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美丽花开 » 第六十九章 考察地势,怀珠抱玉。

第六十九章 考察地势,怀珠抱玉。

    画面回到了李义诚一行人。他们吃完早饭,开着车,直奔湖西的那片地。

    一行人下车后,李义诚讲着他建筑的理念设想:林中,不可砍伐一树一木,要引材利用,将阻碍建筑的树木进行合理移植。在温泉这一片,将开发成天然质朴的复古汤池,和周围的山水融合成一体。建筑群以四合院为基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高低错落。

    所有的建筑式样要跟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将地势地貌最合理的利用;院落与院落之间,曲径通幽,散而不乱;可在高处建些中国古代北方气质的亭台楼宇,整个建筑要隐藏在大山之中,呈现出跟青山风景一致的恢弘大气、肃然伟岸的具有北方地域特性的粗犷风格。

    李义诚带着一行人在周围仔细地勘察,都兴奋不已。他对建筑的要求很高,不仅对周围环境的契合度要求完美,而且将地质地貌对建筑的影响也让专家充分考虑,达到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的高度。

    李义诚正在跟罗毅、陈教授等人指点山林、高谈阔论中,慕容琴散着步,来到李义诚跟前。李义诚看到慕容琴,喜从相生,赶紧给一行人介绍慕容琴,恭维到在中国古典建筑美学方面一定要请教慕容大师,如果达不到他的审美要求不能开工。

    慕容琴没想到这才几天,李义诚竟然带着人,真来看地方了,对李义诚这个退伍军人,刮目相看、另眼相待。

    到了吃饭的点,这一行人,准备要回青山市吃饭。

    李义诚发现这次慕容琴不请他去家里坐坐,更不提吃饭的事,就打趣道:“慕容兄,你对我真是有意见,就不请我去家里坐坐,吃个便饭,喝口热茶?”

    慕容琴大笑道:“你们这么多人,我的小家小院可盛不下,何况西木和小清一会就到,你嫂子准备的吃食只够我们这一家人吃的。连你的也没有。”

    “小家子气,你个大艺术家,整天是怎么寄情于山水,待客之道都不懂。”李义诚也大笑着打趣着慕容琴。

    “我说了,没地方,没吃食,没准备。你想去就去,我不拦着,到时尴尬的是你,不是我。”慕容琴也不惯着李义诚,大笑地应对。

    “好,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时保准不麻烦嫂子。”

    慕容琴对李义诚的厚脸皮也是无话可说、无言以对,碰见这位大兵,让他有理也说不清。

    李义诚跟着慕容琴向他家的小院走去,看慕容琴吊着个脸,就专门请教道:“慕容兄,《侠客行》中,‘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什么意思?”

    慕容琴看李义诚虚心请教,也就不计较这个大兵之前的厚脸皮,讲道:“前两句的意思是,就算我死了,我身上的豪侠之气,做人的风骨,也香泽后世,不输于世上的英雄豪杰。后两句其中一种意思是希望后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就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流芳百世的意思?”

    “是。你是想用这首诗,说你自己的吧?”

    “不行吗?男儿应当行侠仗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认为后两句想说的是,不要像扬雄那样,在书阁之中,白首穷经。”

    慕容琴不想跟这个大兵掰扯这么细,讲道:“你说的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解释,但我不这样认为,侠客的功绩如果没有文人来传颂就是野史,登不上大雅之堂。你是想劝我出山?”

    “慕容兄果然明察秋毫,你在青山一呆二十年,出来活动活动,没什么不好。”

    慕容琴看了一眼李义诚,被这个大兵戳到了心窝,他正有出山的打算,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一直在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这个东风。想来,李义诚是愿意帮助他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罗毅一行人就这样跟着李义诚呼啦啦地进了慕容琴家的小院。

    小清母亲正准备喂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孙子吃饭,忙得不可开交。看见这一行人都来了他家的小院,小院子一下子显得窄仄狭小、窄门窄户。

    小清母亲赶紧地解释道:“哎呦,义城,你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这弄着俩孩子,没法招呼你们。”

    “素琴,不用管他,他说了,今天他自己丰衣足食。咱们到时候该吃饭,吃饭。”

    李义诚大笑着跟小清母亲打趣道:“嫂子,慕容兄,这么小气,就怕我给他吃穷了。没事,你忙你的,两孩子,我来管。”

    说着李义诚接过小清母亲手上的儿童小碗和小勺,让大点的孩子,坐到小板凳上,拿起小饭桌上的小围嘴给孩子系上,把小碗和小勺摆好放在孩子身边的小饭桌上,和蔼地说道:“小喆喆,坐好了自己吃饭。哥哥要让弟弟看着,自己都能吃饭了。”

    孩子盯着李义诚看,奶声奶气地说:“大伯,我会自己吃饭。弟弟不会。他整天让奶奶喂他。”

    “是吗,还是哥哥厉害,让弟弟学着点,以后也不用奶奶喂饭了。”

    李义诚抱过小的,自己也坐到小饭桌旁边,一口一口地喂着孩子吃饭,还跟小孩聊天:“小彻彻,为什么不自己吃饭?”

