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五十九章 有后台的林妹妹会长成什么样?

第五十九章 有后台的林妹妹会长成什么样?

    林妹妹的母亲不但还活着,而且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呢。

    十余天前,李征入住荣国府当天,惦记着妹妹健康的贾政,连夜便忙忙的派了周瑞家的坐船直奔扬州。

    如今,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正被皇帝钦点了巡盐御史,在扬州巡察扬州盐道。

    周瑞家的到了扬州,急送上贾政书信,正解了林如海夫妇的愁容。

    原来几个月前,林如海派家人去榆林,试图再找到当时卖了神药给扬州客商的李征。

    那十多颗阿莫西林,将贾大小姐与林如海才三岁的嫡长子救了回来,不想刚两年又犯病了,请了名医依旧不顶用。

    林如海与贾大小姐中年得子,虽更偏爱女儿黛玉,但毕竟重视儿子,遂只好打发家人带了厚礼又去榆林。

    不多久,家仆返回,说是“李小官人”被锦衣卫缇骑给带走了。

    林如海绝望,咬着牙写了密信给皇帝,既是汇报扬州盐道问题所在,也是试图询问李征被锦衣卫缇骑带去了哪里。

    周瑞家的赶到一说,林如海如在梦中,连忙要打发妻子带着儿女先回金陵,又恐皇帝责罚,更怕李征如今爵封郡王不肯理睬。

    煎熬一两天,林如海壮着胆子又写了奏章给皇帝,等到皇帝得知此事,特下诏让他“携家回应天府休养一月”,便耽误了半月之久。

    安排好公务,林如海带着妻儿坐快船,今日一早才到金陵。

    他是一个忠君报国的清流官员,回行在后立即带着妻儿先去承天门叩首问圣躬安,皇帝得知,又叫他去文华殿对奏半个多时辰。

    故此等他们从荣国府后门求见,贾母一边哭着“心儿肝儿”的叫,一边命人赶快从后门迎接,一边派丫鬟去通报贾政。

    所以派人赶快从后门迎接,是如今荣府后门与王府后院就只隔着一道墙,荣府与王府后院梨香院之间还有一道便门,贾母担心女儿只记得那里有一道门,贸然闯进隔壁的王府后院去。

    而又通报给贾政贾赦,贾母之意是让儿子们试探着求一下,看看能不能请李征赐个药物。

    荣府忙作一团,丫鬟婆子们流水价似的往外迎,各院在家的急忙向荣禧堂汇聚。

    贾政得知,明白母亲之意,于是撩起衣摆跪着恳求:“大王,舍妹身子弱,自产了愚甥女、甥儿,身子骨日渐见差,前日得蒙大王赏赐,甥儿才缓过一口气来,舍妹却病倒了。这次回家探亲,也是微臣私自做主叫来,微臣什么也舍得,只求大王赐药一副。”

    贾赦也落了泪,跪着恳求道:“大王,我兄妹三个,自小便离不开。先公膝下倒是也还有几个女儿,家母膝下唯有这一个,只求大王恩赐,微臣粉身碎骨必定报答。”

    贾珍一看也连忙跪着,垂泪道:“大姑妈什么都好,只是身子骨不好,微臣恳求大王救命。”

    跟在一边的贾琏也急忙要跪着。

    李征笑道:“一家亲情,如此动人,我非铁石之心,岂能无动于衷。只是不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起来,此治病救人之事,我岂能不帮?”

    众人大喜,都磕了头站了起来。

    李征道:“病人长途奔波,心情又很激荡,你们先回去,只要安抚着休息半晌,到天香楼来便是。但凡有药,岂能吝啬?”

    众人急忙告罪要走,李征叫住贾琏道:“多日来费心了,我不好拿银子谢你。你随我来,有一个琉璃鱼缸,大约能有个几千几百两银子,却不能让你吃亏。”

    贾琏推辞不得,只好跟着到了别院小院里,但一见那“几千几百两银子”价值的玻璃鱼缸,他便一句:“大王,卖不出十万两,也能卖出五万两,微臣明日便去办!”

    怕能装百余斤清水的一个鱼缸,几千几百两银子谁能拿走?

    当时叫了十多人,贾琏找了粗布小心地裹着,发一声喊抬着急忙往荣禧堂走。

    这价值太高,他可不敢贪钱,还是交给王熙凤去估算个价格,好好找个有钱的王公卖个高价。

    贾琏心里打定主意,这钱他要拿一点回去,这是赏赐不能不要。

    此外再拿出个一万两两万两,把这王府再置办些桌椅。

    “再拿出几千两,郡王爱惜下苦之人,给他们一人一二两,剩下的要交还给鸳鸯。”贾琏盘算着,脚下轻快,连今夜去找什么人喝花酒心思都淡了。

    此时,林如海一家四口进得了荣府后门。

    他们从皇城过来,走的是正阳门街道,自然不必特意绕到荣宁街走正门进门。

    林如海长脸五柳髭须,一袭青衫,一顶幅巾,是个倜傥之人,先祖是国朝侯爵,恩袭了三代,到他这里自然没有了。

    但他是正经进士,太上皇钦点的探花,皇帝的心腹,进士及第后一直在科道效用,这几年才外放了扬州巡盐御史。

    妻贾敏,荣国府老太君嫡长女,已三旬年级,依旧美貌动人,只是瘦的很。

    都是为儿女煎熬的。

    贾敏怀抱才昏睡了的儿子,听到一阵哭声,紧接着脚步声杂乱,知道是府里的丫头们来迎接。

    于是,贾敏不管丈夫与刚睡醒又睡着了的儿子,手指戳着乖乖站在身边,十分是个文静淑女,才六岁多点的女儿林黛玉。

    小小瘦瘦白白净净的,满脸无辜之色的林妹妹偏着头一看。

    贾敏喝道:“万事我不怕你,只那小嘴留着情,外祖母家的姐姐妹妹们读书少,你大舅公家的二哥哥不爱读书,听说结亲的王家的女儿也不爱看书;你二舅公家的大哥早就走了,你嫂嫂想来是个不爱说话的妇道人家;你二舅公家的二哥哥还小,不知有多顽皮,必然也读书不如你,几个姐姐听说也是只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

    林妹妹眨眨眼,于是呢?

    贾敏冷笑着道:“我不知道你?一向体谅人,只是嘴巴刁钻。往后不论在金陵几日,你不可多说一个字,尤其读书的事;不可多走一步路,尤其学堂四周。若不然啊,仔细你的皮!”

    林妹妹扭着头,扁着嘴,别别扭扭伸着右腿在地上画圈,看着可委屈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