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文明人生模拟器 » 第二十四章 科学与神学

第二十四章 科学与神学

    “牛顿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上帝创造宇宙的密码,晚年更是变本加厉的研究神学,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

    “而爱因斯坦在一封信中阐述了他对上帝的一贯看法,因此被后人称之为《上帝之信》!”

    台下许多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教授想要表达什么,讲到这里,胡教授渐渐严肃起来。

    “不仅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当时网上还流传着一个调查,一个名为《摩博格信仰民意调查》的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18世纪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除了38位无法查明其信仰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有242个信仰上帝,不信者只有20人!”

    “当时这份调查结果在网上传得人尽皆知,可当我在世界论文数据库检索时,却根本没有发现关于这份所谓《摩博格调查测试》存在的任何线索,可见这份报告大概率是虚构的。”

    “不过,虽然我没有找到《摩博格调查测试》,但却找到了一篇结论相反的调查论文。”

    “那份调查显示:在1914年的时候,世界著名科学家中信‘神’的比例还有27%,而到了1998年,信‘神’的比例只剩下7%了。”

    “这个比例下降的够快吧?随着科技发展,信‘神’的科学家越来越少,这份调查结果看起来就更令人信服,当然,即使只有7%的科学家信“神”,那也是长长的一串名单。”

    “听到这里,同学们或许会认为:你说《摩博格调查测试》是假的,那你找到的调查凭什么就是真的呢?”

    “抱歉,我这份调查还真是真的!”

    说着,胡教授指着身后投影仪,一篇文献的截图顿时出现在巨大的幕布上。

    “这篇论文于1998年7月23日发表在全球最顶尖的科学期刊之一《自然》杂志上,位于第7章第137页,而这篇论文的名称是《LeadingscientistsstillrejectGod》!”

    顿时,课堂上议论纷纷,陈默好奇心也被胡教授勾了起来。

    胡教授在讲台上缓缓踱步,继续述说着。

    “其实如今的主流猜测是,由于牛顿出生在公元1643年,在那个时代,整个西方社会都被神权所统治。”

    “牛顿从小接受的就是神学教育,也就是说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个天主教信徒。”

    “牛顿离不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在宗教势力遍布全国,不信教就会被迫害的年代,一个物理学家被上帝洗脑,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

    讲台下顿时有同学忍不住发出几声轻笑。

    “所以说,这其实是个主次的问题,不是牛顿晚年才开始研究神学,而是他一直都是神学家,其次才是一位科学家。”

    “而爱因斯坦也早在多种公众场合面前,明确表达过自己并不信任何宗教,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查。”

    “不过他在去世前确实曾写过一篇关于宗教和哲学的上帝之信。”

    “但其实爱因斯坦在信中所用的‘上帝’这个词,并非指宗教里的上帝,而是‘斯宾诺莎的上帝’,即宇宙中的物理定律。”

    胡教授脚步一停,语气转为疑惑。

    “那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一言论,既然并不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说的,那这一言论到底是谁说的呢?我查找了大量科学文献,都没有找到答案。”

    “所以,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是......”

    胡教授故意在这里多停顿了一会。

    “这句话肯定是沙雕网友说的!”

    课堂上瞬间哄然大笑,许多人包括陈默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胡教授又换上一副严肃脸。

    “其实网上类似的谣言还有很多,比如:科学家花了几千年登上山顶,却发现神学家和佛学家早已经在山上等着他们了。”

    “或者说什么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可是没有宗教的科学却是无法前进的等等之类。”

    “如果你去网上搜这些关键字,就会发现当时的网络到处都充斥着这类谣言,甚至编出许多看似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

    “而且因为这些谣言看起来很‘真实’,甚至被一些权威网站转发,多到令人震怖!”

    “而那些辟谣的帖子反而寥寥无几,淹没在茫茫帖子当中无人相信。”

    “不可否认世界上还有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譬如说灵魂,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灵魂我不清楚,但是就算真的有,那灵魂也只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生命形态或自然现象而已。”

    “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并不代表灵魂就超出了科学范围,只是因为科学不够发达,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原理而已。”

    胡教授呵呵笑道:“或许有人听了这段话后,会自以为客观的劝诫我:不要迷信科学?

    我就很奇怪——对待科学,为何会存在迷信和不迷信的说法,你难不成还以为科学是个宗教不成?”

    胡教授语气坚定不移的说道:“科学不是一门宗教,它是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这个世界由微观的粒子构成、是通过无数实验论证总结,最终汇聚出的描述世界方式!”

    “无论你相信或者不信,科学的实验结果就在那里!它是一种完全客观的存在,无论你们有没有发现过它,它一直在那里,从未被改变!”

    讲台下无数学生纷纷鼓掌,在胡教授的身上,他们仿佛看到了近代历史那些为了捍卫真理,义无反顾的科学先贤影子。

    坚持《日心说》的哥白尼、达尔文的进化论代表作《物种起源》、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以及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这一刻,陈默心中有了一种明悟。

    科学的尽头不会是神学,因为科学......没有尽头!

    听完胡教授一番令人深省的演讲,陈默心中感慨良多,甚至自己也涌现出想做一个青史留名的伟大科学家。

    但很快陈默就冷静了下来,因为他突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就像是一个小孩子的梦想是成为大科学家一样幼稚可笑。

    最起码在智商这一硬性条件上,陈默就够不着成为科学家的最低标准,他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即便拥有了系统,也没有令他的智商发生质的提升。

    陈默也就能解个二元一次方程了...

    虽然智商普通也不是说做不了科学家,但每一个历史留名的科学家几乎都拥有极高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