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宁郎毒计安天下 » 第51章 卧龙入江

第51章 卧龙入江

    “主公!”

    “赵云之罪,万死犹轻!”

    此时,赵云一身白袍银甲已全部染血,脸上也是一块块已经凝结的血痂。

    “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能怀抱公子,突出重围。”

    赵云一脸悲痛,心中万分自责。

    “子龙快起。”

    刘备连忙上前搀扶,真切的看着赵云。

    “云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才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时又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

    话音刚落,一旁身为阿斗的亲生母亲甘夫人赶忙从赵云怀里抱过阿斗,细细探查。

    在发现只是困乏入睡后,几人才松了一口气。

    “为这孺子,几乎损我一员上将!”

    紧接着,刘备便将阿斗往地上一摔,眼见就要撞地,幸亏赵云眼疾手快接住了阿斗。

    可襁褓中的阿斗此时也被惊醒,大声哭叫起来。

    “云虽肝脑涂地,主公之恩不能报也!”

    “主公,请速速离开此地,追兵已至当阳桥!”

    闻言,刘备当即瞳孔一缩,决然说道。

    “不行,我怎能弃翼德不顾!”

    见刘备仍不愿走,一旁的简雍也连忙说道。

    “主公你若死,那谁还来中兴汉室?!”

    眼见刘备不为所动,身旁的糜竺也赶忙开口劝道。

    “主公,若你此时白白送死,还怎么对得起翼德将军?!”

    众人纷纷劝导,刘备自己也明白在这是当下唯一的方法,纵使此时他心中万般不舍,可还是无奈颔首说道。

    “走!”

    ……

    待张飞身死后,曹操又是一脸感慨的对身旁的宁澈说道。

    “子旭啊,你说这刘备何德何能可以坐拥如此猛将,并且还让其那般忠心耿耿?”

    宁澈神色淡然,轻摇羽扇,徐徐回道。

    “丞相,刘备此人无论是真心仁还是假意德,他所行之事也确实皆合仁德,君子论迹不论心,在天下人眼中,刘备就是大仁大德之人,这便是人和。”

    闻言,曹操若有所思的抚髯点头,随后又向宁澈问道。

    “刘备占人和,那我曹孟德占了什么?”

    而宁澈神色坦然,拱手回道。

    “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占自然是天时。”

    随后,还不等曹操回话,宁澈又娓娓说道。

    “丞相,天色已晚,可以鸣金收兵了。”

    曹操听后,转身疑惑的看向宁澈,沉声问道。

    “子旭此言,莫不是打算放了刘备?”

    宁澈微微摇头否认,缓缓开口回道。

    “张飞以命相战,拖延已久,而此地也与江夏相距不远,刘备也定当早已逃窜。”

    “当然,保险起见,丞相可再派精兵过桥追赶。”

    闻言,曹操眸光涌动,徐徐开口说道。

    “夏侯恩。”

    “在!”

    “命你领三千铁骑追赶刘备,生死不论!”

    “是!”

    ……

    数日后,江夏。

    在张飞与赵云等人的拼死保护下,刘备也是成功再脱险境,到刘琦处避难。

    此时,刘备与诸葛亮以及刘琦三人正同行于江边,相谈正欢。

    正当此时,一个士卒神色匆匆的上前禀告。

    “主公,东吴孙权派鲁肃前来吊丧,船已靠岸!”

    闻言,三人神色皆是一变。

    随后,诸葛亮当即起身,沉声自语。

    “鲁肃,鲁子敬?!”

    见状,刘备也不禁问道。

    “先生可是识得此人?”

    诸葛亮眉头紧皱,轻声回道。

    “不,可此人大名,亮已如雷贯耳。”

    “在江东一众文武中,武将之首非周瑜莫属,文臣之首当属老臣张昭,除此之外的第三人便是鲁肃。”

    “据亮兄长所言,今后能领袖群贤的,只怕还是这个鲁子敬。”

    接着,诸葛亮神情凝重,徐徐踱步向刘琦问道。

    “当年孙策阵亡时,襄阳可曾派人前往吊丧?”

    刘琦摇了摇头,沉声回道。

    “江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怎能通庆典吊丧之礼呢?”

    听罢,诸葛亮缓缓坐了下来,轻声说道。

    “如此看来,鲁肃此番前来,名曰吊丧,实为探听军情,欲要联兵抗曹!”

    “天幸鲁肃来此,亮愿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孙曹两军互相吞并。”

    话音刚落,刘备便立马连忙出声。

    “先生万万不可,此行风险实在过大,稍有不慎,先生便会有性命之忧!”

    “如今三弟已逝,军师若再出什么意外,这可叫我怎么活?!”

    一旁的刘琦也赶忙点头,可诸葛亮却不为所动,直言道。

    “主公与公子所忧,亮自然知晓,可此行收益远大于分险。”

    “若南军胜,则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等可顺势以取江东!”

    言罢,诸葛亮见刘备与刘琦二人仍是沉默不语,便闻言开口说道。

    “主公,公子。”

    “鲁肃既已前来,还是速速前去接待吧,以免有失礼数。”

    ……

    不多时,一处亭子内。

    诸葛亮,刘备,刘琦,鲁肃四人围坐石桌,气氛肃穆。

    一开口,鲁肃便是语出惊人。

    “不瞒各位,此番在下前来吊丧是假,打探军情是真。”

    闻言,诸葛亮便对鲁肃刮目相看,徐徐说道。

    “了不起,足下如此以诚待人,举世罕见。”

    鲁肃微微摇头,面带笑意的看向诸葛亮,轻声说道。

    “想必足下便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

    随后,鲁肃徐徐起身,对着诸葛亮拱手躬身说道。

    “在下鲁肃鲁子敬,久仰先生大名。”

    见此,诸葛亮也是起身缓缓一拜,不失礼数。

    紧接着,鲁肃又开口说道。

    “风闻阁下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单凭一条肉舌头也能杀人,无奈在下嘴拙,在阁下面前也只好句句实话。”

    “好在这千言万语,也不如实话管用。”

    鲁肃三言两语间,便让诸葛亮觉得此人果然名不虚传。

    一番吹捧打探后,几人也不再绕弯子。

    “我江东六郡之地,天险民丰,兵精粮足,你们为何不投江东,与我家主公联合抗曹呢?”

    鲁肃眉头紧皱,沉声问道。

    而诸葛亮等的就是这句话,故作疑惑道。

    “子敬,你方才说什么?”

    见状,鲁肃也自然明白诸葛亮在装傻,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

    “孔明啊,当下之计,除了孙刘联手之外,你我两家还有别的活路吗?”

    见鲁肃上钩,诸葛亮也是不再掩饰。

    “既如此,那便由我随你过江。”

    闻言,鲁肃有些难以置信,转头又看向刘备,待其点头后,才相信诸葛亮愿意以身犯险。

    “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