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剑风华 » 第三十四章 少年

第三十四章 少年

    徐渭出了成都便纵马疾驰,不到一日便到了汉州。是夜,他在汉州下榻,第二日一早又启程前往利州东路。这几日他一扫离别伤感逐渐走出了四川盆地,来到了这剑阁道。

    剑阁道始建于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为运送军资沿此道凿崖架梁,拓宽险路约15千米,始名剑阁道,并置阁尉驻守。后于剑阁道南端隘口处,以两崖相嵌置关,其形如门,称剑门关。剑门关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古蜀道上最为重要的关隘,为川陕交通咽喉。过此南下成都,少险可据。

    徐渭近来连日赶路,本就疲惫,此刻见远方山路险绝,异常难行,索性也不再着急,他从扳指中取出一壶酒,便一边饮酒一边沿着山路悠哉悠哉地放马慢行。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他此时有着些许醉意,想起来数月间在蜀地的点点滴滴,便借着李太白这首《蜀道难》直抒胸臆,一时间放浪形骸,好不痛快。

    就在此时,远处一道人声突然传来,道:“好诗,好诗!”

    徐渭不禁打了一个激灵,他方才略有醉意竟放松了警惕。此刻望去,却只见一个灰衣少年正站在他后方不远处,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身高六尺,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他虽然衣着凌乱,但举手投足间却尽显气度不凡。徐渭见他腰间悬挂宝剑,内息深沉,心想:这少年竟是个后天巅峰境的武道高手。

    “那么小的年纪竟进入了后天巅峰?莫不是出自蜀中的大门派?”徐渭疑惑。不过他见来人并无敌意,又说着一口流利的官话,也不好判断他的身份,想到此处徐渭便拱手施礼道:“拙作而已,让这位公子见笑了。”

    那少年咧嘴一笑,还了一礼,道:“扰了兄台雅兴,还望勿怪,只是兄台这首古体诗精妙绝伦,在下实在是情不自禁才发出声来。不知兄台这首诗可有名字?”

    徐渭装模作样地道:“尚没有,就叫它《蜀道难》吧。”

    那少年想了想,道:“蜀道难,蜀道难。好,好,此番来蜀地竟见得两处佳作,当真是不虚此行。”

    那少年又给徐渭行了一礼,道:“在下辛弃疾,济南历城人。今日能在此得遇高贤,当真是三生有幸。只是不知兄台高姓大名,还望不吝赐告。”

    徐渭是一阵错愕,这少年竟然是辛弃疾。这位可是他最崇拜的南宋词人了,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可没少学他的诗词。辛弃疾不仅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战绩更是了不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自此辛弃疾声名大振。

    辛弃疾见徐渭也不答话,一直在发呆,便急道:“兄台?兄台?”

    徐渭慌忙回神,道:“哦,在下徐渭,字子游,临安人士。”

    这回轮到辛弃疾吃惊了,这辛弃疾此时毕竟是个少年,只见他往后跳了一大步,盯着徐渭,惊呼道:“你叫徐渭,是写《蜀相》那个徐渭?”

    徐渭无奈地道:“正是在下。”

    辛弃疾大喜过望,上前道:“徐大哥,我可终于遇着你了,你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极好,不禁让我想起了岳元帅,壮志未酬身先死,着实可惜可叹。”

    徐渭心想:“这抄诗看来真的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为了不至身败名裂,只有一直装下去了,真累啊。”

    徐渭还未出声,辛弃疾抢先道:“徐大哥,小弟对你万分敬仰,不如今日我俩义结金兰可好。”

    徐渭心道:“我才对你万分敬仰呢。”口中却说:“正该如此。”说着他另取出一个酒壶,两人都是不拘小节之人,竟在这崇山峻岭间的栈道上祭告天地,歃血为盟。

    徐渭真是没想到竟然能与辛弃疾结为异性兄弟,虽说辛弃疾此生郁郁不得志,但是毕竟官至封疆大吏也是个妥妥的大腿。陈亮曾评论辛弃疾: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辛弃疾也不负盛名,他的诗词气势磅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辛弃疾不仅是词中高手,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为将,可冲锋陷阵,有万军之中勇擒张安国之壮举;为帅,可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之功绩。后力排众议,创制了“飞虎军”,稳定湖湘地区。而最让人敬仰的是他那“男儿到死心如铁”的爱国情怀,据说在临终时他还大呼“杀贼!杀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