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六十八章 钦差下山东

第六十八章 钦差下山东

    世界上来钱最快的法子是什么?

    那当然是零元购的。

    有什么比抄家抢劫发财更快的?

    这次骚乱成山卫不少官员犯事,尤其是张、王、丁、郑几家,皆是大户中的大户,要是把这几家抄了,成山卫的发展资金就走了。

    可惜不能乱来。

    一个官员有没有罪,只有皇帝才有裁决权。

    就算刑部审判犯官,最终也还得皇帝盖章。

    除了皇帝,没人能给官员定罪。

    即使周启抓了成山卫不少参与谋划的官员,这些官员也只是嫌犯,未经有司会审,未经皇帝裁决,他一个侯爵还没权力私自处置这些官员。

    权力是不能随便逾越的。

    除非领了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否则就只能等圣旨。

    奏本还没路上,周启也没有闲着。

    召集一帮卫所官吏,在军营搞了一次现场办公。

    老弱全部裁撤,有地的回家种地,没地的开荒垦田,只留十六岁到四十岁的青壮,结果就是军营略军,最后只剩下不到两五个兵,而且大多还是兵油子。

    三个千户所也同步进行。

    最后兵册报了上来,整个成山卫裁撤老弱兵只有不到八百兵。

    趁着屠刀还没落下,周启又下令清点库藏。

    结果不太理想,账面上的七百多石存粮不知道去了哪里。

    就剩七十多石陈粮,而且大多掺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五百多两银子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一卫府库,实存银竟只有官员们送给他的百分之一。

    武库里的器械兵甲也对不上,且多不堪用。

    “把缺口补上,半个月后再清点!”

    周启没再抓人,给个半个月时间补上亏本。

    再抓成山卫就该瘫痪了。

    试验田里的玉米已经过了发芽期,发芽率不算很差,还不到八成,二次补种之后,大多数发芽了,个别没出来,负责耕种的老农很是上心,每天一上报。

    周启只要不忙,每天都会去看看。

    这可是他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成败的关键。

    有了粮食,才能多养猪养鸡,酿酒或加工别的东西,才能发展生产力,丰富物资,喂饱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多吃点肉,粮食是根本,没粮食什么都是空的。

    就在他忙着整顿时,登莱巡抚的奏报到了朝廷。

    成山卫发生了军兵闹事。

    皆破虏侯逼迫太甚所致。

    百官闻报,顿时就精了精神。

    御史言官充当了急先锋,劾章如雪片般飞进了皇宫,纷纷弹劾破虏侯无治政之能,手段酷烈,逼迫成山卫军兵太甚,发生了骚乱,宜速速索拿回京夺爵问罪。

    皇帝也很吃惊,怎么就闹这样子了?

    还是太年轻啊,做事太毛糙。

    但崇祯帝也不会全信地方官员的一面之词,出了这么大的事,破虏侯肯定要上奏,怎么也得看看破虏侯的说词再说,于是皆留中不发。

    果然,等了没几天,破虏侯的奏本就到了。

    周启向来诚实,从来不欺君。

    除了渔民之事,他的奏本将成山卫的实际情况如实奏述给了皇帝,崇祯帝看完后,多少有点不敢相信:“破虏侯是否有意夸大了,卫所竟糜烂至此?”

    没人给他答案。

    身边的太监不知道,派出去的太监与地方官员同流合污。

    而朝臣则只会粉饰太平。

    崇祯帝就像被蒙住了眼睛的瞎子,从来都不知道大明的州府地方究竟是什么情况,或许等李自成打到京城,崇祯帝会想明白,不过现在才崇祯三年,不是还早嘛!

    不过,现在多了个喜欢讲真话的周启。

    或许崇祯帝会提前知道。

    不过现在的崇祯帝还没有被群臣忽悠的再不敢相信臣子,而且因为周启忠君体国,连收银子这种事都老老实实告诉自己,崇祯帝先入为主,就觉的周启比较可信。

    于是,皇帝就比较生气。

    再一次朝会时,将周启的奏本示群臣。

    然后生气的问:“卫所糜烂至此,官员大族家的佃户竟然比官府户册的军户还多,如此骇人听闻之事,为何朕从不曾听说?莫非天下士绅的佃户竟比朕的子民还要多?”

    此话一出,朝堂上瞬间静的落针可闻。

    这话比较诛心。

    没有人能答皇帝问。

    甚至提都不能提的,搞不好会死人的。

    崇祯帝也没有再问,他虽然不知道天下士绅占了百姓的田亩,把多少他的子民变成了不在官户的佃户,但也明白这是个大火药桶,碰不得。

    于是再问:“成山卫骚乱已平息,然破虏侯与巡抚各执一词,该如何处置?”

    首辅韩爌怕崇祯帝再出诛心之语,使君臣离心,忙递上梯子:“臣以为可遣巡视御史前往成山卫巡察案情,待查明真相再行处置!”

    崇祯帝点着头:“准奏!”

    可回头就派了中官,与巡视御史一并下成山卫。

    显然对文官不放心,地担心这些文官又糊弄他。

    几位阁臣听到消息,皆良久无言。

    今年以来,陛下派谴中官的频次是越来越高了。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几位阁臣都感觉到了浓浓的信任危机。

    韩爌沉思半晌,道:“彼辈不识大局,肆意妄为,安排人去提醒一下吧,不要闹的太过分了,有些话不是随便说的,成山卫之事须得尽快平息,勿要再另起波折。”

    几位阁臣点头,这才是正理。

    钦差出京,自然是声势浩大。

    周启不喜这些排场,为了少在路上浪费些时间,选择骑马南下。

    可巡察御史和中官却不想吃这个苦头,坐着船一路慢悠悠南下,一直到了德州后,才弃船改陆路,经济南、青州二府过莱州,走了近一个月才赶到登州府。

    一路穿州过府,地方官无不极力款待。

    到登州府,巡抚率一众官员出城十里迎接。

    可谓给足了钦差的面子。

    此次朝廷派的巡视御史不是别人,正是山道东御史高捷,别看中是个七品官,但人家是钦差,官微而职责重大,即使巡抚也不敢怠慢,更别说还有更加不能得罪的中官。

    在登州府歇了两天。

    在巡抚衙门和登州府官员陪同下,一众钦差游览了蓬莱的众多美景,洗去疲惫后,方才再次起程,过福山,经宁海州威海卫,于四月末到了成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