同意。若是换了我老李,恐怕第一次就同意了。”

    左右闲着也是无事,士卒几个一边烤火,一边聊着当下的逸事。

    另一个年长一点的士卒瞪了自称老李的人一眼,斥责道:“你小子不要命了,这种事也是你我能谈论的?想要活的长久,就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

    “说说怎么了,老丁我还就喜欢听这个。老李你别管老孔,继续往下说,兄弟几个爱听。”自称老丁的士卒说道:“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左右都是过命的交情,你不说我不说,还能传到哪里去?”

    其他几个也跟着起哄,让老李接着说。时间难捱,全靠听老李讲奇闻轶事打发时间。整个什里就他消息最灵通,也不知他都是从哪打听到的。

    被人称作老孔的老卒是这一什的什长,丁、李则是两个伍长。孔什长无奈道:“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你们怎么就不明白?若是因为这个害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老丁却满不在乎,说道:“老孔啊,你还是不够通透。”

    老李应和道:“就是,活的久就对得起列祖列宗了?人家公卿往下三代,依旧会是公卿。你我不过是低贱的士户,往下三代还得是士户。”

    “若是哪天不小心死了,妻儿得去跟别人过。这样的日子,活的再长又有什么意思呢?”

    随即又自嘲道:“说不定以后啊,我儿子还得管你叫爹。到时候老孔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打我儿子一下,也得打你儿子一下。”

    老孔听得有些不耐烦了,连道:“得得得得,快收起你那破乌鸦嘴。你想说就说吧,正好我也听听,看看你还知道些什么消息。”

    一说起这个,李伍长便来了兴趣,轻咳一声,清清嗓子,其余几个人都竖起耳朵准备好好听。

    “说起消息呀,还真有一个。大王的长子,你们都知道吧。”

    “知道,听说长公子率部大破鲜卑,勒令其首领上表谢罪,为此天子还加封了他二千户食邑。”老孔回答道。

    “你说的不错,可你知道的却是不全。我跟你们说,你们千万不要传出去。”

    “弟兄几个你还信不过,保证烂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