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宁郎毒计安天下 » 第45章 声名鹊起

第45章 声名鹊起

    一路上,夏侯惇穷追不舍,可奈何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几人仓皇跑入樊城,而后灰溜溜的带人无功而返。

    次日,曹营。

    夏侯惇在一众诧异的目光中,向曹操讲述了自己所见的全部。

    听罢,曹操也无奈的扶额摆手,示意夏侯惇退下,随后沉声说道。

    “这刘备当真是命不该绝,先生考虑的如此周到竟然还让他跑了。”

    一旁的宁澈同样无奈,虽然一开始就没觉得能这么轻易拿下刘备,但这脱险的方式也还是超乎了宁澈的意料。

    而底下的众人也纷纷点头,理解了曹操为何那般视刘备为心腹大患。

    “也罢,传令,催动三军,再灭樊城便好。”

    闻言,宁澈却不与其他人一样默认赞同,而是上前出言阻止。

    “丞相今兴义师,取荆襄皆为百姓,今初至襄阳,还是需先收买人心。”

    “刘备已带百姓入樊城,不如先招降刘备,若其不降,则也可见丞相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不战自定。”

    言罢,曹操等人也是连连点头,可其随即又沉声问道。

    “此计可行,不过,谁可为使呢?”

    “丞相,我军之中有一人与刘备至厚,可做说客。”

    看着宁澈一脸淡然的模样,曹操也不觉得宁澈在开玩笑,又疑惑问道。

    “何人与刘备至厚呐?”

    “徐庶,徐元直。”

    宁澈话音刚落,曹操便连连摆手拒绝,底下众人闻言也都面带惊色的看着宁澈。

    “不可,不可。”

    “徐元直都不曾为我设过一计,若是他去,恐不复回啊!”

    闻言,宁澈自信一笑,拱手回道。

    “丞相且放心,徐元直素爱颜面,如不回,自然贻笑于人,成与不成,其定会返回。”

    曹操听后也是颔首沉思,片刻后才勉强同意了宁澈的提议。

    “好,就依先生所言,命徐元直即刻起程。”

    ……

    不多时,樊城。

    “使君!”

    见徐庶前来,刘备顿时一扫脸上阴霾,喜笑颜开。

    “元直从天而降,备如久旱逢得甘霖呐!”

    “备心中实感欣慰!”

    看着一脸关切的刘备和诸葛亮,徐庶也温言说道。

    “水镜先生早有预言,使君若得卧龙便可安天下,此战莫要放在心上。”

    闻言,刘备面色顿时一僵,就连一旁的诸葛亮也不禁低下了头。

    关羽几人也是相视一眼,垂头丧气。

    新野一战曹操虽然折损大军五万,但刘备这边也被宁澈设计打没了大半家底,最后更是被追的仓皇逃窜,险些折戟。

    如今,刘备麾下也仅剩下一万精兵,若想以此来面对曹操剩下的几十万大军,无疑是自寻死路。

    见状,徐庶也是长叹一声,惆怅说道。

    “此战若不是孔明计谋被一人看穿,否则曹操定会大败。”

    听罢,诸葛亮赶忙问道。

    “元直可知是何方神圣?”

    徐庶点了点头,缓缓回道。

    “乃是宁澈宁子旭。”

    闻言,众人皆眉头紧皱,诸葛亮更是不解的问道。

    “此人既有如此本领,为何我等都未听闻其名?”

    “若非此人,在下定能再烧去曹操十万精兵。”

    诸葛亮愤愤捶胸,死死记住了宁澈。

    见此,徐庶也无奈摇头,沉声说道。

    “此人原本只是一郎中,未投曹营前在袁绍麾下的许攸门下做门客,后被许攸妒害,才投身曹营。”

    “虽出身低微,但却有天纵奇才,曹操能在官渡大胜袁绍,此子当居首功。”

    言罢,刘备一脸郁闷,叹声说道。

    “如此大才竟然投身于曹操,当真是可惜。”

    一旁的张飞也神色轻蔑,不屑说道。

    “再有才有什么用,眼睛都不好使能厉害到哪去,依我看也就是运气好,其实压根比不上军师一半。”

    只有诸葛亮神情凝重,娓娓说道。

    “此番的确是亮考虑不周,本以为曹操麾下除郭嘉那几人外便再无能人,没想到竟然还有高手。”

    见此,刘备也是开口劝慰道。

    “军师莫要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此战也不过小败,不必挂齿。”

    接着,刘备又连忙转移话题,出声向徐庶问道。

    “元直此番前来,想必是受曹操所迫,不知所为何事?”

    闻言,徐庶又是一声长叹,语重心长的说道。

    “曹操让我前来劝降主公,这也不过只是想收买人心罢了。”

    “今曹操兵分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须另作计议啊!”

    言罢,诸葛亮也神色一正,凝重的附和说道。

    “元直之言有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而徐庶听罢,也点头赞同,微笑拱手说道。

    “好,今日得与诸位相聚,庶心愿已足,两军交战,不宜久留,庶先告辞了。”

    徐庶话音刚落,便欲要起身离去。

    见状,刘备赶忙拉住徐庶,诚恳说道。

    “元直既来,怎可再入虎狼之地?”

    而后,徐庶也是一脸无奈,苦笑说道。

    “使君,庶若不回,恐惹人笑矣。”

    “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庶虽身在曹营,但已发誓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出一谋。”

    “主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闻言,刘备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话留住徐庶,只能先行松开了手。

    “既如此,庶先告辞了。”

    见徐庶已起身离去,刘备几人也连忙起身相送。

    “元直珍重!”

    “诸位,告辞了!”

    ……

    待徐庶走后,诸葛亮又与刘备相言。

    “主公,应速弃樊城,去襄阳暂歇。”

    诸葛亮一脸凝重,沉声说道。

    闻言,刘备则眉头紧皱,徐徐说道。

    “新野和樊城的百姓相随我已久,怎忍分离啊!”

    刘备言罢,便哭丧着脸回到了房间内。

    “主公,带上百姓多有拖累,莫如命其自行逃命。”

    孙乾也上前出言相劝,一脸无奈。

    而刘备则依旧拒绝,连连摆手。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须知君轻而民贵呀!”

    这时,诸葛亮也紧随其后进来,再次开口。

    “主公,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者同去,不愿者留下。”

    而诸葛亮一言也让刘备眼睛一亮,一扫颓败。

    “便依军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