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逆袭:第一权臣 » 第07章: 入学考试

第07章: 入学考试

    出了茶馆,四下静悄悄。

    联想起这几日的事情。

    陆景安凝声道:“今日不是意外,我怀疑是苏家内部有人故意作梗,往堂叔的茶中下了使人情绪狂躁的药物。”

    铁锤脸上失去血色:“苏家…为什么要那么做?”

    “应该不全然是苏家手笔,”陆承业听后先是一愣,然后苦笑着摇摇头:“更像是那位喜欢躲在暗处使阴招的虞夫人。”

    “虞夫人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当年要不是你奶留了心眼及时赶到家,只怕你娘临盆时你们母子就一失两命了。”

    虞夫人?

    陆景安从记忆中捕捉到熟悉的字眼,这件事情他倒是有印象。

    这具身体还小的时候,苏容娘就多次提及。似乎就是因为虞氏,苏容娘夫妇才会逼得远走他乡。

    那苏容娘夫妇之死还有缺失的记忆,会不会也和她有关系呢?

    陆景安想了想,不禁多问了几句有关于苏家和虞夫人的事情。可惜陆承业平日一心只读圣贤书,知道的并不多。

    思来想去,陆景安和铁锤决定一同到苏府外面,向常年在苏府外讨饭的乞丐打听一二。

    听说要打听苏家,乞丐顿时一拍大腿同意了,喋喋不休地谈论起来。

    苏氏在宁县是有名的乡绅士族之一。

    所谓乡绅士族,即代表这批人中有赋闲或解职退休归乡的前任官吏、有考取但未入仕或落第的士子、也有经商收租的族人。

    苏氏祖上三代曾出过一位官居四品的京官,后来族中弟子霸占良田被一纸告上京,自此苏氏一蹶不振。直到苏珉盛考中举人,这一代才再次复起。

    十几年前,苏举人会试落榜妻女病逝。双重打击下再也无心科举,转而去族学任教。

    近些年,族中有几名弟子考取了功名。苏举人名声大噪,旁人认定他教导有方,纷纷将家中子弟送去。

    许是为了不有失偏薄,苏氏每年只向外招收二十名学子。

    乞丐不带喘气的说完,然后看着陆景安道:“对了,苏家族长见苏举人没有续弦的打算就提出让他过嗣,后来选中了四房三老爷的次子苏文畅。”

    陆景安了然。

    别说古人对延续宗嗣的想法根深蒂固,连现代都有一群七大姑八大姨天天催要孩子。看来当年苏容娘脱宗断亲的消息被封锁了,苏家只对外宣称母女病逝。

    乞丐眼珠一转,欲说不说。

    陆景安拿出五十文钱放在他手上,他顿时喜笑颜开地道:“现在西区的苏氏药铺归苏文畅的妻子虞氏管理,虞氏育有两子…”

    乞丐又徐徐讲了些苏家的过往。

    什么爱恨情仇,不孝子孙等传闻都拿出来说,最后如愿以偿拿着一百文钱走人。

    铁锤眼巴巴地看着对方的背影,迟疑道:“他不会是编的吧?”

    “不会。”

    陆景安:“这种乞丐流转多地,平日最喜欢在大家族的门前讨口饭吃。”

    隔墙右耳,说的就是他们。

    有些混得好的乞丐被称作“暗桩子”,深得官府的赏识。打个比喻“暗桩子”就是现代商场里的监控摄像头。

    陆景安眼里划过一丝冷意。

    从何首乌中毒到让陆承业失手伤人,虞氏安排了那么多场戏,只是想除掉陆家。

    不,准确来说是除掉他。

    陆家是被他连累。

    既然如此,他还非要去苏家族学不可了!

    “走吧大哥!”

    “再过几日苏家要招生了,我得回去温习功课。”

    铁锤愣在原地,过了几秒才忙追上陆景安的脚步。

    夕阳西下,两人的影子被无限拉长

    ……

    转眼,七日期限已至。

    孟管事兴致勃勃地上门讨债。

    料想到陆家跪地求饶的场景,他就热血沸腾。嘿,要是公子玩腻了那两个小美人…

    说不定就轮到他享福了!

    刚一踏进门,浓郁的药香便迎面扑来。

    孟管事觉得古怪,清了清嗓子:“你们家钱凑齐了没?”

