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港大时代 » 第57章 实业为先(求追读)

第57章 实业为先(求追读)

    “真的?东哥。”林浩宇与赵立明差点要扑在杨文东身上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当然,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吗?,我们现在赚到钱了,不花在家人身上,还能干吗?”

    “好,那我现在立刻回去寮房,告诉我阿爸阿妈。”林浩宇连忙说道,可突然又看到桌上的粘蝇板,顿时人都有点卡顿住了。

    杨文东摆摆手,说:“没事,这个事晚一天没什么影响,都去吧。”

    赵立明也立刻站起来,说:“好,我也立刻回去。”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对苏依依说:“依依,我们下午去附近找房子,大家都搬到正常的房子里。”

    穿越快到半年了,此刻他的工厂各种事情也都进入正轨,这也终于让他也放下心来,可以安心的让自己家人们住进砖房。

    赵立明与林浩宇都走后,杨文东带着苏依依,前往附近的住宅区。

    路上,苏依依说:“东哥,后面我们也能过上香港有钱人的生活了吗?”

    杨文东笑了笑,说:“以后可以,但现在还差远了,只能说,我们即将过上香港人正常偏上的生活了。”

    在现在的香港,能够住进砖房,哪怕是租的,再有电有自来水,还不是很缺钱的话,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50年代的香港,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英国鬼佬、一些从内地迁过来的有钱人,是社会财富的主流,极少群体掌握大量的财富。

    像杨文东这样创业成功的,也有,但数量极少,且其中大部分,本身也就是有钱人,比如包玉冈,从内地带来了十几万美元的财富。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资本家,说李嘉成是白手起家还真不为过,因为人类历史上,真正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苏依依点点头,说:“能这样我就真的很满足了。

    而且,你发达了之后,还照顾寮屋的人呢,还有就是立明与浩宇了。”

    杨文东笑说:“立明与浩宇是兄弟,小时候我们一起背靠背跟别人打架,现在这点算什么。

    寮屋那些人,我也会尽量给他们正式工作的,不过目前来看,我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是杯水车薪了。”

    “没事,这才半年,说不定几年后,东哥你就会与那个李~”苏依依皱眉说:“上次你说的那个做塑胶花的。”

    杨文东补充说:“李嘉成。”

    “对。”苏依依说:“上次看到一份报纸,说他是香港的塑胶花大王了,手下员工有7000人,在北角那边,有两栋工业大厦,天天在生产塑胶花,真是厉害。”

    “是厉害,我也希望早一点,我的工厂,能有7000人。”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香港工业在50年代的巅峰,真的就属李嘉成了,靠着一款塑胶花,带动香港接近千分之三的人直接就业,年利润高达数百万港元。

    这也是李嘉成未来成功的根基所在。

    可惜,他慧眼太强,看出香港制造业远比不上地产行业有钱景,于是后来就将全部精力放到地产上了。

    苏依依笑说:“有7000人的工厂,我都不敢想,阿妈炒菜估计都得忙疯掉了。”

    “你听说过皇帝的金锄头吗?”杨文东笑了笑,问。

    苏依依摇摇头,说:“没听过。”

    杨文东说:“古时候一些农民,好奇皇帝用什么种地,都猜测用金子做的锄头,你觉得对不对?”

    “不对吧?皇帝还需要种地?”苏依依反问。

    杨文东点点头,说:“对啊,你刚刚不也一样,我们都有7000人的工厂了,还会让你阿妈来做菜?”

    “是啊,我有点傻了。”苏依依有些小尴尬的说道。

    “不过,我会努力的,我想在未来,让比7000更多的人,来我的工厂。”杨文东随后又说道。

    虽然他也知道香港地产业的未来比实业强,他未来也必然会进入地产行业。

    不过,工厂实业方面他也不会放弃,甚至在未来十年内还是他的主流发展方向。

    不说什么专业分析,只看数据,就说香港未来的地产业,崛起也是在70年代了,华资崛起更是在80年代。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可市场的选择,说明地产行业在60年代或许有收益,但还是比不过各种实业的。

    整个60年代乃至70年代初,香港最知名的华人群体,都是各种“实业大王”、或者航运巨头。

    因此,实业为先,还是他给自己定的发展方向。

    .......

    如今杨文东也算有点钱,租房不是问题,但要找到几個空房在一起的,还是比较难的。

    询问一番后才知道,自今年开始,来香港的人更多了,导致租房价格上涨,空房也少了,甚至房价也都开始涨了。

    杨文东也大概知道,香港新一波的房地产牛市,即将开始了,虽然,对比七八十年代,也只是一头小牛。

    当天下午,二人没找到合适的房子。随后两天,又去问了不少家,最终,杨文东决定直接租了两间靠在一起的民房,算是小独栋别墅了。

    随后,赵立明及林浩宇的家人,也就搬了过来。

    四家人住两栋房子,也不拥挤。

    ......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6月,杨文东又花了不少钱注册了粘蝇板的专利。

    长兴灭害工厂的生意,也开始越来越好了。

    开厂半个月,杨文东算了下,净利润超过了1000港元,这也让他大方的在尖沙咀最豪华的酒店,请安永强及赵成光吃一顿大餐。

    “杨生,哈哈,生意兴隆啊。”赵成光带着安永强,一进包间,便大笑着说道。

    杨文东也是站了起来,笑说:“赵生也是一样,我的生意好,赵生、安生的生意也就都好了。”

    安永强也笑说:“对,我们三人,如今可是一起的。”

    “坐。”杨文东笑着说道。

    都入座后,三人自然是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品享美食,直到一个小时后,快吃完了。

    杨文东说:“两位,我叫你们过来,除了感谢这段时间的合作,还有另外两件事。”

    PS:今天上午开会,这一章晚了点,抱歉

    明天争三江,编辑也说可能性不大,但怎么着也要试试,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