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我的文娱时代 » 第23章 吹个牛先

第23章 吹个牛先

    “这期的《临水》,我们也在上面说了欢迎大家投稿的事情,并且也给了很高的稿酬。但从收到来稿,到进行审稿,选取其中优秀的书稿出来,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所以,下期杂志内容主要还是我新写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请问是什么样的小说,能说一说吗?”这是《春城早报》的记者。

    “怎么说呢?说得直接一点吧,它是我的野心之作,我希望它能在这类小说中成为一个标杆,没有人再能超越它。”

    “它是一部全新的武侠小说,我现在是这样和你们说,等杂志上市时,封面上也会清清楚楚地印着这句话: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

    记者和参会的人一听,顿时就哗哗地议论起来,好大的口气,好会吹牛逼啊。

    记者们高兴了,这回绝对来得值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大热点是跑不了了。

    江桥这是前世干图书出版宣传炒作留下的后遗症,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狠狠吹一下,心里难受啊。

    与会的不少领导却很高兴,对了,就这样,不使劲吹,杂志怎么能卖得更多。这个小江可以,该谦虚的时候很谦虚,该高调的时候很高调。以后要是当公务员,肯定有前途。

    ……

    第二天,春城的媒体就疯狂报道了江桥第二部小说的事情。

    “江桥第二部小说为武侠,声称是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

    “江桥全新武侠小说,称是无人能超越的标杆”

    “豪言壮语,媲美金庸,试看读者眼光锋利否?”

    ……

    随后,全国其他媒体立马跟进,纷纷报道。

    很多金庸武侠小说迷,也发表文章斥责江桥,说是不知天高地厚,大言不惭。

    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这下又把很多人吸引到《女王的棋局》和《临水》杂志上,看看吹这么大牛的人,写了什么小说,听说还很不错。

    于是,刚加印出来的二十万份杂志,又遭到抢购,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卖光了。

    然后,记者们一看,这又是新闻啊,又是一番报道。

    “《女王的棋局》热销,杂志卖出五十万份”

    “创造奇迹,《临水》一个月卖出五十万份”

    “江桥,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学偶像”

    ……

    30号,江桥、溪溪、瑞雪去印厂看设计好的封面,那句“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就大字号的写在封面上。

    三人的古装照片,帅气和美丽之余,还透着一股仙侠的飘逸。

    封面略微修改了一下,也就定稿了。

    这样新一期的《临水》就开机印刷了,这次直接首印六十万份。

    海龙新购了一台海德堡四色印刷机,也是雄心勃勃。只要《临水》上一个台阶,它就跟着上一个台阶,好风凭借力。

    元旦这天,林松琴回到了临水。

    她到家,把行李和带的礼物放好,然后就拉着瑞雪来江桥家里,嘟嘟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

    “奶奶你好啊。”

    “是松琴啊,谈对象了没有?”

    “哎呀,你怎么也跟我家里那两位一样啊,一见面就问人家谈对象了没有?人家还年轻得很。”

    “你有二十三了吧?这也叫年轻?马上就三十了。”

    “啊,你这个四舍五入得也太快了。不和你说了,我和江桥下下棋。”

    “去吧,你让着点他。”

    江桥拿出棋盘和棋子,他执黑先行。

    结果不用说,被林松琴杀得溃不成军,很快就投子认输了。

    “你的一些棋招还行,但整体棋力不行,还需要多练练。”

    “小说里面那几场大赛的棋局,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这个啊,就是有一天,我在县图书馆翻到一本有点残破的书,上面有这么几场棋局。”

    “书名叫什么?等下我就去借。”

    “书的封面都没有了,只记得借记卡上是叫什么胜天半子,但后来我再去借,就没有了,真奇怪。”

    “呵呵,你骗骗溪溪和瑞雪两小姑娘还可以,还想骗我?”

    “真的是这样啊,不骗你。”骗你你是小狗。

    结果跟来的嘟嘟做妖了:“姑姑,哥哥就是个大骗子,经常骗我。”

    “他每次都说下回带我去玩,可等他们三个去玩的时候,又不理我,总是悄咪咪地去。”

    “三个都是大骗子。”

    瑞雪去扯她的脸:“说我是大骗子,下回不准吃我的零食。”

    “那你也不要吃我的零食。”嘟嘟说得理直气壮,“哼,每次都抢我的零食,吃得比我还多,也不羞羞。”

    元旦这天,全国的新闻媒体就开始回顾和总结起1998年来。

    其中,很多媒体都提到了江桥。

    《新京报》还把江桥少年成名的情况,称之为江桥现象,并分析说随着小说阅读门槛的不断下降,还有80后的逐渐长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作者出现。

    《中国图书商报》,在对这年的文学作品进行盘点时,说道:“1998年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江桥的《女王的棋局》,它像一匹黑马,突然冒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哪怕许多年以后,我们再来回顾历年的文学作品时,这部《女王的棋局》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中国商报》则是对江桥做了进一步的挖掘,指出江桥不仅是小说作者,还承包经营了《临水》杂志,是杂志的主编。并分析了杂志第1期的总体收入和利润,营收很好计算,大致是600万元,发行费用为30个点,印刷成本为25点左右,再扣除运输费、江桥的稿费,还有税收13个点之后,则利润在180万左右。

    商报的这个数据一出来,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这么赚钱的吗?如果杂志每期销售数据能够稳定下去,一年岂不是两千多万?

    3号这天上午,江桥收到了加入中国作协会员的申请表,是省作协办公室的吴主任亲自送到家的。

    “真不好意思,还麻烦吴主任你这么大老远的跑一趟。”江桥确实很意外,表格寄过来也可以的,所以他感谢起来格外真诚。

    “是周主席亲自交代的,说加入中国作协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寄过来怕你弄忘记了或者不重视,所以让我亲自送过来,盯着你把表格填好,我带回去。”

    “太感谢周主席了,代我想周主席问好。后面我上春城了,再请周主席和你吃饭,当面表示谢意。”

    中午,他又打电话给林松波,请他过来,一起陪吴主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