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宁郎毒计安天下 » 第54章 唇枪舌剑

第54章 唇枪舌剑

    “孔明,你欺人太甚!”

    与虞翻交好的步骘当即站出来,指责诸葛亮。

    而诸葛亮回首一看,假意上前问好。

    “原来是子山兄,失敬失敬。”

    可步骘却丝毫不领情,步步紧逼诸葛亮。

    “难道先生想效仿苏秦与张仪,鼓动如簧之舌来游说我东吴吗?”

    然而,步骘的步步紧逼也正中诸葛亮下怀。

    “子山兄以为苏秦与张仪仅仅是说客吗?”

    诸葛亮一句反问顿时让步骘语塞,只好转头不语。

    见此,诸葛亮轻蔑一笑,继续说道。

    “岂不知他二人是真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

    “二人皆有匡扶国家之大智大勇,非比那欺弱怕强,苟安避祸之人。”

    此时,看着诸葛亮锋利的眼神,步骘心中已隐约感觉不妙。

    “君等未见曹操一兵一卒,便闻风丧胆,畏惧请降,如此还敢嘲笑苏秦与张仪,当真可笑。”

    步骘反被诸葛亮逼到墙角,幸亏有薛综又接上解围。

    “请问孔明以曹操为何等人也?”

    诸葛亮毫不犹豫,当即回道。

    “曹操自然乃汉贼也,又何必多问?”

    薛综也一撸袖袍,眉飞色舞。

    “公言差矣,汉祚至今,天数将终,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万众归心。”

    “而刘玄德不识天时,以卵击石,安得不败?”

    话音刚落,诸葛亮顿时眉头一皱,怒斥道。

    “薛敬文!汝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

    “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今曹操祖宗皆为汉臣,世食汉禄,子孙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不是汉贼,又是什么?!”

    诸葛亮字字见血,可不远处的薛综却不为所动。

    “此等国贼,本应天下共诛之,天下共讨之!”

    “而公等身为汉臣,却在此为曹贼张目,岂不是无君无父之人!”

    言罢,诸葛亮便猛的伸手,当即指向薛综。

    而薛综也被怼的无话可说,只能恼怒的看着诸葛亮。

    见状,陆绩也不甘示弱,徐徐开口说道。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为相国曹参之后,刘玄德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世人只知其为织席贩屡之徒,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陆绩言罢,便仰头大笑,尽是不屑。

    而诸葛亮转身也一同大笑,随后又故意向鲁肃问道。

    “鲁大人,此公莫非就是当年袁术席间盗橘子的陆郎,陆公纪?”

    听到诸葛亮竟要掀自己老底,陆绩的脸色也顿时垮了下来。

    诸葛亮则是生怕陆绩跑路,连忙来到其身前,缓缓说道。

    “请安坐,听我一言。”

    陆绩虽并未坐下,但却并未逃脱,见此诸葛亮也并不在意。

    “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而今曹操乃专权横行,欺凌君主,不但蔑视皇帝,亦蔑视祖宗。”

    诸葛亮还未说完,陆绩便连忙远离,但也导致了诸葛亮直接将矛头对准众人。

    “其不为汉室之乱臣,亦为曹氏家族之叛逆,刘皇叔乃堂堂帝胄,当今天子按宗谱赐爵,亲口称其皇叔,何谓无可稽考?”

    “且高祖出身亭长而终得天下,织席贩屡又有何耻辱可言?”

    “公乃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此言一出,陆绩也是被气的吹眉瞪眼。

    而见状,严畯也跳出来,悠悠说道。

    “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诸公不必与之计较。”

    “请问孔明先生,治何经典?”

    可不曾想,诸葛亮连头都没回,随意回道。

    “我从不做那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学问。”

    “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兴邦安业毫无关系。”

    显然,诸葛亮此时已经杀疯了,无论是谁来都得被骂上两句。

    “自古以来的大贤们,也未必治什么经典。”

    “商汤的宰相伊尹当初也不过是个种地的奴隶,兴周的姜子牙曾做渭水垂钓之渔夫,至于后世张良与陈平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没听说他们治什么经典。”

    “可叹如今书生们张口经典,闭口古训,整日忙碌于笔砚之间,我看这些人恐怕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

    严畯被说的哑口无言,只得悻悻闭上了嘴。

    “听公之言,口气甚大,未必有真才实学,恐为天下儒者所笑耳!”

    程秉徐徐起身,欲要与诸葛亮再比口舌。

    而诸葛亮也当即起身来到程秉身旁,沉声说道。

    “既然说起儒者,那汝可知儒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别吗?”

    紧接着,还不等程秉回话,诸葛亮又自顾自的说道。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既能恩泽于当世,又可流芳于后世。”

    “而小人之儒则不同,专攻笔墨纸砚,只会雕虫小技;可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

    “试看杨雄,才华横溢,修辞作赋名盖一时。然而奸贼王莽篡汉,他不顾廉耻,屈膝投靠,最后落得个自缢的下场。”

    “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亮知德枢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读过兄长‘周易’摘抄之大作,可但愿兄长能做君子大儒,忠君爱国。”

    “切勿效仿杨雄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万代之骂名呐!”

    诸葛亮看似劝诫,实则威胁,引的众人又是纷纷驳斥。

    正当此时,一个须髯花白的老将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制止了底下众人。

    “汝等舌战可以休矣,孔明先生乃当世奇才,汝等以唇舌围攻,大非敬客之礼!”

    “眼下大敌当前,君等不思退兵之策,却像小儿斗嘴,成何体统?!”

    老将一顿训斥,可底下众人却无一人胆敢反驳。

    见众人老实后,那老将才冷哼一声,转头恭敬的行礼,问候诸葛亮。

    “孔明先生。”

    而诸葛亮自然也恭敬回礼,拱手说道。

    “黄老将军。”

    二人一番寒暄后,黄盖也是亲切的对诸葛亮说道。

    “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同此辈辩论有何益处,不如将先生高见说于我家主公。”

    “孙刘两家联手抗曹,方为正经大事。”

    “老将军说的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