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盛唐当卷王 » 第76章 那小眼神,勾勾的

第76章 那小眼神,勾勾的

    说着,喀秋莎很是恭敬地将一张纸递给兰香,由兰香转递给杨玉环。

    由于时间仓促,杨玉环只在这张纸上快速扫了几眼。

    首先可以断定,这张纸是她的郎君所写,因为上边的字迹一行一竖,极其工整,也只有李琩能够写得出来。

    而且这纸上的文字是用碳笔所写,天下只此独一份。

    至于内容,杨玉环虽然只是迅速扫了一眼,但是那宝石般的眼眸是越看越亮。

    她连忙询问喀秋莎:“这是哪来的?”

    喀秋莎说:“书房大王让我拿的。”

    “她们几天已经练了,大王说闲着没事干的皇帝若是来了追责,就用她们分散注意力。”

    喀秋莎的话,虽然前后有些不搭,不过还是很容易能够听懂。

    杨玉环和公孙曼青彼此对视,她们都不太明白喀秋莎口中所说的她们是谁。

    直到喀秋莎这时候对着庭院外头喊了一声:“进来,快快!”

    接着,之前和喀秋莎一起被李琩买来的四个女奴小跑而入。

    她们四个虽然和喀秋莎不是一个部族,但同为奴隶,平日都是相依相偎,关系融洽。

    她们站在门口位置,对着杨玉环三女齐齐行礼。

    三女发现她们都穿着男子的着装,由于个个都是漂亮的美人儿,就算是穿着男装,也显得分外秀气。

    公孙曼青和徐莞娘对她们这些人在捣鼓什么是一无所知,而杨玉环因为看过纸面上的内容,已经猜出了大概。

    恰好这时候梅香也小跑着进来,告诉杨玉环:“大娘子,陛下来了,马上就到咱家门口了!”

    杨玉环和公孙曼青彼此对视,即刻起身。

    杨玉环也展示出了身为主母的派头,连忙招呼众人,到门口迎接圣驾。

    很快,皇帝的銮驾就到了寿王府门口。

    杨玉环带着寿王府上下所有人站在门口迎接。

    杨玉环率众而出,尽管身子略有些绵软,但也摆出了身为王妃的仪态。

    她带人盈盈一礼,恭声道:“恭迎圣驾,陛下万福金安!”

    随着杨玉环那如同仙音一般声儿传出,身后公孙曼青、徐莞娘以及喀秋莎等人,赶忙行礼,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李隆基是骑马来的。

    在唐朝,不仅仅是官员,身为皇帝的李隆基出行也喜欢骑马。

    他坐在马背上,隔着二三十步的距离,居高临下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媳妇。

    不得不说,仅一眼,李隆基就被杨玉环的万千风姿给吸引了。

    什么美啊、艳啊、国色天香、倾国倾城,都不足以全面的诠释杨玉环。

    她仅仅只是站在那里,无需说话,便有一种千般韵味飘渺悠荡,让人见着见着就会不自禁地想要靠近。

    不过,李隆基到底是皇帝,仪态还是要摆正的。

    而且他这次来可是找李琩兴师问罪,特意扫了一眼四周,随后问:“十八郎呢,为何不出来迎驾?”

    杨玉环此刻心中虽然有几分慌忙,不过刚才出来的时候,喀秋莎就用她那磕磕绊绊的大唐雅言说了。

    她们回来的时候,李琩就已经猜到皇帝有可能会来寿王府。

    毕竟李琩很清楚自己在西市整了这么一出,肯定是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以李隆基那小肚鸡肠似的性格,监视自己儿子就跟监视隔壁老王一样,每每有一丁点的动作,都必定会刨根究底,一旦起了疑心,无论是儿子孙子,都会痛下杀手!

    这也让李琩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已经给自己留了一小道保险。

    这道保险就是他之前和喀秋莎一起买来的那四个西域美人。

    这四个美人和喀秋莎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她们能说大唐雅言,也看得懂上边的文字。

    她们都有着不错的出身,只是西域诸国动荡,稍有不慎就是抄家灭族!

    因此李琩在她们来之后,就安排起排练一出戏。

    这出戏也是李琩临时写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梁祝的简化版。

    正所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皇帝也是人啊,每天都闷在皇宫里,总是想着法子要找刺激。

    不然也不会最终把主意打到自己儿媳妇身上!

    李琩很清楚,李隆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当“老王”。

    杜绝这个根本问题,就是玄武门的信仰一跃。

    只不过,时机未成熟,那就只能绞尽脑汁,一方面李琩不断用新奇的玩意而吸引,或者说分散李隆基的注意力。

    另外一方面,也在自己的家中留下一道保险,防止李隆基突袭寿王府!

    这老毕登身为皇帝,来寿王府肯定没憋好屁,一定要把他的眼睛从自己娘子身上挪开,转移到别的新奇事物上来!

    杨玉环微微低眉,不敢抬头,也不能抬头。

    她用绵糯软濡的声线,许许开口说:“回避下,因府上演戏的角色有欠缺,郎君今早特意带人去西市购买奴隶。”

    “方才随郎君一起去西市的人归来,说郎君在西市遇到了一些变故,暂时回不来了。”

    对于杨玉环所说的内容,李隆基自然是略过。

    而正如李琩所想的那样,李隆基是真的皇帝当久了,闷得慌,对什么新奇有趣的东西都感到好奇。

    他对杨玉环口中所说的“演戏”、“角色”这两个特殊的称谓,感到好奇。

    不由得问道:“你所说的这演戏是何何物,角色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大唐帝国虽然物质富饶,万国来朝。

    但是戏曲这玩意儿在这个时期,还没发明出来。

    李隆基在皇宫里,一般也就是听听“大曲”,看看“歌舞”和“杂技”。

    民间的酒楼茶肆里也没有说书先生,只有那些寺庙里有尼姑和尚讲述佛经上的内容,又称为俗讲。

    明明无聊透顶的故事重复又重复,可偏偏还是会有很多名门贵胄,王公子弟天天往寺庙里跑。

    旁的不说,李琩的亲姐姐咸宜公主,那可是俗讲的热中小迷妹,每天都往寺庙跑。

    李唐皇族是笃信道教的,当然不可能去寺庙里听俗讲。

    但是从儿媳妇这里听到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兴词汇,一下子就让李隆基来了兴趣。

    而杨玉环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正所谓眼见为实。

    在杨玉环和诸女的引领之下,李隆基兴致盎然地来到寿王府西边的院子。

    这个院子正是喀秋莎以及那四个西域女奴隶一起居住的地方。

    刚刚进入,李隆基就能够见到中间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很简易的小高台。

    高台后面还用布条进行了遮挡,因此见不到后台是个什么样子。

    西院落刚好有个亭子,此时李隆基便自顾自地坐在了亭子里。

    旁边的奴仆亲自奉上香茶水果什么的,李隆基连看都不看。

    同样旁边有杨玉环这般天仙美人,以及公孙曼青、徐莞娘这曼妙身姿,李隆基依旧为观一眼。

    反倒是那肌肤雪白、金发耀眼的喀秋莎,李隆基多看了几次。

    那小眼神,勾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