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求职节目走出的天王巨星 » 第305章 池哥把自己唱哭了?

第305章 池哥把自己唱哭了?

    池景行此时演唱的这首《那些花儿》,理所当然还是出自另一个时空的神曲。

    这首歌,也是朴师傅为自己主演的电影《那时花开》所做的一首主题曲。——毫无疑问,他再一次诠释了什么叫“烂片出神曲”。

    《那些花儿》被收入朴师傅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中,这张专辑中还有另一首神曲,——《白桦林》。

    而当他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一出,立即就拿奖拿到了手软,比如什么内地最佳男歌手、内地最佳唱作人、内地最佳编曲、内地最佳制作人什么的。

    朴师傅当时的商业价值,在内地歌手中,绝对可以排进前三。

    在音乐上,非说朴师傅撑起了自摇滚乐逐渐没落之后的,当时的内地乐坛的半壁江山,似乎也并不为过。

    另外半壁,也就是许巍了。

    但朴师傅的才华也如同尿崩,发了两张专辑之后就沉寂了下来,过了十多年,才终于发了他的第三张专辑。

    在他出道的二十多年里,朴师傅也就有三张专辑和两首单曲而已。

    除了以上三首神曲,收录在他的第三张专辑中的《平凡之路》也算是一首神曲。

    由此可见,朴师傅对品质的追求还是极苛刻的。

    朴师傅出品,必属精品!

    但从歌迷的角度看,出道二十多年才发了三四十首歌,是不是太懒了呢?

    歌迷们也太苛刻了!

    一位歌手,但凡一辈子能唱出一首神曲,那就已经算是一个成功的歌手了!

    朴师傅都已经有了好几首呢!

    不过,朴师傅对此倒并不讳言,“我也想多写点歌啊,可老天爷收走了曾经赋予我的所有才华和热情!”

    老文青了!

    实际上,文青们基本都有这样的特征,比如说,偏执、自我、懒惰、敏感、耿直、特立独行、有点才华、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等等等等。

    额,当时的文青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家庭普遍都比较优渥。

    朴师傅在南京出生,在京城长大,他的父母都是圆明园的知名教授,教空间物理的那种高知。

    与矮大紧一样,他也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也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没两年就退学了。

    朴师傅其实是有一丁点的抑郁症的,其病源就在于小升初时差半分没考入圆明园附中,家里找了很多关系,但还是失败了,初中时做了半年班长就又被撤职了,从此,他就开始浑浑噩噩、打架、逃学。

    由此也可看出,怀疑矮大紧是靠关系才混入五道口的人都可以歇歇了,除非,后者家的关系真的很硬。

    不管怎么说,家庭出身差不多、年纪差不多的矮大紧和朴师傅,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都选择了退学,就此走入了音乐圈。

    两人就住隔壁,混的又是同一个圈子,他们多半是听过对方名字的吧?

    但与矮大紧混得风生水起不一样,朴师傅一直就落魄。

    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退学后的朴师傅又没别的捞钱技能,也就只能写写水歌卖给那些傻批们,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不久之后,扑师傅靠着卖歌也算是在圈中混出了名气,于是就有人将他推荐给了矮大紧。

    朴师傅当然听过这位邻居的名字,但他心里是瞧不起这帮写校园民谣的,觉得他们做的东西也就那样了。

    但为了钱嘛,见见他也不寒碜。

    朴师傅有一丁点抑郁症的嘛,一直就很怕见生人,于是就让女朋友去跟矮大紧接头,后者当时就惊呆了,“你怎么变成女的了?”

    姑娘当时也没多废话,只是将将矮大紧直接就拉入了小树林。

    进了小树林,矮大紧也就看到了,一位看起来点虚胖、脑门上正留着曹尼玛发型的颓废青年。

    “你的歌写得好、唱得也好,为什么要拿出来卖?”

    “不卖没钱啊,我要攒钱做唱片,自己做!因为音乐圈里的这帮人,都是傻批!”

