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丐侠传奇之英雄使命 » 第8章 醒悟,机会

第8章 醒悟,机会

    栖霞县书房,墙面上有历朝历代书法家和画家作品,也有著名诗词,然而这些在目前却是相反的。

    此时书房没有它原来作用,而是成了县令葛祥贵消遣之地。整个书房不是美人嬉戏打闹,就是蛐蛐之叫。

    葛祥贵正和两位美人嬉戏打闹,又和美人一同斗蛐蛐时,一名叫张顺和杨凯的两名捕快带着张三进来了。

    一个美人注意到两人,随即在葛祥贵耳边嘀咕,“老爷,两位捕快来了。”

    葛祥贵聚精会神看着蛐蛐,又一脸不耐烦道:“来就来嘛,让他们等着。”

    美人起身向张顺俩人示意,把张三带下去。张三看到此时的葛祥贵,气愤喊着葛祥贵名字,而后,被两名捕快带走。

    “等等!”

    葛祥贵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随即叫住两名捕快。然后放下手中小棒子,起身看向张三,“你是何人?竟敢直呼本官名讳。”

    张三拱手答道:“在下芜湖张三,见过葛大人。”

    葛祥贵看着他,思考一阵,依然想不起,张三是谁?当然,想起来才是怪事,毕竟两人不认识,也没见过面。

    “张三?芜湖?本官不曾去过安徽啊。你到底是谁?为何知道本官名字?”

    张三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他做官是为了什么?随即对刚才葛祥贵之举,进行批评。

    葛祥贵听的一愣一愣,随后暴跳如雷,指着张三怒吼道:“娘的,你一个贱民,居然敢教训本官,难道你不怕罪加一等吗?”

    张三镇静答道:“我是为了骂醒你,也是为了栖霞县百姓,所以,我有什么不敢的。”

    葛祥贵更加火冒三丈,随即让张顺把张三带到牢里,在张三转身过去后,又转身从怀中掏出信,递给葛祥贵,“葛大人,你还记得当年和你一起考取功名的方大人吗?而我刚刚的话,也是当年方大人问你的话,做官是为了什么?你当时是怎么答的?”

    “方大人?”葛祥贵想了想,这才想明白,但是,还是一样生气,随即接过信,又让张顺把张三带到牢里。自己拿着信,又喊两个美人退下,两个美人瑟瑟发抖的急忙退下。

    在县衙连廊里,县丞遇到张顺和杨凯带着张三去往牢房路上,不襟问道此人是谁?张顺回答道:“回县丞大人,他是我们在街上抓到疑似倭寇奸细之人,大人让我们把他带到牢里。”

    “倭寇奸细?”县丞眼珠子一转思考着。

    葛祥贵一边看着手中的信,一边又十分气恼,随即狠狠将信拍在桌上,气恼道:“姓方的,我想不明白,为何你的成绩比我还差,你居然做知府,而我做县令。我,我真是想不通,想不通啊。”

    而这原因,属于他的多想,多虑,再加上心态不好,逐渐的,偏离方向。

    张三在栖霞县牢里,这才反应过来,“我干嘛要激怒他?这倒好,关在牢里,出不去了,又如何完成方知府交代的任务?”随后想起方知府对他多次叮嘱,这才后悔起来。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县丞来了,县丞随即仔细打量张三一身,然后让张顺把牢门打开,但张顺表示,万一大人知道了,那后果不敢想象,所以,还是不能打开,除非有大人命令。

    县丞生气看着张顺,“我是县丞,一县之丞,我要你打开,你就给我打开,快。”

    张顺心不甘情不愿打开牢门,县丞让他出去,他还是不肯,县丞随即对他大骂,张顺这才离开牢房。

    张三看到此情况,是震惊不已,怎么堂堂捕快不听县丞的?这太匪夷所思了。

    张顺离开后,县丞进来看着张三说:“我听他们说你刚刚行为,你真的是太平府方知府派来的?”

    张三点头回应,县丞想了想说:“我早就听闻太平府的方知府,他是个好父母官,政绩斐然,是难得一遇的好官呐。也听闻方知府和我们县令关系,只可惜我们县令。哎,一言难尽呐。”

    张三拱手说:“在下看县丞大人,不是和县令一条心,那县丞大人,为何不用心给百姓谋福利呢,还有,我听闻倭寇时常过来,本来可以打赢的,怎么……”

    县丞大倒苦水说:“我虽然是县丞,但是,我一人之力,是难得扭转乾坤。你不也看到刚才情况吗?他们都是县令大人的人,根本不会听我的话……”随后一声长叹。

    张三看向牢房小窗户叹口气。这时县丞迅速把张三的宝剑还给他,张三却不知所措,“你这是干什么?”

    县丞道:“我知道你是好人,你的东西,还是你收好。等有时间了,我再悄悄放你走,然后给方知府说明情况。”

    张三刚要开口时,葛祥贵背着手进来了,县丞也就明白,这肯定是张顺给他说的。

    “县丞大人,你的事情忙完了?”

    县丞毕恭毕敬表示没有,葛祥贵怒道:“既然没有,那还不快去,在这里干嘛?”

