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75章:新交规、新城貌

第75章:新交规、新城貌

    马周的建言简明扼要,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当即就大为赞赏,定下了凡是长街之上,不管是人还是人力车,又或者是马车,都要相对而行。

    这也就算是大唐时期的靠右行走、靠右行驶的规则了。

    马周带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头。

    接下来,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都站出来,开始建言献策。

    有人认为,长安城到了雨季,容易积水,应该修建暗渠,用来疏通雨水。

    有人认为,马市不应该建立在鄠县,而是在荥阳,因为荥阳都城要比鄠县还要便利一些。

    也有人认为,既然人员繁杂,很容易出现乱子。

    那就应该不让胡商进入京师,甚至是连关内都不能进来,只能是在边关进行交易,可以在晋阳城建立大型的东市,用来和胡商之间的交易。

    这建言,说着说着,味道也就不一样了。

    荥阳的郑氏、晋阳的王氏、广平刘氏、洹水杜氏、京兆韦氏、琅琊王氏、琅琊颜氏、弘农杨氏等,一个一个都站出来,表示可以把东西两市搬迁到其他地方。

    而这个其他地方,或多或少,那都是和他们所在的氏族有一些关联。

    这就是大唐时期的门阀世家,一个一个都是闻风而动,犹如毒蛇一样,顺着气味游走而来,想要猎食。

    东西两市搬迁,好不好?

    对于商贾而言,肯定是不太好的,毕竟,京师人口非常多,在这里做生意,那肯定是有的赚。

    最关键的就是京师乃是大唐权柄的中心,住在这里的也都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

    这些勋贵们的日常开销都比较大,一个府邸上,大致有着一百多仆人,这些仆人每天也都要吃饭吧?

    这些人吃的饭,那都比平民百姓要好很多。

    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勋贵们每天的饭食,绝对有得赚,风险非常小。

    东市因为靠近京师达官贵人之坊,所以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不仅有笔行、酒肆、铁行、肉行、雕版印刷行等还有赁驴人、买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

    西市主要还是胡商为主,交易也都是胡商的皮毛,还有一些肉干等,换取的是茶叶、盐、布匹、日常百货等为主。

    相对来说,西市要更杂一些,犹如一个批发市场。

    而李世民一开口,就要把东西两市的批发市场内容给分化出去,定在其他的都城,对于氏族来说,那自然是利大于弊。

    比如,荥阳有了马市,以后胡商也好,中原的商贾也好,都要在荥阳交易。

    商贾一多,荥阳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钱财,郑氏家中也养着不少商贾,若是能再养一些马商,甚至是组成更大的商队,他们就能够获取更多的钱财。

    这绝对是一个上好的机会。

    郑氏的一些官吏一开始没能想明白,但是当其他氏族之官吏站出来,言辞凿凿地说着那些好处,他们岂能悟不出其中的道理来?

    大家也都是一拥而上,想要在这一次的整顿京师之中,分一杯羹。

    李世民也认识到了分化东西两市的问题所在,一旦分化出去,岂不是让这些个氏族世家们得了好处?

    而陈平安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些个世家大族们,又是如何不要脸,又是如何获取最大利益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说的是真没错。

    而到了这一步。

    李世民却又有一些犹豫。

    “东西两市事关重大,乃是京师万民之本,也是天下商贾之本,不可轻举妄动。”

    “马卿所言定下人员、车马出行之规,可行。”

    “房卿所言,挖凿暗渠,以疏通雨水,可行。”

    “长孙卿所言,特设京兆府,以京兆府管理长安,再设街道司,以管理长安城垃圾、污水、污秽等。”

    “至于东西两市之分化,隔日再议。”

    文武百官抱拳施礼道:“喏。”

    常参结束。

    等到了申时初。

    京师就颁布了一道诏令,乃是早上常参的时候,对于治理长安城的定论。

    自古以来,我朝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以文德武功为治邦之基石。百姓之行为,关乎风化之美,社稷之安。今日朕特颁此诏,劝谕我广大臣民,恪守道路礼仪,保持环境清洁,以彰显吾人之文明素养。

    一、行于道路,应遵循靠右行走之原则。此非仅为交通顺畅之需要,亦是体现个人修养之时。无论步行或骑行,皆须以此为准,以免阻碍他人,确保安全有序。

    二、果皮、杂物、厨房废水等物,切勿随手抛弃。京兆府专设垃圾桶、垃圾箱,臣民应时刻寻觅垃圾桶,以安置废弃物。爱护京师都城即爱护吾人共同之家园,污秽满地,岂是尊礼之人所为乎?

    三、言语行为,应谦和有礼。与人交谈,表情宜和悦,言语宜温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皆是吾等子民传统美德。

    朕知国民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誉,然今日之所以重申此等规范,乃因近来有少数人忽略这些基本准则,导致风化日下。一人之不守礼,或许微不足道,但人人如此,则社会混乱不堪。故此,朕期望每位臣民都能成为良好风气的推动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整洁的社会环境。

    朕心甚慰,见诸位恪守法度,敬礼仪。朕深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朝必能永葆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为此,朕特颁发此诏令,望尔等遵行。

    这个诏令下达之后,就有金吾卫、不良人等,开始巡查规范行人之交规。

    不仅如此,朝中大臣们出行,也都不再乘坐马车,而是由将作监定制人力车。

    以后,车夫就真的是车夫,需要拉着家主去上早朝了。

    不过嘛。

    为了安全性,官吏们所用人力车,还是比普通车要大一些,还是两人拉动的大型人力车,只是比马车要小那么一点儿。

    不过,没了马车穿行,长安城的空气确实是清新了不少,而挖凿暗渠的工程也开始了。

    每一个坊间都有暗渠,也就是陈平安提出来的下水道,西浅东深,如此一来,也就是西高东低,让水往东流,汇入浐河。

    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以现阶段的技术,是没办法很好地处理长安城内的生活污水的。

    要是技术成熟,再加上国库充裕的话,陈平安都想要直接改造旱厕,用冲水代替旱厕。

    只不过,国库没多少钱,还要屯钱,用来明年年底的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