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港大时代 » 第22章 发展供应

第22章 发展供应

    回到寮房后,杨文东看了看透过一人高屋顶,射进来的数道阳光,又看了下地面上还有一点的潮湿。

    顿时他更想搬离这里了,之前一个月,他资金不足,这种事也没办法,随着现在事业的希望越来越大,这种欲望越来越强了。

    将东西安置好后,杨文东来到了不远处赵立明的家里,他们家的木屋倒是比杨文东的要大一点,但情况也差不多。

    “你父母还是上班去了?”杨文东问道。

    赵立明点头,说:“对,他们上班去了,我让他们辞职跟我们一起,哪怕就是在家给我们做捕鼠筒,他们也不乐意。”

    “正常,要理解一点。”杨文东笑了笑,说:“他们有正当工作,担不起风险的,等以后你赚的钱非常多了,再说。”

    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现象,很多老板,都是因为没有工作,而被迫创业做小生意。

    那种在大公司、政府部门有稳定工作的,几乎不可能出来创业,就算真的做了,必然会面临着巨大的家庭阻力。

    赵家父母的工作,虽然也一般、很辛苦,每天都是797甚至更久,可在1958年的香港,能有一份稳定工作,就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赵立明说:“我也理解他们的想法,就是看他们太累了,我阿妈的眼睛都快不行了,可还是得去纺织厂上班。”

    “所以我们也得尽快赚到足够的钱了。”杨文东点点头。

    钱能解百愁,如果解不了,那就是钱还不够多。

    夸张点来说,一战二战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钱……

    赵立明问:“东哥,现在我们又接了6个货仓的业务,捕鼠设备就不够了,要不,我和浩宇去再做一点捕鼠筒。”

    杨文东摇头,说:“没必要,我们现在的精力,是应该在去布置陷阱、研究总结学习规律,还有就是认字识字。

    做捕鼠筒这种事,太费时间,没什么意义,之前是我们只能做这个,现在我们得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了。”

    赵立明问:“那我们找人来做,付工钱?”

    杨文东想了想,说:“这寮房内,最近一段时间,不是有不少人也一样跟着我们做捕鼠筒吗?这些人的情况你清楚不?”

    华人是一种学习能力非常强的群体,就比如,未来在东南亚,很多华人,都逐步成为当地的富豪,甚至掌握了小半个国家经济。

    寮房内大部分都是混的差的人,可看到别人靠着某样东西赚钱,小部分人,可能也会去研究,去模仿。

    赵立明回答:“是,我知道的就有3个人,其中还有一个,在上个星期,也跑去东菜场摆摊了,可能也是因为我们没去了。”

    “嗯,不错。”杨文东笑了笑,说:“走,我们去看看,如果他们做的好,我们直接买就行了。”

    “直接买?”赵立明想了想,说:“也是,这样也方便很多,就是价格?”

    “我来谈。”杨文东说道。

    赵立明也站起身来,说:“那我去带路。”

    “嗯,走。”杨文东跟在后面。

    香港的寮房,大部分都是建在山脚下的不平之地,因为平整的,早就被人占了。

    加上木制房的建设没有规划,小路充满沙石、脏水,各种竹竿、破旧电线横插房屋之间,挂着很多衣服、破布。

    也还好白天时分,大部分人都出去讨生活了,不然傍晚的时候,人挤人可以堪比后世上沪市南京路了。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地方,赵立明大声叫道:“阿杜?出来,东哥来了。”

    不一会后,一名精瘦少年走了出来,看到杨文东后,立刻面带笑容,说:“东哥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听说,你最近也混的不错了。”杨文东笑说道。

    阿杜尴尬说:“东哥,你也别笑话我了,我也是找不到活了,才偷偷学了你的捕鼠筒,也想着去赚点。”

    杨文东在边上找了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做了下来,笑问:“听说你还去摆摊了几天,怎么后来又不去了?”

    阿杜回答道:“在那边摆摊,一天要半块钱费用,我三天卖了2个捕鼠筒,亏死了,就做不下去了。”

    在旁边的赵立明笑了笑,拍了下阿杜肩膀,说:“你以为东哥只是靠捕鼠筒赚钱啊?。”

    阿杜汗颜说:“是啊,我也发现,我太不会说话了。”

    “这是天生的,想改可不容易。”杨文东笑了笑。

    他前世从小就能说会道,可以直接上台做主持,可大部分人,是没这个能力的,甚至花长时间锻炼都不行。

    这玩意,似乎就跟艺术一样,靠天赋。

    阿杜问:“东哥,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杨文东没直接回答,反问:“你这边还有这么多竹子,也就是还在做捕鼠筒,做了给谁?”

    阿杜回答:“我做一些,给前几天摆摊的时候,在东菜场一些卖菜的,他们卖菜的时候,顺带卖一点。”

    “有点小聪明。”杨文东点点头,问:“卖给他们多少一个?”

    阿杜竖起两根手指,说:“2毛。”

    “嗯,还行。”杨文东又说:“那卖给我们一些怎么样?”

    阿杜大喜,说:“好啊,东哥你要几个?”

    “不是几个,是几百个。”杨文东说。

    “几百个?”阿杜有些不可置信。

    杨文东伸开右手,又说:“不过,我只能给你5分钱一个。”

    “5分?”阿杜脸上的开心表情,消失了,说:“东哥,你这杀价也太狠了吧?”

    “做不做随你,别忘了我先做捕鼠筒的,它的成本,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杨文东笑说道。

    后山的竹子来自于废旧建筑材料,数量几乎无穷无尽,捕鼠筒的唯一成本就是人工,按照他们之前的经验,一个人,差不多一天能做30个。

    而寮房这边,想一天赚1.5元,可是得非常辛苦才行,远比做捕鼠筒累多了。

    阿杜说:“再加一分钱,一天多三毛,我去吃碗云吞面也好啊。”

    “那不行,到底能不能赚钱你自己清楚。”杨文东丝毫不肯让步。

    “那好。”阿杜思考了一会,答应下来。

    杨文东点点头,说:“行,那我们今天先拿走一些,立明,钱当场结清。”

    赵立明笑说:“好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