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我的文娱时代 » 第17章 你这报道太平了

第17章 你这报道太平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发行和宣传的事情了,每一步都很重要。

    90年代报纸杂志的发行,离不开邮电局。这个时候虽然也有一些大的杂志开始做自办发行,但是全国两个最主要的发行渠道还是邮电局在主导。

    一个渠道是邮电局直接面向各个单位和读者的报刊征订,一个是全国各地的邮政报刊亭发行网,具体由各地邮电局的报刊发行处管理。

    一份新的杂志如何铺开,在哪些网点多备货,这些都非常讲究。如果出现想买的地方买不到,没人买的地方却有很多货,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哪怕你再重新调货,时间成本了?人们的购买热情会不会消退?

    所以,在铺货之前,他需要找关系请省邮电局报刊发行处帮忙协调。

    还有宣传,新杂志出来,你的首部长篇小说上市了,你得让大家知道啊,不管是之前关注你的人知道,还得让之前不了解你的人,让他们产生好奇、产生兴趣,这样销量才会最大化。

    杂志上市前的这十几天就得开始宣传了,报道的媒体越多越好。

    他计划先找林松波帮忙。杂志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由江桥承包经营的。如果杂志成功打开市场和知名度,这将是他的一大成绩。

    还有就是杂志销量越大,则会对临水的经济影响越大,并且也是对临水的一种宣传,会全方位提高临水在全国的知名度。

    所以,等江桥对林松波一说,林松波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并马上找了自己的所有关系,包括大学同学、亲戚朋友、老师、老领导、同事等等,当然少不了林瑞雪的爸爸。

    其实,在他说之前,林瑞雪就已经打电话给他爸爸了,说了好一会,就是新杂志要上市了,她还是杂志的副主编,让他一定要帮忙宣传宣传。

    联系好后,林松波和江桥商量了一下,就定在12月2日前往春城把事情办了,估计要呆个三四天。

    12月2日这天,江桥、林松波和他司机一行三人直接奔向春城。

    晚上入住南山宾馆,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在林松波的带领下先去了云南日报社,找了新闻部的老同学,在办公室聊了好一会,也采访了下江桥。

    然后一起吃了中午饭后,下午又在这位老同学的带领下,先后去了春城晨报、春城晚报、春城都市报,在晚报江桥还遇到了老熟人,也就是上次报道他的吴明亮,两人也聊了好一会。

    晚上,江桥他们又请这些报社的部门主任和记者们吃饭,江桥是学生肯定不能喝酒,完全就是林松森在陪着喝,一直喝到9点多。

    这些人都拍着胸脯说,尽管放心,明天就开始变着花样地给你们报道。

    果然,4日这天几家报纸都开始了报道。

    “少年作家江桥的首部长篇小说《女王的棋局》将与读者见面”

    “江桥长篇小说书写围棋界传奇”

    “天才书写天才,江桥的首部长篇小说《女王的棋局》值得期待”

    ……

    下午5点半,林松波、江桥他们来到春城路附近的雅园饭店,请了邮局报刊发行处负责具体业务的副处长吃饭。

    这位副处长叫张国强,是南山地区东山市人,也算是老乡了,为人很豪爽。

    林松波、江桥他们先提前半个小时到饭店,点好菜,把酒摆好,然后就站在饭店门口等。

    等了二十来分钟,张处长带着办公室的刘主任快步而来。

    张处长先和林宋波打招呼:“林老弟,不好意思,处里临时开个会,耽误了一会。”

    “张处长客气了,我们也是刚刚到。”

    林宋波立马给他介绍江桥:“这是我们临水的少年作家江桥。”

    “幸会幸会,终于见到我们南山的少年天才作家了。”

    “张处长,你客气了。”

    大家进饭店包房坐下,等菜上好,他们开始喝酒,江桥喝茶。

    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林松波就把杂志发行的事情说了。

    “实在不好意思,张处,因为这事麻烦你。”

    “我这里没事,能帮的尽量帮。不过,说实话啊,还是要你们那杂志内容好,读者喜欢看才行,否则就算我都让他们给你放在报刊亭显眼的位置上,也没用啊。”

