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二十八章 朝仪

第二十八章 朝仪

    定西侯蒋维恭带着嫡长子蒋秉忠来拜访,二十多岁的青年,帅气又阳光。

    周启没儿子带,只好带着管家在大门口迎接。

    迎入正堂,宾主落座后,一板一眼说话。

    大约盏茶功夫,父子俩告辞离去。

    蒋秉忠从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周启送到了大门口,才返身回屋。

    就是一次邻居串门,只不过第一次流程麻烦了些。

    第一次接触大明的勋贵,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周启就问魏勋:“咱大明勋贵的祖上都是靠军功封的侯,按理说就算后代有点废,不想上战场建功了,但也不该是这副模样,这位定西侯说话文质彬彬的,还时不时引经据典拽上几句诸子格言,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勋贵啊,倒像是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

    魏勋答道:“能继承富贵,又何需上战场搏命,京城的勋贵大多如此,学文者众,习武者寡,善经营者众,通武略者寡,侯爷乃是一世,跟那些勋贵是不同的。”

    周启只能感慨,老话是怎么说的?

    老鼠生崽,一窝不如一窝。

    确实非常形象。

    魏勋又道:“定西侯携子前来拜访,侯爷也当回访才是。”

    周启点头,有来有往嘛,这个他懂。

    于是递了帖子,三天后过府拜访了一下。

    孤家寡人,也没家属带,一个人去。

    右边的府邸是怀远侯府,周启知道的大明勋贵不多,也就徐达常遇春那几家,定西侯蒋维恭他前世就没有听过,怀远侯常胤绪也没听过,听魏勋说了,才知道是常遇春后人。

    不过常家低调,向来很少与勋贵们走动。

    周启也没见过怀远侯常胤绪。

    到是府中下人碰见过好几次。

    要过年了,京城士绅官员权贵百姓都忙碌了起来。

    侯府上下动员,魏勋领着仆役家将们洒扫的洒扫,贴春联的贴春联,张灯结采的,准备喜气洋洋过个好年,周启也发了年节,不多,每人才二两银子。

    仆役们依旧很高兴。

    周启也去了趟庄子,给庄子里的仆役家将送年礼。

    也没忘了庄子的庄户们,带着年礼去慰问了一番。

    东西不费,一家一条子猪肉,两斗精米。

    庄子的庄户有二十三户,不住在庄子里,而是在北子北边聚村而居。

    即使皇庄租税不高,就三成租税,日子过的比官府户册上的百姓日子要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多数面有菜色,层层的盘剥依旧不会少。

    送上猪肉精米,庄户们都很高兴,千恩万谢一番。

    只是难免拘束,升斗小民离侯爷实在太远了。

    回到庄子,周启召集仆役们开了个小会。

    “除三成租税,往后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勒索庄户,之前的我不追究了,今后若教我知道还有手脚不干净者,轻者逐,重者削手断足,切不可再犯!”

    一干仆役凛然,忙纷纷称是。

    周启回到侯府,又接到通知。

    明天上大朝会,所有在京勋贵都要参加。

    周启只得穿上朝服,半夜爬起来去上朝。

    今天除夕,这也是崇祯二年的最后一次朝会。

    在午门等候时,和定西侯蒋维恭聊了聊。

    蒋维恭神神秘秘道:“老弟可听到消息?”

    周启纳闷:“什么消息?”

    蒋维恭道:“袁崇焕怕是出不来了。”

    周启惊讶:“袁督师怎么样了?”

    定西侯经营了十世,蒋维恭消息可比周启这个草根侯爷灵通多了,道:“听说不少人弹劾他通奴,甚至拿出了证据,我估计他活不过开春。”

    周启大为吃惊:“真的通奴了?”