    县丞看一眼张三,随即告退离开,葛祥贵看着张三说:“张三是吧,你就别指望出来了,如果你出来,那姓方的,肯定会将我的事情给抖出去。”随即转身离开。

    这时张三道歉,葛祥贵还是知道他的原因,随即说:“你不是想出来嘛,我告诉你,道歉没用,你休想出来。”

    张三无奈看着葛祥贵离去,自己也恨自己,干嘛冲他发火,自己又不是比他高的大官,直接把书信给他不就完事了。

    傍晚,潮阳县,一群倭寇海盗袭击潮阳县,潮阳县官兵愤然抵抗……

    在这一天早上,阴雨绵绵,而方知府仰望天空,久久没等来张三消息,心里有些担心,也不知道张三情况。

    这时,一名衙役跑过来,方知府以为是张三消息。然而看信后,原来是潮阳县县令写的感谢信,感谢他带来的五名精英,这才抵抗住倭寇袭击。之后,仰望星空,闭目祈祷……

    时间很快来到晚上,栖霞县和往常一样平静。随后,海边开始有大部分倭寇悄然登陆,随后开始抢掠,厮杀。

    此时一名倭寇,名叫平氏一郎,用他们语言喊道:“快快快,女人,金银珠宝带走,其他的,通通烧掉。”

    随后,女人叫声,孩子啼哭声,老人惨叫声,还有男子反抗和被杀,没一会儿,火光冲天。

    这时看不惯,很想出手的一些正义捕快,也不管葛祥贵命令,开始拔出刀和倭寇打……

    此时葛祥贵正在睡觉。不久,张顺来到门前喊道:“大人,大人,不好啦,倭寇来了。”

    葛祥贵被吵醒,十分气愤坐起来,然后答道:“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随他。”随即又躺下了。

    门前的张顺,无奈叹口气,又愤然转身离去。这时葛祥贵睁眼思考着,随后起身来到书房。便看到案桌上,方知府给他写的信,想了想的打开信件看。

    在看信之时,又抬头思考着,随后回想起年轻时候,俩人的画面。

    那是十几年前,两人还很年轻,也是一个村上,心中也有抱负,也想对朝廷,对百姓做点贡献。

    虽说方知府家境不好,但葛祥贵还会伸出援手,两人一起互帮互助和学习,又一起从乡试,会试,院试,殿试考。

    某一日,两人成功参加会试后,准备下一场院试时,两人在山清水秀之地,谈诗作画,论古今之事。

    “贵哥,咱们寒窗苦读几十载,贵哥对做官是为了什么?有何看法?”

    葛祥贵拿起酒壶,将自己酒杯倒满,一饮而下,说:“做官,不是为了发财,也不是为了高官俸禄,”转身看向他说:“做官,就是为朝廷,为天下黎民百姓。他们生活过得好了,我们就心安,我们也对得起这几十年的寒窗苦读,还有我们头顶上的乌纱帽。”

    方迁拿起酒壶,将自己酒杯倒满。看向葛祥贵说:“贵哥说的没错,我们像宋朝的包拯,还有唐朝的狄仁杰一样。为民请命,造福一方,做一个刚正不阿,有所作为的父母官。”随后一饮而下,葛祥贵继续倒满酒杯,又喝了一杯酒。而后,俩人坐下来继续闲聊,畅谈人生。

    这时方迁看一眼葛祥贵,又看着面前河中白鹅说道:“贵哥,我心中有个想法,想给你说。”

    葛祥贵回头看一旁方迁,询问什么想法?方迁表示,就是心中有个建议!

    “那好啊,方迁老弟有建议,随时提出来。”

    方迁想了想说:“说实话,这些年和贵哥一起学习,我发现贵哥心态不是很好,也会多虑多想。我建议贵哥改改这些不好毛病吧。”

    葛祥贵一下严肃起来,回头看一眼他,然后起身拍拍屁股,走向另一处说:“说的好听,改是不可能喽,我从小娇生惯养,家大业大的,也早就这样啦。对啦,方迁老弟,时候不早,赶紧回去吧,我走了。”

    此时葛祥贵一直盯着书信,眼里有泪珠打转,然后又想起方知府询问他,做官是为了什么?还有昨天张三对他说的话。

    “葛大人,如果做官都像您这样,那还不如回家做生意。您这样做官,表面是做官,其实是坑害百姓,坑害皇上,是对朝廷,对国家不利。您不妨再想想,如果大家都像您这样,那倭寇之野心就更大了,那就不是上岸抢掠这么简单了,葛大人。”随后就有罪加一等说辞,最后让张顺和杨凯把张三送进牢房。

    这时杨凯进来,刚要说时,葛祥贵表示,立马让县丞过来,杨凯转身离去,自己拿出纸和笔书写着……

    此时牢房里的张三,隐隐约约听到外面吵闹声,随即询问狱卒,但狱卒看了他一眼,并没理会他。

    不久,县丞来到书房,看到葛祥贵在书写,没有开口说话,只有静静等着。而后,时不时留意外边,心中有些担心。

    这时葛祥贵书写完后,放下笔,随即站起来,并拿着两封信,走向县丞面前说:“县丞大人,这阵子对不住了。请你把这封信递给登州卫,请他们来帮忙剿灭倭寇。”县丞顿时大吃一惊,县令今日怎么好了?随后接过书信。

    葛祥贵又递上另一封书信说:“这封信,请你让张三转达给方迁,也就是太平府知府。”

    县丞呆滞一阵,“那大人您?”

