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苟在唐末当反王 » 第64章 金蝉脱壳

第64章 金蝉脱壳

    潜伏三年(公元876年)七月。

    李无妄与王仙芝在齐鲁大地上与宋威的平卢军周旋。

    这一年多来,虽有小规模的交锋,但义军主力依旧稳固如山。

    然而,随着义军人数增至五万之众,义军的活动空间愈发显得狭窄。

    【大唐民怨值:158673[+51364]】

    【新增民怨值来源:曹州百姓】

    系统的界面再次浮现,李无妄发现当前的民怨值减去十万,差不多就是义军的人数。

    五万义军,尚且算有点气候了,不过想逐鹿天下,还差得远。

    沂州郊外,风卷残云。

    李无妄与王仙芝的义军在濮州遭遇薛崇几万兵马的堵截,双方被冲散,只好再次赶来沂州城外会师。

    不料这一日,恰与宋威的平卢军正面遭遇,两军相隔不足十里。

    看来不得不干一仗了。

    此时烈日当空,沂州城外,原野之上,两军对峙,旌旗猎猎,战马嘶鸣。

    李无妄远眺平卢军的阵势,见敌军骑兵精神抖擞,甲胄鲜明,知是劲敌。

    李无妄沉声对王仙芝道:“吾观宋威之军,严整有序,骑兵骁勇,倘若正面交锋,我军虽勇,却恐难以抵挡。”

    王仙芝闻言皱眉,“李将军有何妙计?”

    李无妄微微一笑,“孙子云:‘兵者,诡道也。’又云:‘上兵伐谋。’今日之势,当以计破之。”

    他指着远处的一片密林,“那片林子,可为我所用。宋威的骑兵在开阔地上才能发挥其速度优势,若在林中,则行动受限。我意引其深入,再利用地形歼灭之。”

    王仙芝听后,抚掌大笑,“李将军果然妙计,这便如何布置?”

    李无妄道:“你领一队人马,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林中。我则率主力在林中设伏,待敌军主力进入包围后,四面出击,必能大败敌军。”

    王仙芝点头称善,即刻布置下去。

    不久,平卢军在宋威的率领下,如狼似虎地冲向义军。

    王仙芝依计率领一队人马,与平卢军交锋不久,便佯装败退,一路撤退,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军深入。

    平卢军见义军败退,士气大振,宋威挥剑高喝,率军紧追不舍。

    然而。

    “停!”

    当平卢军接近那片密林时,宋威突然勒马,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对身旁的副将张洪道:“此处地势险要,林木茂密,恐有伏兵。速派排头兵入林探查。”

    张洪领命,随即挑选几百名精锐骑兵,持矛握盾,小心翼翼地踏入密林之中。

    李无妄与一万士兵隐藏在北边茂密的草木中,身旁是瞿萝和李诗涵,三人屏息凝神,静待时机。

    东边几百米处,黄巢领着一万步兵,已做好伏击准备;西边地势较高处,尚让、林言率领的三千弓箭手也已蓄势待发。

    一切布置妥当,只待平卢军入瓮。

    可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密林中只传来零星的马蹄声和呼喊声,显然平卢军的主力并未深入。

    李无妄眉头紧锁,心知不妙。

    果然,不一会儿,几百名排头兵出现在包围圈内,装腔作势。

    尚让误以为敌军上当,忙下令弓箭手放箭。

    箭矢如雨下,大半排头兵应声倒地。

    剩余的排头兵见势不妙,忙向西撤退。

    黄巢见敌军败退,也忙下令士兵冲出树林,现身攻击敌军。

    李无妄心中大急,忙高声呼喊:“黄巢,此乃诱饵,速速退回!”

    可黄巢与他相隔数百米,且战鼓震天,喊声难以传达。

    林外的平卢军听闻林子里的响动,知是宋威救了三军一命,纷纷夸赞自己的将军。

    宋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高举长剑,沉声下令:“放火烧山,一个不留!”

    副将张洪得令,立即指挥手下士兵点燃火把,向密林深处投掷。

    霎时间,火光冲天而起,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李无妄见火势凶猛,心知不妙,急声传令:“全军向北撤退,快!”

    义军将士见火势熊熊,惊慌失措,纷纷向北逃窜。

    然而火势凶猛,风向不利,不少将士被火势所困,惨叫声此起彼伏。

    李无妄、瞿萝、李诗涵等人率领残部冲出火海。

    这一战,义军死伤惨重,几乎折损一半兵力。

    李无妄与王仙芝率领残部逃至一处小河边,得以阻断大火,方才喘息片刻。

    王仙芝望着身后被火海吞噬的密林,心中满是怨恨,质问道:“李将军,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啊?我等精心布置,岂料竟落得如此下场!”

    李无妄叹道:“王将军,这宋威狡猾异常,非等闲之辈。我等虽设伏兵,却未提前交代,若敌军主力未入包围圈,切勿轻举妄动。如今失误,才导致我军伤亡惨重。”

    王仙芝连连叹气,无奈道:“罢了,罢了。如今之计,唯有速速撤退,否则等火势一停,平卢军定会追杀而来。”

    李无妄点头称是,正欲下令撤退,忽地想起一事,忙叫来黄巢,取出怀中金光闪闪的虾蟆,郑重交与他手中,道:“黄兄,你将这金色虾蟆置于一具身材与我相近的士兵遗体身上,以混淆视听。”

    黄巢接过金色虾蟆,虽有疑惑,但见李无妄神色凝重,便不再多问,领命而去。“末将领命。”

    不久,黄巢归来,禀报道:“主公,已按吩咐办妥。”

    李无妄微微点头,随即下令全军撤退。

    夜色沉沉,义军残部向北疾行,力求尽快逃离平卢军的追杀范围。

    途中,夜色愈浓,星光稀疏。

    王仙芝策马并行于李无妄身侧,终是忍不住心中疑惑,问道:“李将军,这金色虾蟆置于士兵的遗体身上,究竟是何用意?”

    李无妄目光深邃,道:“王将军,你可曾听闻‘金色虾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此语在齐鲁大地已广为流传,成为我义军的象征。将金色虾蟆置于遗体身上,乃是为了混淆视听,让宋威等敌军误以为我李无妄已经阵亡。”

    闻言,王仙芝恍然大悟,赞叹道:“李将军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敌军得知义军主力已溃,李将军已战死沙场,必会心生松懈,我等便可借此机会逃脱重围。”

    李无妄点头,继续道:“正是如此。如今曹州、濮州、沂州一带,唐军兵力四布,我等即便逃脱此次围追,也难保不被他日所擒。唯有让敌军误以为我军已败,主力已灭,诱使唐军撤出齐鲁,方能为我等争取一线生机。”

    王仙芝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李将军智勇双全,王某佩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