    “自然。”

    “孟管事也该把欠款字据还给我们。”陆景安将一份写好的文书递过去,“按个手印,今日之后互不相欠。”

    七天六十两?孟管事瞪大眼睛,倒抽一口凉气,深深怀疑陆家老小全都疯了!失声道:“怎么可能?!”

    “分文不少。”

    周氏将银子一锭锭得拿出来数。

    白花花,银灿灿绝对假不了!

    孟管事这回是真的惊掉下巴,死盯着那袋银子,一脸不可置信。

    半响,才沉着脸在文书上按下手印。

    周氏死死盯着他的手印,确认后啪得将银子丢进他的怀里:“喏,六十两银子。”

    苏管事气得牙痒痒,满腹怨气又无可奈何。快到手的鱼儿溜走了,公子肯定会拿他出气,他恨恨地看陆家一眼,扭头离开。

    总算是银货两讫。

    陆老爷子看向老妻,两人心里一松。

    “多亏有虎子!不然…这个家就垮了。”陆二叔感叹道,谁能想到他的一念之差会救了自己的儿女。

    李氏不能再同意了,对着公婆小声道:“家里还完孟家的账,还剩下多少银子?”

    “六两银子。”

    陆老爷子摸着胡须,道:“我看公中留下三两,剩下的都给虎子。”

    周氏瞪了丈夫一眼,以为她会私吞了不成:“你要进城读书,肯定少不了花销。”

    “这多出的五两银子收好了,剩下的钱我做主交进公中。要是需要在城里住下也别省着,要是缺什么就让你大哥和家里说。”

    周氏絮絮叨地交代着。

    陆景安也不嫌烦,不时点头答应。

    有了两门赚钱的手艺,周氏也不可再抠搜。吩咐二妮煮了好几个鸡蛋,又买了点肉沫、蒸了几个白面大馒头。

    陆景安第一次在异世尝到了肉味。虽然是有点腥膻,再说就都是泪了。

    谁让他奶抠呢!

    饱饭一顿后,陆景安花了五文钱和铁锤坐上了牛车,随即静下心读起了陆承业批注过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这几日有陆承业这位秀才的教导,他像吸饱水分的海绵一样,水平突飞猛进。

    两人按照旧例进城。

    苏氏的族学开在僻静的春花巷。

    巷子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不难看出,大家为了读好书的积极性。

    陆景安上前排队报名,手里拿着验身帖。

    验身帖好比现代的身份证,只不过材质是白布,两个手掌并列的长宽。上面写有个人姓名、年龄、籍贯、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等项,记录得相当的细致。

    等轮到陆景安时,管事先核对完一遍信息,再确认担保人。两项通过后接着搜身,最后再三确保考生不夹带藏私才会放人。

    进门后,书童带着他到所属房间。

    房间内大约有三十名考生,每人桌上都摆放了笔墨纸砚。

    陆景安坐到自己的位号上。

    大约一刻钟左右,族学的先生开始发放试卷。考试分为上下两场,共有两题。

    陆景安翻开卷子。

    第一题选自《论语》。

    题目只有八个大字:“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后桌的考生倒抽一口气,陆景安自己也愣了几秒,细细回想才记起原文。

    原来是取自《颜渊篇》。

    这篇中鲁哀公问如何应对饥荒与财政不足,有若建议征收土地税。鲁哀公质疑此举是否可行,有若则认为国家富裕与百姓富裕息息相关。

    答题的方式是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并不是后世熟知的八股文,并没有过多局限。

    陆景安想了想在纸上写下:民无信不立,君无信不丽。

    有了解题的思路,后面就容易多了。

    陆景安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

    大致就是忠信为国家之基石,应补充官民信任,以免国家衰败。

    圣人言信任至关重要,人民信赖为国家根本。若忠信立,则国家可利;若信用丧失,则国家难以立足。

    国富民不一定强,民富国不一定强。

    要在国与民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但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还需要统治阶级有极高的道德水准。

    写到最后,陆景安只觉得手腕发酸。他检查了两遍,才满意地交卷。

    两场考试之间,有五分钟左右可以闭目养神。这期间有几个考生或许是压力大了,又或是自觉答错题,忽然失声痛哭起来,最后都被请了出去。

    第二轮考试就简单多了,考生只需要有极好的记忆力把四书中选中的内容默写出来即可。

    陆景安这下有八成把握可以进族学了,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