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血统:大贺探案录 » 拨开乌云见明月(二)

拨开乌云见明月(二)

    “走水了,走水了,李府走水了,快来救火!”打更人王叔一边声嘶力竭地喊着,一边用尽全身力气地敲着锣。同时,加快脚下的步伐急速绕着李家大宅查看火势情况。

    “走水了,走水了,李府走水了,大家快来救火!”

    不一会儿,听见打更人王叔喊叫声的李府周边邻居也纷纷披上加棉外套,急匆匆地冲出家门,拿着盆、桶等能救火的工具开始了这场救火行动。

    看见周边邻居基本都已经走出家门的王叔也顺手把竹梆子和锣系在了腰间,朝着有水的地方跑去,边跑边拿出随身携带的水袋。

    接到火灾通知的军训铺,也迅速带上救火工具向着正在熊熊燃烧的李家大宅赶去。

    将近两个时辰后,这场大火才被扑灭。这里曾是风光显赫的李家大宅,可如今摆在眼前的只剩残垣断壁和满地焦土。

    军巡铺的押铺仔细查看了一番,确认外面的火已被彻底扑灭后,才瘫软地坐了下来,等进去检查的士兵带出屋内的消息。

    这时,其他来帮忙灭火的邻居也疲惫不堪的顺势而坐,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起这场火灾。此刻,坐定的人才发现,好像自始至终没有看见任何一个李家的人,也是这个时候,进去灭火的士兵急匆匆的跑了出来,小声凑到押铺身边说道:“里面有十几具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

    五天后,官府对这场火灾有了初步调查结论:火灾暂不能确定是否是意外?还需要进一步取证调查。至于在李家大宅烧死的尸体共有13具分别为:李誉的二弟夫妇,三弟、四妹夫妇,及养子中的大哥夫妇、二哥、三妹夫妇及四弟以及管家和一名下人。

    李誉身前,不仅为留乡县做了许多善事,就连其他州县也得到过李誉的巨额帮扶。3年前,京城要翻修主要干道的水利工程,李誉得知后,即刻捐赠三万两白银。

    如今,虽然他本人已经过世,但家里在世的亲人突遇这样的祸事,令大家都扼腕叹息。所以朝廷专门指派新科状元陈书昂前来调查。这才是留乡县县令不敢胡乱结案的真实原因。

    新科状元陈书昂,年28周岁,北焘县人。在考取状元之前,陈书昂在文坛已小有名气,他的诗有时豪放狂傲,有时细腻柔情,不过度修饰,却如身临其境。他的绘画较之诗,稍微有点逊色,但也颇受当时主流文化所追捧。

    然而谁能想到,当今如此受追捧的陈书昂。小时候,却备受歧视,10岁之前,他曾被3位私塾先生成功劝退,究其原因:只有一条,他似乎不太适合读书,走仕途之路。或许更适合接班陈老爷。无奈的父母只得请先生来家里教授他知识。在这些年的时间里,先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都数不清到底换过几个。

    直到他15岁那年,似乎在一年之间,所有之前先生教的各类知识都在他体内融会贯通了,加之在新来先生的循循教导下,就像顿悟一般,所有学业突飞猛进,其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之后数年间,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每次考试他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最后的殿试中,他也顺利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新科状元。仅仅十多年时间,谁都不可能想到陈书昂这个当年的少年居然会成为状元。

    陈家是大户,但绝不是名门。陈书昂的爷爷,陈老太爷于少年时,怀揣万丈雄心孤身来到京城闯荡,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奋斗了数十年,尝遍了各种辛酸和艰难,终于在知天命的年纪凭一己之力在京城创办了陈氏商行,其规模甚大。而陈老太爷也不是一个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人,他不在意什么嫡庶,而是看重能力,所以在过世后,把家产按照每个子孙的能力分配给他们,让他们独自经营管理。而在陈老太爷的这种非循规蹈矩做法下,陈氏商行被继承其家业的子孙们打理得更是日进斗金、蒸蒸日上,规模更甚从前。

    陈书昂的父亲陈子明是陈老太爷的第二个儿子,他主要负责陈氏商行中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买卖。

    陈书昂的母亲崔菡出生于当朝门阀崔氏一族。崔氏一族极其受本朝皇室的器重和青睐。只要出现任何让皇帝烦恼的事情,都必定要与崔氏当家进行商讨,对于崔氏一族提出的意见,皇帝也十分重视。不仅如此,镇守关中的大将军也来自崔氏一族。所以皇室中大部分亲族都希望能与崔氏联姻。可见崔氏一族在当朝的实力。

    八竿子打不到的陈子明和崔菡居然在一次游园中相遇了,因着这次相遇,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并很快定下了海盟之誓,最终结为了夫妇。

    当时,门阀之女下嫁商贾之家可谓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在这种情况下,这场婚姻的热议程度可足足持续了2个多月。

    事实上,当时,他们的婚姻也没有受到多强烈的反对,毕竟,崔菡在崔家也是得宠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秀外慧中,在思想上极有想法,一旦她决定的事情就很难发生改变。所以对于这桩婚姻,崔家也没有阻挠得太凶,只是在面子上,对女儿进行了一些场面上的责备。

    也正是因为这段联姻,陈家也逐渐从大户变成了名门。然而,只是商贾之家出身的陈家,无论何时都会受到来自真正名门的非议和轻视。所以,陈家在后代的教育培养上,也是越来越用心,热切希望陈家能培养出几个对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材。正因为如此,幼年的陈书昂没有少受罪。

    接到上任文书,陈书昂兴致并不高,虽然距离考取状元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因为哮喘病,他这段时间一直赋闲在家。说实话,他不喜欢官场、更不喜欢当官,既没有把控朝堂的野心,也没有成为栋梁之材的决心,喜欢的只是“悠然见南山”般的生活。

    但生于此时的陈家,母亲又是崔菡,才勉为其难的踏上仕途之路。这次去留乡县上任,做这个临时巡查,调查李府起火这桩案子。

    为了这次调查的顺利和儿子的安全,陈子明特意把家里的护院总管薛勇安排去协助和保护他。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陈书昂的书童杨正。

    薛勇,原潼湖县捕头,后因个人能力出众被调往京城任京都衙门捕快一职,但由于看不惯京都衙门内的不良作风,后请辞,到处流浪。因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才到陈家做护院总管。薛勇:足智多谋、武艺高强、为人忠烈,做捕快、捕头时一直被视为翘楚。

    杨正,陈书昂书童,11岁来到陈家,适时陈书昂14岁。原为当朝吏部官员杨慈瑞的小儿子,因杨慈瑞得罪权贵不仅被贬官,还下狱获刑,最终致使全家男为仆,女为婢。因此,杨正才沦落为陈书昂的书童。杨正,真正的天资聪颖,敏而好学,4岁识字,6岁能背千首诗词,8岁能写诗,可惜家道中落。也正是因为听到了关于杨正的这些传闻,陈子明才想尽办法让其成为自己独子的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