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我的文娱时代 » 第40章 火爆的签售(一)

第40章 火爆的签售(一)

    4月初,京城,春意盎然,阳光微暖。

    位于长安街上的西单图书大厦,一大早就排起长龙,足足有三四千人那么多,直接惊动了附近的警察和武警过来维持秩序。

    西单图书大厦的经理王之栋,望着还有读者在不断加入的长龙,惊喜交加。

    尽管他知道江桥很有名气,会来不少读者,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但他实在没想到读者们会如此热情,事先备货的《女王的棋局》4000多本被一抢而空。急得他赶忙找李波调货,让对方再运5000本过来。

    哪怕这些年一直很火、名气很大的王硕,签售都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他顿时想起了80年代文学图书黄金时代的情景,那时的读者对于知名的作家作品也是如此的追捧。

    巴金的《家》卖了400多万册,哪怕是到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一年就卖了70多万册。

    之后就低迷起来,不复以前的盛况。

    低迷到什么程度呢?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在《收获》杂志上发表后,都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等张艺谋根据它改编拍成电影时,长江文艺出版社才找到余华,出版了小说,首印2万册,结果卖不出去,有1万多册堆着在仓库里。

    还有就是后浪已经签下来的王晓波小说,很不错的啊,后世一堆人自诩王晓波门下走狗,这两年连一两千册都卖不出去。

    在90年代,能打的也就是王硕的痞子文学,卖得比较好,其实也是通俗文学,就是讲精彩的故事。

    没见冯晓刚拍电影就只找王硕吗?因为他火啊,读者喜欢啊。

    所以,这次江桥的签售,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才会让王之栋感到惊讶。

    他暗暗地想,也许文学图书市场自此就开始再度火热起来了?

    9点,江桥在李波和图书责编的陪同下,步入图书大厦。

    江桥甫一亮相,便引发了读者们的骚动,出现了一轮又一轮高分贝的尖叫声。

    江桥向他们先挥手打了招呼,然后弯腰表示感谢。

    他看了下,来的很多是大中学生,也有不少女性白领。

    签售开始,读者一个一个地拿书上来让江桥签字。

    只要读者没有提要求的,江桥就统一在书上写:“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江桥”

    飘逸俊秀的钢笔字让读者拿到书后,很是惊喜,一阵惊叫,桥桥不仅书写得好,人长的帅,字都写得这么好看,这是一生的偶像啊。

    开玩笑,江桥后来到了出版社,练了一二十年的书法,专临摹王羲之的字帖,写出来的钢笔字能不亮眼吗?

    有些读者,签字时,会让江桥写些特别的语句。比如临近生日的,江桥就按着对方意思,写上:祝安安同学生日快乐、天天开心,等等。

    也有读者带着相机想和江桥合影的,江桥也耐心地微笑着配合。

    这是他的第一次签售,也是在读者们面前第一次亮相,态度和形象都非常重要。

    他写字还算快的了,但是两个小时下来,也才签了2000多本。

    手有些酸,他稍微活动了下,继续写。

    到中午12点,签了整整3000本。

    然后,他向读者们说声了抱歉,说这会去吃中午饭,要让大家再等一下。

    他和李波他们就在图书大厦5楼的休息间随便吃些盒饭。

    他看着下面长长的队伍,也是吃惊了一下,对李波说:“这后面还得有三四千吧?”

    李波很开心,笑呵呵地说:“肯定有。你在这帮学生里面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火。我要是长得像你这么帅,文笔又这么好,我也写书去了。”

    队伍边上,还有一些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在采访读者。

    很快吃完饭,江桥又下楼去接着签字。

    到5点多,才签售完,累的江桥吃完饭,就打瞌睡,这签字比写书还累人。不过还得坚持着坐九点多的飞机到上海。

    第二天,在上海书城又是签了一整天,有五六千本之多,读者实在太热情了,不好拒绝。

    第三天,到四川大学。

    这都是李波策划好的。顾晓棠可是四川大学的,这也是江桥和她的第一次见面,然后两个人再合影,交流一下,更有热度。

    上午,在学校大礼堂,足足几千号人,挤得满满当当的。也来了十几家媒体记者,带着各种长枪短炮。

    先是江桥和在场的学生做一个交流互动。

    主席台上,摆了几张椅子和茶几,坐着江桥、顾晓棠、李波。

    李波充当主持人,做了开场白后,江桥接过话筒。

    “非常高兴能够在川大这么一个美丽的校园里面,和大家有见面交流机会,也谢谢大家喜欢我的小说。”

    “我们临水杂志和川大还是非常有缘的,顾晓棠写的小说就发表在杂志上。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多向我们投稿。”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非常自信和骄傲的。大学使劲地扩招是从今年7月才开始。大学生还是相对稀有人才,学习还是很扎实的。

    下面一个女生直接就站起要过话筒提问起来。

    “江桥,请问你们收稿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我自认为也写得精彩啊,投了你们好几部小说了,都没有中。”

    江桥笑了笑,这是很多初写小说者的通病,沉浸在自己构想的文字中,却不太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

    他耐心解释说:“我们杂志需要精彩的小说,所谓的精彩就是能引起大家共鸣,能够与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感同身受,让你阅读欲罢不能。”

    “我建议你写出一篇小说后,先拿给周围的同学们看看,如果他们都认可,那就说明是真的精彩。”

    然后又是一个女生接过话筒继续提问。

    “我特别喜欢《女王的棋局》,看着小说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幅幅有音视觉的画面。好想看到它能够拍成电视剧,我想拍出来的话一定很精彩。”

    这部小说就是江桥根据后来网飞收视率和评分都很高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过来,画面感和情节、节奏具有看电视剧的感觉,再正常不过了。

    “很高兴你能够喜欢这部小说。你的感觉是对的,因为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是先有的画面,我把它想象成电视剧,然后才用文字把它一点点地写下来。”

    “电视剧,我一定会找人拍出来的,因为我这个作者更想看到它在电视上的样子。”

    之后是个男生提问。

    “你写的几部小说我看过,非常喜欢。但是《诛仙》两部,我读下来,感觉应该还很多内容可以挖掘,可以写下去的,为什么不继续写了?还有,你最近有什么新的小说吗?大家都很期待的。”

    “《诛仙》写完两部,后面到也还是可以写,但是我写起来没有那么强烈的创作感,也感觉写不出前两部那么精彩,所以就不再写了,免得就狗尾续貂之嫌。”

    “新的小说,已经写好了,会在下一期的《临水》上刊登。”

    礼堂顿时一阵骚动,大家都兴奋起来,太好了,有江桥的新小说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