    “我,喜欢奶奶喂着吃,不喜欢,自己吃。”

    小孩说话还不利索,但也很认真地、一板一眼地跟李义诚解释道。

    “小彻彻,长大了,要跟哥哥一样,自己吃,好不好?”

    “好,我自己吃。”

    哲哲自己吃饭过程中,有几粒米饭掉到桌子上,彻彻就着急地提醒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哥哥,饭饭掉了,要吃。”

    李义诚一边喂着腿上的小孩子,还一边照顾自己吃饭的大孩子。

    李义诚的这番神操作,把罗毅、唐军、陈教授一行人给看呆了,他们可是第一次看见,李义诚这饱含着慈父、满眼怜爱地喂孩子吃饭的形象。

    这时西木和小清的车也到了小院子外头,停下车,两人走了出来,进了院子。

    小清妈妈看到他俩一起平安顺利地回来了,喜出望外,连忙叫小清爸爸出来,迎接他的宝贝女儿。

    老两口喜不自胜地围着俩人有说有笑,小清母亲乐不可支地赶紧去厨房,打开燃气灶,将准备好的饭菜,翻炒加热。

    院子里,西木跟小清的爸爸寒叙道:“叔叔,清儿前两天跟您和阿姨闹别扭,这不我把人给您二老带来了。您看这大活人,活蹦乱跳的,好着呢,她就是跟您二老闹个小情绪。”

    小清搂着爸爸的肩膀,亲昵撒娇地说道:“爸,原来您是特别有名的大艺术家,怎么不告诉我和哥哥啊。”

    “这有什么好说的,那都是以前的辉煌了,智者莫念昔日功,梅花不提前世绣,我一个归隐山林多年的老人,更不想再提了。”

    “爸,西木是国内有名的摄影师,想拍一点您琴棋书画方面的视频,他是个唯美主义者,您的字画还有古琴他特别感兴趣,您能不能看在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份上帮帮他。”

    慕容琴一听,他正想着如何借东风,这东风就自己找上门了,欣然答应道:“好啊,这个忙我能帮,我也正想把我这些年的感悟和保存下来字画,规整规整。只是没有懂的人、合适的人来帮我整理。”

    “叔叔,您忘了咱俩可是同行。我帮您啊。”

    “西木你真不怕麻烦,给我这个花甲之人整理我毕生的所作所想?”

    “当然愿意了,这个机会太难得,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能这么信任我,让我给您代为整理,我是三生有幸、求之不得呀。”

    慕容琴对西木这样谦虚勤奋,又会给人台阶下,因势利导、借坡下驴的年轻人很是中意,哈哈大笑了起来,赞同道:“好好好,今天开车累了,休息一下,明天再开始。咱们先吃饭。”

    小清看到李义诚竟然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抱着喂着她的小侄子,一边还不停地照顾她的大侄子,就被李义诚这萌萌可爱的一幕给逗地咯咯地笑了起来。

    “义城哥,你这是要改行当奶爸啊?”

    李义诚瞅见小清,也笑着回道:“我看奶爸这工作,挺适合我。”

    “怀珠抱玉,舐犊情深,寸草春晖,父子有亲。义诚哥,你真像他们俩的父亲。”

    李义诚这段时间正好学了些诗词,笑着念到:“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布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尽头,我倒愿意做他俩的父亲。”

    小清兴致很高,附和道:“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慕容名。”

    小车车吃着饭也跟着对道:“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看大孩子吃完了,还要吃,李义诚用勺子从大碗里舀出了几勺给孩子吃,还叮嘱道:“小喆喆,这碗吃饱了,就不吃了。”

    西木一个人大包小包地往小清的家里,一趟一趟地拎着东西。看他哥的同事都在,感到很好奇,也不方便问,就跟他哥打了个招呼。

    “李董事长来了。”

    “昂,好巧。”

    慕容琴看西木、小清都进了家,欢喜地说:“西木,你和小清洗洗手,准备吃饭。”