    “哈,把我也一起骂进去了啊!能不能,不要再卖歌了?”

    “逗呢?不想买歌,你找我来是要干嘛?”

    “你不是要自己做唱片吗?我支持你,让你自己做!”

    “……”

    这就是,朴师傅和矮大紧的第一次见面。

    有了矮大紧的强力支持和包装,朴师傅的钱包也就渐渐鼓了起来。

    然后,他的文青病又犯了,甚至还发了这样的一条围脖,“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

    发完了这条貌似铁骨铮铮的围脖之后,很快,他就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

    啊这!

    朴师傅终究是逃不过真香定律啊!

    朴老师对此倒是脸不红心不跳地回应道,“因为,我没钱了!”

    不得不说,钱是万恶之源!

    但这钱,也是动力之源!

    躺着就能活得好好的,谁还去费劲脑汁地去搞创作、搞发明什么的呢?

    不管怎么说,《那些花儿》真可谓是朴师傅的十年磨一剑了,他从这首歌中得到了很多,也同样失去了很多。

    不过,当池景行唱出这首歌时,也就只有单纯地得到了。

    他得到的,是绝大多数现场观众的欢呼,是无数现场观众们的纷纷点赞。

    “又是一首经典民谣!校园行活动就是池哥踩陈树林的专场啊。”

    “这首歌唱的不是简单的爱情,而是写那些一起成长的女孩子们,都失散在了命运的长河中。”

    “那些花儿不是真的花儿,老子怀念的也不是她们,而是自己的青春!”

    “与林妹妹恋爱之后,池哥这是代入宝玉了吗?我忽然想起了《红楼梦》的‘龄官画蔷’了,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归宿。”

    “我生命中的女孩们,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此刻,我是如此的想你,不带们。”

    “想哭,感觉自己的青春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池哥好像把自己唱哭了?我仿佛听到了他的抽泣,不会就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到吧?不会吧?不会吧?”

    “……”

    池景行把自己给唱哭了?

    这是错觉吗?

    是的!

    几十年下来,池景行的确有过,听歌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之时。

    同样的,他在电脑前看某部电影时,也有过因为感动而流过眼泪的时候。

    但在舞台上,池景行还真没有将自己唱哭的经历!

    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这可是入戏啊!

    要是入戏太深,某些演员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从角色中走出来,比如,在《黑暗骑士》中饰演小丑的希斯莱杰。

    而有的演员入戏太深,则会演什么角色都是一个样了,比如说,黄教主的霸道总裁范儿,再比如说,邓某人的话剧猪脚范儿。

    不过,唱歌和演戏还是有区别的,做一首歌、演绎一首歌的时间,实在太短了!

    而池景行是一位穿越者!

    他需要演绎的,有无数的地球经典呢!

    哪来的精力,每唱一首歌就入戏一次?

    不过,上回唱《浮夸》时,池景行倒的确是有种入戏的感觉了。

    但现在嘛,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自己不过是在模仿朴师傅而已!

    努力模仿他那明亮中略带沙哑的发声,努力地模仿他的厚重的鼻腔发音,为的,都不过是想要完美地契合朴师傅的原版。

    现在,他的模仿似乎很成功?

    模仿明亮中略带沙哑的嗓音,要的就是,让人能感受到,歌中表达出的委婉和悔意。

    在乐理上,歌手都很喜欢用高底音的转换来创造悲呛的感染力。

    池景行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最重要的,还是这首歌的歌词的发音。

    因为歌词的发音,就相当于一歌曲的音色,等于是一把吉他的弦。

    在唱这首歌时,池景行在很多句子中的尾音部分,也都特意带上了厚重的鼻音。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在抽泣时的发音“呜”,发音的地方同样是鼻腔部分。

    这样的发音,很容易给人以一种暗示,一种伤感的暗示。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他们隐约能听到抽泣声的原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