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我的文娱时代 » 第10章 吴记者的意外发现

第10章 吴记者的意外发现

    吴明亮是《春城晚报》的记者,这天晚上和一群朋友聚会,有传媒的、大学的、也有做生意的。

    期间有两个临水籍的朋友突然说到一篇《临水记》,写得很好,推荐大家看看。

    吴明亮起初也没有在意,没人不爱自己的家乡,不说自己的家乡好,遇到写家乡的好文章到处推荐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但后面两人说到这个作者之前还写了一篇《南渡记》,引起了西南联大研究热潮。

    吴明亮对这篇文章就有点印象了,以前好像听到一些人说过。

    那两人又说,你们知道吗?这个作者是个初中生,才十四岁,真是个少年天才啊。

    吴明亮的脑海里顿时有一道光划过,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立刻敏锐地抓到这是个很不错的可以挖掘的新闻热点。

    第二天,他到处找关系,拿到两期刊有《南渡记》《临水记》的《春城文艺》,认真看完,然后兴奋不已。

    这个少年很牛啊,那也意味着他接下来要做的新闻会更加的劲爆,说不得会成为全国的一个重要热点。

    想到这里,他就激动不已,一刻也不愿意再等。

    他稍微准备了一下,并和社里领导说明事由后,就立马开车直杀临水。

    晚上很晚才到达临水,休息了一晚后,他第二天早上就直接去临水一中,找到校长。

    校长叫徐晓信,见是省城的记者,又是来报道江桥的,非常热情。

    他想着立马把江桥叫到办公室来,但吴明亮阻止了他,说是来办公室怕对方太紧张,不利于采访,还是去他见江桥,两人在学校里随意走走随意交谈,效果会更好。

    于是,徐校长便带着吴明亮来到初三(1)班,全班顿时又轰动了,这可是省城的记者啊。

    同学们全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江桥不紧不慢地起身,走出教室,然后很轻松地和记者握了握手。

    大家又不禁一阵感叹,不愧是牛人,完全不紧张的。

    安芷溪和林瑞雪看着江桥的背影,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有些骄傲,这是我的青梅竹马啊。

    江桥和吴明亮出了教学楼,走进了文庙,在一座凉亭里坐下。

    “江桥同学,我们就是很随意地聊聊,回去之后的报道,我也会对内容进行整理,一些你觉得不便公开的地方你都可以和我说。”

    江桥点了点,“谢谢吴记者这么大老远地不辞辛苦地跑到临水来采访我,非常荣幸。”

    吴明亮还是感到一丝意外,这个少年比他想象的还要成熟和练达。

    “我看过《南渡记》和《临水记》,写得非常好,很出乎我意外的是,你对文字的驾驭很老练,有些年轻的作家都未必如你。你是这么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我父母在国外工作,从小跟着奶奶,性格上来说,有点内向吧,所以很早就喜欢看小人说,再到后面就开始看武侠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还有路遥、莫言、余华、苏童、陈忠实的小说,国外也看了不少,像《白鲸》《喧哗与骚动》《飘》……”

    “其实,我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多的磨炼。”

    吴明亮来之前也知道能写出《南渡记》和《临水记》的人阅读的书肯定不少,但还是被江桥说出来的图书数量所震惊,大家看到的是他突然冒起来的惊艳的作品,但是私底下的努力和汗水是大家所忽视的。

    “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哪部?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品?”

    “《百年孤独》吧,那种魔幻艺术手法,史诗性的文字叙述,让我为之着迷。……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光芒退散的作品。”

    “来找你之前,和校长聊到了你成绩,非常的优秀,是班上的前几名。你是怎么做到创作和学习的平衡?”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就认真上课。就像修行一样,你劈柴的时候,就认真劈柴;你做饭的时候,就好好做饭。……我上课时不会想创作的事,创作的时候也不会想学习的事。”

    “你最近有创作新作品吗?”

    “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计划有二十来万字吧。”

    吴明亮心头一热,这也是一个宣传点啊,“是什么内容的?方便说说吗?”

    “是关于一个天才少女不断磨练、成长的故事。”

    他心想,这个题材倒是挺适合江桥的。

    “《临水记》我们都很好理解,你生活在这里,写写身边的城市和生活。但《南渡记》你是这么想起来要写的?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大师们的事迹,很多人都不了解。”

    “我阅读其实挺广泛的,除了文学作品,历史书、哲学书也喜欢看,像唐浩明的《曾国藩日记》《中国哲学史》《中国近代史》等看过不少,就其中一些书里发现不少和联大南湖分校有关的内容,有一天和同学去游玩南湖,正好顺便游览了分校故地,回来后,就结合这些内容写出了《南渡记》。”

    ……

    采访的最后,吴明亮提出要给他拍几张照片放在报纸上,这么帅的的小伙放上去,又是一大热点啊。

    江桥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像他这种情况,被媒体爆出来是迟早的事情。

    吴明亮当天就赶回了春城,第二天在家闭门写了一天的稿子,洋洋洒洒四千多字。

    “知道江桥是从临水籍的朋友嘴里听说的,特别好奇,一个十四岁的初中生,连发两篇三四万字的文章在《春城文艺》上……笔者找来文章一看,震撼不已,很难想象文章是一个少年所写的……”

    “笔者在与临水一中相连的文庙凉亭里,和他坐下很随意的聊天。这个少年比给了我太多的意外,他谦虚、礼貌,还有着远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再细聊后,发现在天才表现的背后,有着远超别人的付出,他的阅读量之大,阅读的广泛也远超出常人……”

    “让笔者很意外的,还有就是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是班上的前几名。说起如何平衡创作和学习的关系时,他说到了修行……”

    写好后,他很满意。第二天上班,便拿着稿子和江桥的照片来到了采访部主任办公室。

    主任拿过来一看,还是新闻点十足的,写得也很不错,再看照片,一个字帅啊,这不报道那还是报道什么?马上就签字通过了,安排当天的重要版面。

    这天傍晚,不少习惯看晚报的春城人们,翻到第2版的时候,立马就被一则采访报道吸引了。

    只见标题写着“天才少年作家江桥采访记”,边上还有一幅照片,少年坐在里凉亭,脸上的微笑充满了阳光和自信,最主要的是太帅了。

    再一看内容,努力、谦虚,学习成绩还很好,几乎在报纸读者中全年龄段通杀。

    第二天春城的很多学校里面,学生们纷纷看这份报纸,晚报在上午九点前就买不到,全被抢光了。

    于是,很多学生们又去买9月刊的《春城文艺》,很快也抢光了。

    吴明亮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又联系江桥,希望《临水记》在晚报上连载,肯定有稿费啊,1000来块钱。

    有稿费拿,江桥也就立马同意了。

    让晚报报社很惊喜的是,连载《临水记》五天的晚报销量增长了30%,让报社领导高兴不已,每次见到吴明亮都是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