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149、朕要搞走私

149、朕要搞走私

    毕享一个“嗯呢”就出了口,果然是山东人。

    可朱厚照也顾不上争面子,因为这道口子是下游的人自己炸开的,就是这么作死。

    现在朱厚照还得想办法去填这个口子,而下游的人还反对。

    朱厚照也不笨,很快就想到了毕享一开始说的,自己掌握了大量的西北产业,那些应该是开中的关键。

    这些韩文原先投资并控制的产业,到了朱厚照手里之后一直没想好妥善的处理办法,所以他只是让崔铣去监督核查。

    现在看来毕享倒是帮着找到了盘活的办法。

    这样子看韩文倒也没做错事,而是选错了对象,韩文不该损国家而肥西商,应该瞄准废开中法的人。

    不过他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让他反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也不可能。

    更何况孝宗就是废中开法的最大背景,不找他算账还找谁。

    也只能说孝宗是笨死的,帮士大夫群体谋利,却被他们卖了,还做了替死鬼。

    很傻,很天真,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对方的死心塌地,浑没想到让人凿了船。

    而凿船者正一脸恭敬的看着他沉入水底。

    毕享担心什么也一目了然,他怕朱厚照玩不过那群人精。

    朱厚照可不怕,论歪门邪道,他自认一生不弱于人,昏君嘛。

    放开了圣君包袱,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朕有三策可用,可解西北之急,上策用手里的西北产业推动开中,水泥、糖精、盐精、味精、香精、辣精、酒精皆可,以后有了新物产也可再加,但不能明着来,此策为缓策。”

    毕享神情一振,马上叩头谢恩,他没有私利,朱厚照也受了。

    “中策为朕出资本,在九边实行屯垦,这一条须稍延时日,但它能持久,此为永策。”

    最好的办法就是西北粮食自足。

    “下策走韩文、张懋的老路,直接向瓦刺、鞑靼供盐,此策饮鸩止渴,却能立即见效,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陋策,还需一人去帮朕掌控解池,大肆提高食盐产量。”

    【叮,巨利资敌,昏庸度+1,获得昏君的进击技能包:昏君都有玲珑窍。看看纣王、周幽王、杨广、赵佶等人,无不是才质卓越之辈,昏君的智慧是超群的,你也一样。】

    毕享当即叩头:“臣愿往。”

    “你愿背这口黑锅?”

    “臣心甘情愿。”

    “张懋本来有走私渠道,朕需一人前往主持,此人须督镇三边,能压服边军众将。”

    话一出口朱厚照就想到了,这不是为杨一清度身订做的嘛。

    叩阙之后杨一清就出镇三边了,不然哪有刘宇的位置,杨一清以右都御使总制三边。

    毕享也是如此认为:“微臣回京前在西安见过杨总制,杨总制语于微臣,但得使西北生民脱离苦厄,他将一力承担,不计代价,无虑身后。”

    原来也有“同党”。

    可朱厚照却对此刮目相看,没想到杨一清还有这等魄力,他可是个南派哟。

    莫非经过了叩阙事件,杨一清看明白了?

    不管了,有人宁可背黑锅也要上,朱厚照没理由不同意,他还许下了大手笔:“为了重启开中,朕从内帑拨付西北五百万两。”

    这些当着高凤的面说无所谓,却让王瓒目瞪口呆,陛下竞然是这样的吗?

    原来的圣君形象在王瓒心中坍塌了,重新立起了一个多彩的带有黑点的君主形象,不完美,却更有血有肉更近人。

    而且王瓒也对朱厚照的信任感动得无以复加,唯有以死相报。

    王瓒抱拳立誓:“臣必不使西北将士再白白流血,一定尽快整备完善水泥制法,陛下,西北之用水泥,应在西北立窖,就地供应,而且开中的水泥,也应出于西北。”

    朱厚照很满意王瓒的表态,也扔过去一个大红包,当场砸晕三人。

    “朕给高伴伴和王待讲折算的皇产股份,现在折价一百两银钱一股了,红利这几天就拆出,到时让人给你们送日月银行的存折。”

    兑现得太快了,差点让高凤的心脏都受不住。

    回到宫中,朱厚照也越想越受不了,娘的,不能让人拖后腿朕还得反过来给他们擦屁股,他决定捅那些人的菊花。

    反正朕也亲自参与走私了,不如再玩大点,把江南豪绅的后尾也捅了。

    叫来了钱安,让钱宁给宋素卿带个口信,准备支持他把走私这项有钱途的事业做大做强。

    那些豪绅摸得,朕就摸不得?

    【叮,败坏税赋,昏庸度+1】

    今天出了大血,得从那些豪商身上重重地咬回一口肉,如此方泄朕心头之恨。

    老子这波不摊牌,直接砸场子,皇倒,看你们怎么跟朕玩。

    宋素卿怀疑人生,进京探个路而已,要不要这么玄幻,直接探到了皇上,皇上还要支持他走私。

    这就跟造反被抓然后皇帝说也要入伙造反一般荒谬。

    但钱宁是锦衣卫千户没错,皇上也是真的,还赐给了宋素卿一套飞鱼服。

    还不算,实职的三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官印,蟒玉腰牌一次过给足,这不可能作假,也没人敢作假。

    朱厚照怎么可能比刘瑾小气,让人干活,不得给够甜头吗?

    理由也想好了:“让宋卿走私而非官营朝贡,是为了平衡东瀛的局势,官营就得摆在明面上,一旦各家大名知晓,细川氏如何自处,细川氏是宋卿在东瀛的根基,细川氏越强,宋卿以后在东瀛就越便利。”

    宋素卿也只能五体投地谢恩。

    等他行完礼,朱厚照还亲自扶了他起来:“朕查过了,宋卿本是中国之裔,被卖至东瀛,却不坠汉家之风,说起来宋卿本姓朱,还是朕的同族,是朕这个族长不称职,让宋卿寒了心。现在朕知道了,不能让卿孤苦无依,以后卿就回归本姓,朕赐卿御姓,朱素卿,虽为素衣,不下公卿。”

    朱厚照还朝同席的蔡震叮嘱:“蔡国公,素卿离京前您一定要为他亲登宗册,上表祭告,朕赐素卿字为宗,朱为宗乃我大明皇家苗裔。”

    宋素卿,不,现在要称朱素卿了,他铭感五内,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