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馒头榨菜,我竟被黄袍加身 » 第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牛用贤带着两个随从,从侧门走进了李府。

    以他的八品官位,还不够秀才老爷家开中门迎接,想到这一点,牛县丞就有点生气,真他娘的不当人子!

    “李世侄,这王二生性狡诈,若是大队官兵来剿,他便躲入县城外的深山沟壑之中,若是官兵退去,他便出来为祸乡里,杀戮百姓!”

    见到李轩之后,牛用贤坐在首位,大大咧咧地说道,“我与马县令商议过,城里的大户人家,均需出银六百两!”

    “不然城破之日,别说银子了,就连性命,都保不得!”

    李轩笑了起来:“牛大人,方才不是五百两么,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涨到了六百两?”

    这物价,比津巴布韦币涨得还厉害啊!

    牛用贤心想,老子不爽,可以吗?

    但想归想,他嘴里还是慢悠悠地说道:“白水县城,年久失修,需征用三百民夫修缮城墙,王二聚众数千人,又需征召至少六百民夫守卫城墙!”

    “李世侄,这九百人,每日都需吃喝拉撒,花费的银子,不低于一百两!”

    “一户六百两,多吗?不多!银子,可没有命重要啊!”

    话里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李轩沉吟片刻:“敢问牛大人,这九百人,可有工钱,或者赏银?”

    牛用贤笑了起来:“如今粮价飞涨,连吃饭的银子都不够呢,还要什么赏银、工钱?李世侄,今日你若不交银子,这九百人没有饭吃,闹腾起来,冲了你的宅子,可别怪老夫言之不预也!”

    这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的节奏啊!

    看着满脸阴笑的牛用贤,李轩叹了口气,果然是一物降一物!

    对方虽然拿自己这个秀才老爷没有半点办法,但阴招一使,让那九百个民夫来自己府中闹事,法不责众,自己同样拿民夫们没有半点办法!

    所谓鸡吃虫、虫吃棒、棒打老虎、老虎吃鸡!

    这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自己没有系统的情况下!

    现在,自己是系统之子,拥有着馒头、榨菜和羊肉这样的大杀器,只需要去收割一点点声望值就行了!

    “牛大人,关中大旱,饥民无数,上天有好生之德,与其出银子,不如出粮食,那九百人的吃喝拉撒,不如由晚生来负责吧。”

    李轩叹道,“晚生家里的府库中,有数世积累下来的万石粮食,如今乱民四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钱出粮,襄助守城一事,晚生自当一肩担之!”

    啥?!

    万石粮食拿去喂狗……嗯,饥民?

    明朝一石是120明斤,相当于后世的140斤左右,一万石,就是140万斤,整整700吨!

    听到这些话,牛用贤整个人都傻了,脑袋嗡嗡的,他宦海沉浮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愚蠢之人!

    这傻X是怎么考上秀才的?

    “贤侄……”

    半晌之后,牛用贤才喃喃道,“贤侄高义啊!有古孟尝之遗风!那……我这就叫人来贤侄府中搬那万石存粮!”

    李轩微微一笑:“且慢!”

    “贤侄可是后悔了?老夫还以为贤侄一心为公,没曾想,也是个沽名钓誉之人!”

    牛用贤的脸上,露出讥笑之色。

    心想,这小子果然是在忽悠咱家,那得好好讥讽几句,再让他吐出六百两银子来!

    李轩看向牛用贤,缓缓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牛大人,这万石粮食于我来说,不过小事一桩,但师出无名,会让全县父老看了笑话,我听闻,捐粮捐资,均可得官,不知牛大人和马县令是个什么章程?”

    得!

    原来是要官来了!

    大明朝从弘治年间(1488到1505年)开始,就可以纳银得官,四十两就能成为“义官”!

    后来更是大开捐官之道,上到一品大员,下到九品芝麻小官,都可以用银子和粮食买到,统称为“义官”。

    但“义官”在官职体系里,称作散官,有官无职,类似于“享受同等政治待遇”这个样子。

    也可用二百五十石粮食,捐个国子监生,称为“纳贡”,等着朝廷放实职出来,这也是“二百五官”的由来。

    牛用贤哈哈大笑。

    这李轩是个秀才,真捐了万石粮食出来,报上朝廷,倒也是道政绩。

    若是运气好,能纳个中散大夫(正五品上),运气不好,也能纳个朝议大夫(正五品下)。

    但这些“二百五官”,就算是正一品的光禄大夫,也是有官无职,有官无权,屁用都没有!

    “李世侄,老夫定向朝廷,上报你的善举,力争纳个中散大夫,你看可好?”

    李轩摇了摇头:“晚生对散官没有兴趣,倒想将这九百民夫,编成团练营,晚生担任那团练使,务必将这些粮食,挨个送到这些民夫手中,不让某些不法之徒,在中间上下其手!”

    团练,是中国古代的民兵制度,从唐朝上元二年(675)开始设置,宋、明皆有州、县团练使,比如苏东坡,就曾担任过黄州团练使,当然,最出名的,是两百多年后的曾国藩湘军。

    牛用贤转了转眼珠子,心想,就一个民夫头目,也能称作团练使?

    既然这小子严防死守,不让自己从中渔利,那就用这件事,来彻底搞死这小子!

    团练一成,只要那王二一天不灭,他李家就得喂养这九百民夫一天!

    吃,都能把他李家吃到家破人亡!

    跟老夫斗?

    小子,你还嫩着呢!

    牛用贤拈须微笑:“这县里的团练一事,正好归老夫所管,既然贤侄如此公忠体国,那老夫就允了!从今日起,你便是咱们白水县的民营团练使,相关的文书,我会及时上报府里。”

    李轩拱了拱手:“那就有劳牛大人了!”

    “无妨……无妨!”

    牛用贤笑道,“那老夫就不打扰贤侄了,明日一早,那九百民夫,就将嗷嗷待哺,贤侄,若是你有所延误,激发民变,那老夫也只能秉公办理了!”

    说完,转头就走,连声告辞都懒得再说。

    经过李府侧门时,牛县丞停下脚步,看着门上的雕梁,笑道:“这宅子,用不了多久,就该姓牛了!”

    送走牛用贤后,一直守在旁边没有开口的李富贵,立即上前小声说道:“少爷,我家哪里来的万石粮食?”

    李轩微微一笑:“我骗他的!”

    李富贵大惊:“少爷,这可是欺官啊,要杀头的!”

    李轩拍了拍他的肩膀:“富贵叔,如今乱民四起,兵荒马乱,就算我不欺官,也会被这些官员,吃干抹净!那城外王二,转眼便至,我手中有这九百民壮,便有一分自保之力!”

    李富贵苦着脸:“可是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粮食……”

    李轩笑道:“富贵叔,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你在家里准备好一栋临街开门的房舍,将这房舍的门,都用铁锁关起来,窗户用木板全部钉死,不能透光,再在房间里,放上五个陶瓷缸子,以及三十个大箩筐便是!”

    说完,他就出了李府,在县城里逛了一大圈,太阳下山时,才悠闲地走回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