    蒋维恭道:“谁知道呢,辽东的那些边将们,谁还没跟奴贼眉来眼去过,有些事情也不需要证据,皇上觉的你该死,阎王爷来求情也没用。”

    周启:“……”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都说皇帝是吃人的猛兽,这话果然不假。

    皇权之下,万物皆蝼蚁。

    朝会没什么要紧事,明天就新年了,崇祯二年即将过去,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展望来年才是正经,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说不愉快的事,连御史言官也没再如疯狗一般乱咬。

    朝臣都很识趣,君臣很和谐。

    按照礼制,教坊司设中和乐。

    冗长的仪式结束后,崇祯二年的最后一次朝仪就结束了。

    只是周启觉的朝臣看他的目光不太对劲。

    似乎在看他的笑话。

    搞的他挺纳闷。

    回到侯府,周启和家将仆役们欢欢喜喜的过大年。

    在魏勋提议下,周启搞了一套祖宗牌位,给原主已过世的祖宗爹娘准备了丰富的祭品和香烛,带着仆役们叩拜敬香,此乃孝道,可不能马虎大意。

    这个年代若是孝道有亏,麻烦可就大了。

    轻则朝臣弹劾,重则罢官夺爵都不奇怪。

    原主直系亲属都死光了,但在宣府老家老家还有亲族。

    都是农民,日子貌似不好过。

    魏勋建议周启得空了回老家去看看,这年头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谁要发达了不拉拔宗族亲戚,会被戳脊梁骨的,名声一旦臭了,在大明会很麻烦。

    周启从善如流,决定抽时间去一趟宣府。

    吃完了年夜饭,守岁到凌晨。

    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跑起来去宫中参加朝宴。

    大年初一,皇帝在宫中赐宴,百官和勋贵都要参加。

    天蒙蒙亮,穿着金甲的大汉将军从皇极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门之外,奉天门外还着一溜的锦衣卫,皇帝的龙旗也列于奉天门外,东西各设一列,肃穆庄严。

    文武官百及勋贵排着队,在午门外等候。

    只听一通鼓响,还交头接耳说小话的百官立马站好。

    二通鼓响,百官勋贵由左、右掖门入宫,一路步行来到皇极殿,分列于丹墀东西,向北肃立,两个专门负责纠查百官仪表的纠仪御史立于丹墀北虎视眈眈盯着百官。

    三通鼓响,后殿奏起了中和乐。

    过不多时,皇帝驾临皇极殿,乐止。

    皇帝登上御座,一脸严肃地正视着前方。

    过了不知多久,忽听四声鞭响。

    接着赞官高喊:“排班!”

    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及勋贵马上整好队形。

    腰挺直了,背也不塌了。

    个个站的笔直,跟仪仗队似的。

    赞礼官员高喊:“鞠躬!”

    接着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大乐。

    百官及勋贵朝北向端坐于大殿御座上的皇帝行四叩礼。

    待官员起身后,典仪官高喊:“进表!”

    两名给事中来到文案前,引导序班官员手捧放置着‘表目’的小几案由东门而入,置于大殿之内,接着有内赞官员高喊:“宣表目!”。

    宣表官员跪伏于地。

    展表官员取表,宣表官接表,至御座前高声朗读‘表目’。

    百官跪聆‘表目’。

    宣表结束,百官及勋贵集体跪拜,山呼万岁。

    之后,序班官员将宣读完的‘表目’移到大殿东侧,外赞官高喊:“众官皆跪!”

    代表百官向皇帝致贺的‘代致词官’跪在丹陛之中,向皇帝致词:“具官臣刘英,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崇祯皇帝开声:“众卿平身。”

    百官勋贵起身,拍了拍膝盖站好。

    此时,教坊司乐队再次演奏大乐,百官再向皇帝行四叩礼,然后起身。

    乐止,传制官请旨,高声朗读皇帝旨意,百官再跪聆:“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高声喊:“山呼!”

    百官把双手举到头顶高呼“万岁!”

    赞礼官再次喊:“山呼!”

    百官再次高呼“万岁!”

    赞礼官三次喊:“再山呼!”

    百官三呼:“万万岁!”

    气势惊天动地,百官及勋贵都使足了气大喊。

    没有人敢应付差使,纠仪御史在盯着呢!

    这个时候要有人敢应付差使,准备喜提不敬君王的罪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