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 第52章:朱家人

第52章:朱家人

    孟贤三人被锦衣卫以最快的速度缉拿,并押入了锦衣卫的诏狱,而朱高燧虽未被缉拿至锦衣卫的诏狱,但也被监视了起来。

    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搞清楚了老爷子一病不起的原因,太医们对症下药,很快就让朱棣清醒了过来。

    ……

    “所以说,是老三吗?”

    乾清宫内,内侍宫女都被屏退,朱高炽跪在朱棣的床前,朱棣靠在床边,面色阴沉。

    “所以,我朱棣还是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吗?”

    “爹……”听出了老爷子语气中的失望,朱高炽抬起头开口劝解道。

    “其实事情还没有定论,因为涉及到老三,所以儿臣没有继续查下去,准备等老三亲自给您一个答复。”

    “事情不见得是老三做的,您大可不必……”

    “你不懂。”听着大儿子的开解之言,朱棣轻叹一声。

    “塞哈智是个合格的锦衣卫,但不是一个合格的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指挥使和锦衣卫是两种人,能做锦衣卫的不一定就能做锦衣卫的指挥使,相较于他的前辈,塞哈智差的还是太多。”

    “他不敢直接处理,而是把老三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你,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

    朱高炽闻言默然。

    他不懂吗?作为大明的太子,而且还是在早些年朱棣有些偏心汉王的情况下仍旧能够稳坐太子之位的人,朱高炽如果什么都不是,这太子之位还能坐得稳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朱高炽知道,老爷子是通过对塞哈智这个人的了解,从而分析出来了事情最可能的情况。

    锦衣卫是直隶于皇帝的特务机构,职责是监察百官,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洪武年间,前身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的仪鸾司。

    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名为毛骧。

    毛骧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手中最好用的刀,毛骧曾参与过平定中原、讨伐叛乱、剿灭倭寇等,但其最重要的业绩还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一案,被牵连者无数,几乎所有人都是毛骧亲自监斩的,而事后毛骧则被朱元璋提溜出来杀了,平息了朝野之内的怨气。

    锦衣卫的第二任指挥使名为蒋瓛。

    作为毛骧的继任者,蒋瓛和他的前任一样,最重要的业绩也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蓝玉案牵扯颇大,涉及到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连坐诛族多大一万五千余人,这些全都是蒋瓛一手督办的。

    而在蓝玉案结束之后,蒋瓛也被提溜出来杀了,平息了武将的愤怒。

    锦衣卫的第三任指挥使名叫纪纲。

    相比于他的前两任,纪纲此人没有什么特别显赫的功绩,但也是朱棣手中最好用的刀。

    当年靖难成功,朱棣率兵入应天,进皇宫,诛杀建文旧臣及其亲属数万人,全都是纪纲一手督办的。

    相较于前三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按照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老老实实的上班,额外的事情啥也不干。

    说白了就是只求自保。

    朱棣正是因为深知塞哈智此人,所以才说此次弑君谋逆一事其实早有定论。

    意思就是说塞哈智其实已经查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是朱高燧买通了孟贤三人欲弑君谋逆,但塞哈智知道如果自己如实禀告,最终就会和他的三位前辈一样,成为皇帝手中杀人的刀。

    别看朱高燧是意欲弑君谋逆之人,但说到底,他还是朱棣的亲儿子。

    要知道,当年朱棣对朱高燧的偏爱可不少,朱高燧幼时朱棣对其很是宠爱,所以那时候的朱高燧恃宠而骄,经常做出不法之事。

    后来朱棣决定要迁都顺天,更是让朱高燧据守顺天府,并且责令顺天府周遭以及边关相关事务一律先交由朱高燧过目,然后再进行处理。

    由此可见,朱棣对朱高燧的偏爱并不少。

    所以,如果塞哈智真的学着他的三位前辈,把事情如实上报,最后事情就会落在他的身上。

    杀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哪怕只是曾经的,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

    乾清宫一片寂静,直至入夜。

    入夜之后,全城宵禁,但五城兵马司却在宵禁的时候出了皇宫,朝着赵王府而去。

    乾清宫中,朱棣靠坐在床上,朱高炽站在床边,看着被五城兵马司带进来的朱高燧。

    看到老爷子和大哥都在,再看看他们二人的表情,朱高燧大抵也知道是东窗事发了。

    ……

    “为什么?”

    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朱棣轻声开口,声音中充斥着满满失望的情绪。

    ……

    “您不知道吗?”

    沉默许久之后,朱高燧才缓缓开口。

    “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我是差在哪里了吗?”

    “监国理政比不过大哥,我认。”

    “领兵作战比不过二哥,我也认。”

    “但是凭什么?凭什么朱瞻墡一个毛头小子都可以,我不行?”

    ……

    朱棣闻言沉默,朱高炽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没想到,自己的三弟意欲弑父篡位的症结……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

    “你不服?”沉默许久之后,朱棣的失望之意更甚。

    “你有什么资格?”

    “我现在给你虎符,你敢带兵进入草原吗?你敢为了大明的安定不惜背负骂名,见人就杀,实行铁木真当年的车轮斩吗?”

    “这些都不论,在国库难支,大明内有天灾,外有战乱的情势下,你拿出一粒粮食支援了吗?”

    “你没有,你不仅没有,还试图勾结商人,试图以运输损耗为由,侵吞北征大军的粮草,以此牟利。”

    “你说你不服,你凭什么不服?”

    “你只见到了我重用瞻墡,你可曾见到了瞻墡为了大明都做了什么?”

    “你一个意欲弑君谋逆的人,却要和瞻墡这个为了大明的将来,却亲手断绝自己登基继位可能的人相比?”

    “你知不知道,经过北征一事,即便是瞻基、瞻墉不能登基继位,这皇位也轮不到瞻墡了。”

    “你知道吗?你不知道,但不是你真的不知道,而是你知道,却因为自己的私欲选择自欺欺人,选择了你认为的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