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七十七章 官大一级压死人

第七十七章 官大一级压死人

    吏治是一件非常劳心的事情。

    老话说治政先治吏,吏治清,则天下平。

    事实也是如此,只要当官的不是太混账,能稍微收敛一下,老百姓就能过好日子,华夏百姓既勤劳又听话,只要能吃饱肚子,谁会闲的没事干去造反。

    周启觉的,让官吏不贪腐太难了。

    这是神仙都办不到的事。

    他一介凡人自然没那个本事。

    只能尽量杜绝,想杜绝官吏贪腐,必要的前置条件不能少。

    首先工资要按时发,绝对不能拖。

    拖欠工资,就无异于逼着员工去捞偏门。

    其次工资不能太低,毕竟官吏也要养家。

    要是工资都不足以养活家小,不贪还怎么活。

    第三制度要严,执行要到位。

    第四要会画饼,让人有盼头。

    第五,领导要做好表率,这点非常重要。

    老话说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就跟老家的父母官一样,一把手喜欢运功,全县都是运动健儿;一把手喜欢打羽毛球,到处都是羽毛球场馆。

    某省喝酒本来用的小杯。

    但有一任巡抚是山东人,喜欢大碗喝酒。

    于是全省都用大碗喝酒。

    破虏侯喜欢抽鞭子,家鞭们也有样学样。

    上行下效不外如是。

    第六……

    周启想了好多,打算等唐文享和胡明志回来后就开始实施。

    杀人只能解决一时之痛,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想要吏治清明,改革就是必然的。

    之前成山卫官员送的钱,加上从登州府、巡抚衙门、兵备道和参将府一众官员那里敲来的一万两银子和两万石粮食,现在的成山卫钱粮很充足,是最好的改革时机。

    周启和姚兆年谈了次话,给画了张大饼。

    姚兆年多少振作了一些,工作态度有所好转。

    这位同知上下活动,结果最终还是棋差一招,被唐文享弯道超车,没能当上守备,最近有点不在状态,虽然在破虏侯的威压下勉强任事,但那消极的态度谁都看的出来。

    被谈话后,总算振作了一些。

    成山卫不缺水,却没常流河。

    这里雨水丰沛,季节性河流很多。

    军户完全靠天吃饭,事实上整个大明都一样。

    那点可怜的水利基础根本就无法满足规模庞大的耕地。

    成山卫原本有几座小型水库,然而年久失修,早已没了蓄水之能。

    姚家湾就有座小型水库,烈日炎炎下,一群罪囚正顶着烈日清理淤积的泥沙,张老太爷也在其中,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要被当成牲口使,道德败坏莫过于此。

    不少子侄都在服役,却没有人照顾他。

    监工小吏更不客气,动辄就施以鞭刑。

    赖老太爷之功,张家有不少人知情者或参与谋划者也被判了同罪,一并沦为役力,而且全是无期,这些人不会再有未来,唯一的命运就是累死在工地上。

    周启觉的这样挺好,杀人真是对人力最大的浪费。

    需要劳力的地方是如此之多。

    如非必要,他是不想杀人的。

    驱使军民修路开荒,他会不忍心。

    就算不给工资,也得把肚子管饱,开销巨大。

    用这些本该死的罪囚就很好,随便给点猪食,饿不死就行了。

    至于吃不饱肚子没力气干活……

    那都不是问题。

    慢一点无所谓,总有干完的时候。

    姚家湾附近有一片村庄,看上去人品很繁盛。

    姚兆年的本族就在这里。

    兴修水利,是个人都知道这是大好事。

    但姚兆年还是提醒了下:“侯爷,一次兴建八座水库的开销太大了。”

    “花再多钱也得修!”

    周启不容质疑,但随即又缓和了语气:“陕西两年大旱,你觉的旱情会波及中原吗?”

    “这……”

    姚兆年道:“下官不敢断言。”

    周启又问:“成山卫近百年来发生过多少次旱情?”

    姚光年道:“从嘉靖年间到现在,成山卫总计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旱情十五次,最近一次是万历十六年大旱,春夏两季只下了三次雨,军民逃户者众。”

    周启叹息:“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

    姚兆年一脸的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启续道:“水利是农桑的命脉,一定要定时维护,年年修缮,才能年年有丰收,不然哪里来的风调雨顺,老天爷是最靠不住的,只要来一场大旱,就得饿殍遍地。”

    姚兆年还能说什么?

    只能点头赞同:“侯爷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周启没办法告诉他,陕西的旱情只是个开始。

    大自然的灾难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再过几年,席卷华夏的旱灾就将到来,到时别说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就连江南都不可避免,旱情持续之久、范围之大,史上少有。

    不早点做准备,到时就得吃草根。

    搞不好连草根都没得吃。

    成山卫不算大,跑快些两天就能把各个卫所都转一遍。

    周启看了看几个水利项目的工地,深感劳力短缺。

    农忙季还没过,种地的军户还要忙上一阵子,兴修水利要人,开荒也需要人,渔民到是不少,但渔民也要打鱼养活家小,也不能拉来开荒修水利。

    到处都是缺口。

    周启都在寻思,要不要去剿匪抓点劳力。

    奈何成山卫境内竟没有盗匪,让他徒呼奈何。

    海盗到有不少,但海上不比陆上,急切难剿。

    寻思一番,得知文登县境内有两股盗匪盘踞。

    一曰回龙山匪,二曰天福贼。

    分别盘踞在回龙和天福二山为恶。

    于是,周启就给文营登下达了一道军令。

    限文登营参将周洪谟半个月内剿灭两股匪贼,使百姓免受匪贼侵害,并将抓到的匪贼押送成山卫,文登营参将周洪谟接到这条军令后都有点懵逼。

    这位侯爷的脸可真是大。

    难道他不知道,军令是不能随便下的吗?

    叫来幕僚商议。

    幕僚沉吟着道:“将军,勋贵出则为大督帅,破虏侯加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奉‘巡察诸卫’事,按制是可调兵剿匪的,若不从命,恐会直奏天子降罪!”

    周洪谟很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

    从世侯到参将,这大了何止一级。

    碰到这种爱折腾的勋贵,真是让人徒呼奈何。

    可山匪就在他辖境,剿吧打不过,不剿吧怕官位不保。

    幕僚说的没错,人家是勋贵世侯,只需给天子上一道奏本,自己这个费劲千辛万苦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才谋得的参将怕是就得回乡务农,宦海艰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