    李义诚看他的一行人都站在一旁看他喂孩子,笑着说道:“罗毅,唐军,你们找嫂子,进厨房自己动手,别在这站着。陈教授,你坐到茶台旁先喝茶,这俩小子,饭做得可好了。咱一会吃更好的。”

    罗毅和唐军进了厨房,小清母亲给他们指着米面油、肉蛋菜、酱醋盐、锅碗筷,存放的地方,抱歉地说道:“两位辛苦了,不知道你们今天来。”

    “没事,阿姨,您去吃饭吧,我们在家经常做。”

    慕容琴也不让李义诚和陈教授,只和西木、小清、小清母亲,四人坐在一起开始吃饭。

    两个孩子都吃饱了,李义诚放下小的,解开大的围嘴,领着俩孩子去院子里玩了。

    小的还要让李义诚抱,大的说:“彻彻,大伯抱不动咱俩。我带你玩。”

    “来,大伯,把你俩都抱起来。”

    说着李义诚把两个孩子都抱在身上,在院子里,转圈圈,两个孩子像坐转转车一样,咯咯地笑着不停。

    在屋里吃饭的小清母亲说道:“西木,你哥,真会看孩子。小珍去北城后,这俩孩子,平时我带,可费事了。我都弄不住。吃饭不是打闹,就是跑着不好好吃。你哥喂,可乖了。坐那一动不动,一会就把饭吃完了。”

    “阿姨,我就是我哥从小喂大的,我妈都没喂过我。他对孩子特别有耐心。”

    “西木,你哥,越看越像你爸。”

    “清儿,别胡说。这叫长兄如父、兄友弟恭。义诚比西木大了12岁,当然要照顾弟弟了。”慕容琴说了一句他的宝贝女儿。

    “爸,我觉得义城哥,特别喜欢孩子。你看,你那俩孙子跟他玩得多开心。”

    “嗯,上次他来,我就发现了。自己没有什么,就喜欢什么。人之常情。”

    小清母亲问道:“西木,你哥这次来青山干啥来了?”

    “不知道,他没跟我说。”

    “他带这一行人,是要开发湖西那片地。你哥可不是个一般人,这么快,环保局就批复了。我听说那个郭局长对咱们这一片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视,根本不给开发商批复建山庄这样的项目。也不知道李义诚使了什么手段,把这批文拿下来。”慕容琴不紧不慢地说道。

    “爸,义城哥是怎么知道湖西这片地的?他又不是青山人?”

    “几周前,他去湖西,看到那里有泉水,喜欢,就任性地要建个中式山庄。”

    “嗯,我哥有这个毛病,心血来潮,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啥?”西木怕小清打破砂锅问到底,赶紧搪塞道。

    慕容琴四人吃完饭,正要收拾碗筷。罗毅和唐军端着饭菜出来了,笑着说道:“大哥,嫂子,你们尝尝我们做的饭菜,如何?”

    小清母亲,看了看饭菜,笑着赞扬道:“闻着就是香,比我做的好多了,色香味俱全。平时都是儿媳妇帮着我做饭,她去北城了,没人帮我,我就瞎凑合,我还真做不了这些人的饭。你们见谅啊。”

    “没事,阿姨,这我们都不好意思地打扰了。我们李董,就喜欢吃我俩做的饭,这不把你们麻烦的。你们把碗筷都放到厨房,我们吃完一起收拾。”

    小清母亲将碗筷拿到厨房,一看厨房收拾得比她做饭之前都干净。心想李义诚这两个手下,真不是一般人,人年轻,大高管,还能做饭、收拾家。

    罗毅走到院子,叫李义诚吃饭,看他干爸跟俩孩子玩得很嗨,想起他小的时候,李义诚带着他和双胞胎哥哥一起玩耍的画面。

    那时,李义诚还在部队,穿着军装,英姿飒爽,坚毅如铁的肩膀,宽大厚实,如同一面遮风挡雨的墙。他和哥哥欢声笑语地都趴在他的背上,看到了从来未有的景象。他们仿佛一瞬间长高,像个高大的巨人一样,挥洒着永恒宁静的时光。李义诚是他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榜样,在他的身上,安放着他们最温暖的父爱与情商。是这个无比美丽的男人,带着他们俯瞰到最美丽的模样,带着他们向着世界,恣意轻狂,展翅豪放。

    罗毅不忍心打扰,李义诚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闹,他不知道这个身材伟岸的男人,为什么至今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他确定地知道,这个侠骨柔情的男人,有着宽厚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