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七十二章 哪来的脸叫苦

第七十二章 哪来的脸叫苦

    明末的文官集团虽然烂透了,但干臣同样也有,大汉民族从来不缺悲壮英雄,纵观数千年封建史,再烂的王朝,末期也总会出现几个卢象升这样的人。

    卢象升是正儿八经进士出身,却并非传统文人。

    大明的文官看不起粗鄙武夫。

    卢象升却文武双全,也算是文人中的异类。

    虽然不曾干过农活,没割过麦子,但他有勇力,即使割麦子速度赶不上周启,也比其他官员要强的多,那些官老爷们的表现,真的是一言难尽。

    有人割没两下,就腰酸背疼,腿也在抽筋。

    叫苦连天。

    徐应元这个宦官更是割一把麦子就会哎哟一声,仿佛正在被侵犯的妇人一样,一边催促几个小太监快点割,一边在心里问侯着周启的族谱。

    五个人一亩田,对劳动人民来说当然不难。

    干活利索的壮劳力,一天就能割一亩。

    而像周启这种变态,一天能割两亩多。

    可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们来说,可就太难了。

    百姓不易,这话大家都说过。

    甚至也亲自体验过,但那特么的都是作秀,就跟工地开工奠基,领导拿个铁锹铲上两锹土的性质一样,只有参与到真正的劳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干农活到底有多辛苦。

    弓着腰割麦子,短时间内到还好。

    可是时间一长,那真是要了老命。

    不是常年干农活的,真吃不了这个苦。

    太特娘的累了。

    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有心偷懒,甚至是躺平摆烂。

    却又怕挨鞭子,不但没面子,而且里子也没了。

    周启一边收割麦子,一边和卢象升交流治政的心得。

    卢象升对他很好奇,本以为这位年轻的侯爷简拔于卒伍,多半没有什么文化,却不想每每有独到见解,虽不通经典,却时有醒世之语,能发人深省。

    尤其对农事很精通。

    有些见解更是超出认知。

    卢象升惊讶的不行,有点看不透这位年轻侯爷。

    这块麦田收割完了小半,还剩下不到六分。

    两人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割完了。

    周启扔下镰刀,拎着鞭子一边在地头转悠,检查一众官吏们的收割进度,一边和卢象升继续交流,官吏们的进度让他非常不满意,不时甩两下鞭子。

    每次听到噼啪炸响,一众官吏们都忍不住哆嗦。

    就怕鞭子抽在自己身上。

    看到有些官吏收割过的麦地仿佛猪滚过的一样,简直没眼看,就算放在后世,这么糟蹋粮食都要遭雷劈的,更不要说在这个饿死人的年代,卢象升都有点看不下去。

    周启更是勃然大怒,甩着鞭子怒斥道:“混账东西,看看你们身后,这是人割过的麦田还是猪滚过的,漏下这么多,你们是打算让本侯跟在后面给你们再捡拾一遍,还是打算让军民给你们捡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陕西大旱百姓易子而食,你们这些混账竟如此糟蹋粮食,对得起陛下的信重和你们的俸禄吗?”

    一众官吏给他骂的面红耳赤,皆又羞又怒。

    却又无言反驳。

    只能返身捡拾漏洒下的麦子。

    徐应元回头看了看,头皮就有点发麻。

    他割过的麦地,留在地里的麦茬高低不一也就算了。

    漏洒的实在有点多,确实没眼看。

    眼看周启往这边走过来,好汉不吃眼前亏。

    忙吩咐几个小太监:“快,赶紧去捡一下!”

    几个小太监苦着脸,却不敢抱怨。

    只能起身去捡他漏洒的麦子。

    周启转过来看了看,骂了两句就走了。

    到是没有鞭人,着实让徐应元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是更为恼火,暗暗发着狠,回京一定要给陛下好好告一状。

    老实话说,一大群平时见都见不到的官老爷给自己家割麦子,军户们是很不安的,甚至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周启这位年轻的侯爷大家都熟悉了,也不害怕他。

    但这些官老爷可就不一样了。

    在军户们眼里,这些官爷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虎狼。

    现在却来给他们割麦子,高兴是不存在的,有的也只是惶恐。

    一对老夫妻烧了一大桶茶水送到地上,却站的远远的不敢送过来。

    周启只能叹息:“民畏官如虎,这也是圣人教诲吗?”

    卢象升也叹息,却无言以对。

    这位侯爷似乎对读书人成见很深,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可大明现在的官员,的确是一言难尽。

    百姓视官员如虎狼,这难道是老百姓的错?

    可身为读书人,又不能不说。

    卢象升道:“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下官管不了别人,惟恪尽职守,约束好臣僚勿使其害民,护一方百姓安宁,如此方才对得起陛下隆恩。”

    周启点头:“如天下官员都如卢君这般,大明又哪来的天灾人祸。”

    卢象升谦虚道:“侯爷过誉,下官愧不敢当。”

    ……

    太阳落山不久,夜幕降临了。

    麦子的收割依旧没停下。

    短短两个时辰,要割五亩地麦子。

    这属实有点为难这些娇弱的官老爷了。

    那些护卫还好,有些人平时也要劳动,再加上身强力壮,赶在天黑之前,到是割完了分配的麦田。那些官员们可就惨了,一个个累的腰酸背疼,只觉人生暗无天日。

    最最过分的是,周启还不许别人帮忙。

    分给谁的,必须要自己割完。

    因此那些完成了任务的护卫,都胆战心惊地站在一边看着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上官们弓着腰撅着腚,一把辛酸一把泪的割麦子,心里暗爽的同时,却也担心日后被穿小鞋。

    看领导出丑的下属,似乎从来没有好下场。

    几个宦官竟然也赶在天黑前收割完了麦子,让周启很是意外。

    徐应元就是个废柴,没这个劳动能力。

    到是那几个小太监别看不甚强壮,但干起活来却不比那些护卫差。

    周启着实意外,却不好打听。

    宫闱之事,向来都是臣子的禁忌。

    “哎哟喂,累死咱家了。”

    徐应元坐在地埂上,哪里还顾得上脏,一会儿揉腰,一会儿捶腿,一会儿又用指甲掐掌心磨起的水泡,一个劲叫苦,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

    几个小太监听的忍不住想翻白眼。

    五个人一亩田,九成九都是几个小太监割完的。

    徐应元割了不到半分地,而且割过的麦田像是猪滚过的一般。

    还得大家再给他捡拾漏洒的麦子。

    就这还好意思叫苦。

    几个小太监心里都腹诽,却不敢表露出来。

    PS:不太喜欢开单章,总觉的开单章说一堆与正文无关的废话有点矫情,就在这说几句话。

    小伙伴们提的意见都看到了,怎么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我比较佛系,就不一一回复了。

    感谢小伙们的推荐票、月票、打赏,有小伙伴让加更,实在有心无力,女儿马上高考了,一天天的事多,刚刚回了趟老家,好不容易存了七八章稿子又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这个月不打算再回家了,准备多码点存稿,上架了爆发一下。

    虽然成绩会比较差,但心态还不错。

    毕竟是业余嘛,第一次写历史。

    应该会好好写下去。

    上架后为打赏的小伙伴加两更。

    就这些吧,不太会煽情,小伙伴们见谅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