    葛祥贵转身来到柜架前,抽出箱子,县丞这时看到,十分震惊。葛祥贵拿出大刀,转身看着县丞说:“你赶紧送信,本官要亲自上阵抵挡倭寇!”随即拔出刀,迅速走出书房,大喊:“栖霞县众衙役集合!”

    县丞看到后,呆滞一阵,一旁葛祥贵催促他,赶紧去请救兵,另外,又改变主意,那就是让张三转达的书信,将由杨凯送去,县丞立马去往登州卫送信。

    随后一声豪言壮语后,亲自领着衙役出去迎敌,杨凯迅速来到牢房,将书信递给张三,然后又快速和葛祥贵汇合……

    此时张三看到离去的杨凯,而牢门没打开,便喊道:“哎,差大哥,你倒是把门打开啊,你不打开,我怎么出去?”

    “还是算了,还是我来吧。”随即查看牢门,怎么打,都打不开。

    没一会儿,这才想起来,自己不是有宝剑吗,随即使用宝剑,暴力打开,结果,牢门还是完好无损,张三顿时坐下来嘀咕道:“还以为有了生机,结果出不去。”

    这时一些百姓看到葛祥贵亲自领着衙役和倭寇厮杀,都不相信自己眼睛,还以为自己看错了。随后仔细定睛一看,没错,他就是大家对他咬牙切齿的葛祥贵。

    看到葛祥贵这次不退缩后,大家热血高涨,奋勇厮杀……

    一名倭寇指着葛祥贵,对旁边的平氏一郎说:“队长,今天县令居然亲自来了,我看情况不妙啊,要不?”平氏一郎摆手表示,就算是知府来了,自己也不怕。

    张三经过一番摆弄,这才把牢门打开,随即拿着宝剑冲出来。

    葛祥贵此时全身沾满鲜血,随即拿着大刀,激烈和倭寇厮杀,倭寇一个个地倒地死亡。

    平氏一郎看到后,立马拿起武士刀冲向葛祥贵。葛祥贵也注意到面前的平氏一郎,平氏一郎缓慢说着我国语言,“你,县令,居然今天亲自上阵,我的,要会会你。”

    “你们这些该死的倭寇,放马过来吧。”葛祥贵举起大刀大喊道。随即和平氏一郎殊死对决……

    张三赶来后,刚要杀时,却停住脚步,心里想到方知府对他说的,打入敌人内部,然后摸清守公岛位置和守公岛上的情况,好到时一并解决。

    “这不就来了嘛?我戴个面具,然后来个鱼龙混珠,表面杀自己人,实际杀倭寇。”

    随即拿出面具戴上,“方小姐真高明,居然给我斗篷,还有面具。”然后冲向队伍中厮杀。

    葛祥贵和平氏一郎打了几个回合后,不敌平氏一郎。这时留意到一处的张三,随即冲了过去。

    平氏一郎看到葛祥贵挑面具人打时,冷笑道:“就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只能和我的部下打。”

    这时张三嘀咕道:“大人,是我,是我啊。”葛祥贵听到声音,有些眼熟,但是想不起是谁?

    “你到底是谁?你不是倭寇?”

    张三看到远处的平氏一郎,还注意到自己,自己又没办法向葛祥贵解释,随后转眼一想,还是飞到阴暗没亮光地方再说。

    平氏一郎看着张三点点头,随后才反应过来,“等等,我们的人,有戴面具的吗?”

    张三来到暗处,葛祥贵也跟来,张三看到已安全,随即摘掉面具,葛祥贵大惊,张三就给葛祥贵解释原因。

    “葛大人,其实方知府让我给你送信是其中之一,另外最重要的是,方知府想让我打入倭寇内部,然后了解他们驻地_守公岛。到时我们大明大军压进,一举剿灭这帮可恶倭寇。所以,我看到现在是好机会,我就戴面具冒充他们的人。”

    葛祥贵惊讶,又喜出望外,还称赞方知府,“没想到时隔多年,方迁老弟还是那么聪明和有胆量。”

    张三道:“其实这些都是南京六部的主意,方知府只是执行官而已,我也就执行他的命令。”

    葛祥贵思考一下,随即表示,要不这样,既然你是想打入他们内部,那么,你干脆杀了我,拿我的人头去呗。你别忘了,刚刚那个领头的,一直在看你呢。

    “这怎么行呢?我不能杀我同胞啊。”张三震惊拒绝道。

    葛祥贵就表示,这样才真实,不然,你怎么能骗得了这帮倭寇信任。而我已经颓废好几年,我这样做,也算将功抵过吧。

    这边你情愿送人头,我拒绝要人头,那边还是打的很激烈。平氏一郎看到面具人还没回来,随即叫手下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