    这时江桥站起来用茶敬他:“让张处费心了。是这样,我们的杂志主要定位是青少年读者,从内容到封面进行全面改版,就是要让读者喜欢。这期刊登的就是我的首部长篇小说,内容肯定没什么高深的,就是通俗好看。”

    “杂志读者主要是大学生、中学生,所以我想请张处帮帮忙,把我们杂志集中在城市大学、中学附近的报刊亭铺货。”

    张国强第一次见江桥,从饭店门口进来这段时间,他见这少年还挺稳重,现在再听他这话,就觉得不仅稳重,还比较老练,这哪像个十几岁的少年?不由得在心底啧啧称奇。

    林松波趁机又说了下杂志的情况:“之前《临水文艺》经营不太好,你可能也知道。前几个月,县里实现改革,想把杂志经营权转包出去,江桥很感兴趣,也积极争取,最后经过县里研究讨论,就由他来承包经营。现在他是杂志主编。”

    张国强听了更是惊叹不已:“奇才啊,后生可畏,我们初中时在干什么?别说创业写小说了,连学习都不认真,还时不时逃课。”

    “你们杂志印了多少份?”

    “三十万份。”

    “多少?……三十万份?……你们没搞错?”张处长一脸震惊地看着他们,怎么敢的?三十万份杂志啊,又不是卖白菜。

    但他看着江桥和林松波一脸严肃的样子,就知道事情是真的。

    滇省别说哪家杂志做到三十万份了,就是五万份的都没有。

    好一会,他才从三十万份的震惊中缓解出来,久久无语,最后才说:“我尽最大的力帮你们,祝你们马到成功。”

    他还没有见过杂志,也还不知道杂志的具体内容,也许是这少年骄傲自大,但是如果成了,就是一个传奇了。

    既然这个少年敢于如此大胆地闯一闯,他作为老乡以及本省期刊发行人,也要使出全力为他助助威、敲敲边鼓,推一把。

    第二天,江桥再看报纸,发现对他的报道就少了,没有扩散和形成热点。这可不行。

    江桥想了想,又去找了晚报的吴明亮。

    “吴记者,我看了这两天的报道,感觉还是太平了。”

    吴明亮一愣:“太平了?”你就是个外行啊,懂什么叫新闻报道?你行你来啊?

    “我觉得不能光从正面报道,反面也要有,并且是主要的,要引起大家的争议,有争议才会不断扩散,才会形成更大范围的热点。”

    吴明亮还是很专业的,一听就反应过来了:“你是说让我们来质疑你?”

    “就是这样。”

    于是,当天的春城晚报突然一转之前对江桥的正面报道,连续几天开始对江桥写长篇小说这事情进行了质疑,甚至是批评。

    “十四岁少年写长篇小说,是自信还是骄傲自大?”

    “盲目自信,狂飙突进,长篇小说岂是那么好写的?”

    “古有方仲永,今有江仲永”

    ……

    这些文章也不完全是故作惊人之语,还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还找了一些知名作家,引用这些作家的观点,说创作之路,应该还是稳扎稳打,学会了走路之后,才去学跑步,应该先写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写好了后,才写长篇小说。

    因为,长篇小说体量之大,天然地就承担着更多的阅读期待和加持,对写作者智识水平、知识结构、思考力、审美力甚至体力和意志品质都构成相当的挑战与考验。

    文章又列入名家们创作长篇小说之艰难,如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写了6年;陈忠实写《白鹿原》写了5年,数次修改……

    晚报的这些报道一出来,顿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全国各地的许多报纸和杂志也都纷纷跟进报道和评论,甚至有不少电视节目也进行了点评。

    有支持江桥的,认为少年天才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为什么非要拿普通规律来限定人家,让人家按部就班地来,是不是见不得人家好……

    持否定意见的,就是不应该好高骛远、盲目自大,一步一步来有什么不好?以江桥的条件,厚积薄发,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两方争论不休,不断地发表地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连围棋届的专业人士都跑出来在报纸上很严肃地指出,在国内外还没有哪个女棋手得过各种大赛冠军,小说创作也不能这么随意……

    这会江桥和他的小说《女王的棋局》算是全国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