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之虎视天下 » 第二十九章回京都

第二十九章回京都

    内心道,这下子全玩完了,自己的九族的下场怕是一个都剩不下了。

    宣德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接着说道:“你要朕对你们开恩,饶过你们!那你们当初做事的时候怎么不想起来,这些百姓吃过了多少的苦,熬过了多少的累!”

    你当时想到了没有,脑袋里出现了这些念头没有。现在倒是想起来了要开恩求饶了。”

    朕已经暗中命令锦衣卫去调查,这宣化府周围有多少户百姓多少亩田地因为你们暗中搞鬼而收成大降之事了。

    名单上出现一户人家便斩你九族中五人,若是达到十户便拿你九族内五十人去抵罪,如果还不够那就扩大范围到十族去凑,直到凑够为止!

    别想着秋后问斩,名单出现后第二天立即斩立决!

    留着你们活着朕都感觉是在浪费国家的粮食。

    说完也不看一眼已经被吓的晕死过去的知府高尚文,转过去了头。

    看着外面那些官员们,说道:“还有你们这些人别以为想蒙混过关,百姓的白银子是那么好拿的吗?”

    那一些白银子每一个都是带着百姓血与汗的,你们晚上睡觉就不怕那些百姓来找到你们索命吗。”

    人群中一个官员胆子大着抬头说道:“启奏皇上,皇上此话有误,依照大明律中所说,凡是年过八十岁以及七岁以下者,如果不是造反不得叛为死刑!”

    “如果依照皇上先前所言,实乃商纣王之举!有伤皇上圣明!”

    宣德皇帝听后,不以为意的说道:“朕不在意这些名声,朕只关心治下的老百姓生活是否如意,有没有人敢欺压朕的百姓。”

    还有你们一个个的都说家人不知情,你一个人拿了这些白银,全家人乃至族人也一同过上了人上人锦衣玉食的生活,你们犯了大明律中那些罪名,他们也必须跟着一同受罪。

    跟着你们享受到了人上人的生活,后果也必须一同承担别想着有难就推脱开来。

    你们现在记住了,朕一向是为了百姓谁都可以斩的,九族满足不了,那就斩十族!

    在宣德皇帝的压力下,锦衣卫们激发了十足的动力,当天晚上就把名字以及数据统计出来,交到宣德皇帝手中。

    宣德皇帝看着锦衣卫收集上来的名单和数据,眼里寒光一闪,叫来了锦衣卫吩咐道:“明天把这些人拉到菜市场门口,斩立决!”

    锦衣卫闻言,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传递命令。

    等到了第二天,宣德皇帝率领着众人来到菜市场门口,此刻的菜市场搭起了台子,周围挤满了好奇围观的百姓。

    小福贵高声宣道皇上架到!周围百姓闻语言纷纷下跪行礼,宣德皇帝说道:“朕的百姓们平身吧!百姓听到后纷纷起来,好奇地看着场中的情况!”

    宣德皇帝落坐后,示意一旁的锦衣卫可以开始了。

    收到示意的锦衣卫,拿着一本册子来到台前,大声地说道:“带犯人,三千营的士兵们押着一个个人来到台下跪着,随后一名名刽子手来到身后站着。

    那名锦衣卫见状,便打开手中的册子,宣读着一个个人所犯的罪名以及其贪污了多少两白银。

    周围百姓听到后,人群之中便猛然炸开了锅,纷纷议论纷纷拍手叫好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些人眼睛里多了些许厌恶感!

    宣德皇帝看着周围百姓拍手叫好,便问道:“小福贵,你从这些百姓当中看到了什么?”

    一旁的小福贵听到宣德皇帝出声询问自己,便说道:“皇爷,小福贵看到的是这些百姓们多么的厌恶这些贪官污吏,百姓心里直夸皇爷做的好呢!”

    宣德皇帝笑了笑道:“朕看到的不只是百姓厌恶贪官污吏,还从这些百姓中看到了民心所向!”

    如果朕利用的好的话,这将是一股难以摧毁的强大力量。足够横扫天下,一切人和事物。”

    谁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福贵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宣德皇帝道:“自先秦开始,直到朕的大明,历经了多少王朝的更换,有多少王朝末期,是因为农民起义而引起一连串的反应,直至最后王朝分崩离析的。”

    小福贵听到宣德皇帝话后,瞳孔扩大,倒吸了一口冷气,想了想要真是这样,任由这些贪官污吏持续下去的话,农民起义造反那是迟早的事。

    搞不好王朝还会有分崩离析之感。

    小福贵仔细想了想,这才发现宣德皇帝所说的有道理,不管是哪朝哪代,最后都是这些平常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农民,才是真有能力进行改朝换代的实力。

    强秦是始于陈胜吴广起义,被六国百姓给推倒。

    一汉当五胡,独以强亡的大汉,张角黄巾之乱率领百姓先起来的,后来才有的三国。

    司马家的晋朝是士家所压榨治下百姓和内迁外族这才导致的五胡乱华。

    唐朝的裘甫起义,都是官员压榨百姓,逼迫百姓不得不起来反抗。

    打牌天下无敌手的蒙元,也是被起于微末的黄巾军起义弄的头疼不以,后被明太祖高皇帝给赶回了草原的。

    小福贵听到宣德皇帝所说的话后,眼神微微一变,看向前方这些百姓眼中多了一些莫名之色,宣德皇帝看到后欣慰的笑了笑。

    说道:“朕看到这些百姓都是天下最好的老百姓,百姓们但凡是有一口饭吃饿不死,百姓们就不会选择铤而走险去造反,反而是会老老实实的种田养家糊口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可朝廷上,地方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是不知道,还是假装看不到这里面的厉弊关系,非要自作聪明的以为百姓老老实实的好欺负!

    逼迫百姓造反,最后自己也落的一个被爆怒的灾民给打死的下场才肯醒悟开来。

    而眼前围观的百姓如果继续被逼迫着活不下去,会不会人群中有那么一两个人带头杀贪官后揭竿而起,那和汉末的黄巾之乱时,有什么区别。

    这时围观人群之中不知是谁,朝着前方跪着之人扔了什么东西,随后众人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场中各种东西乱飞,砸着这些人痛乎不以。

    锦衣卫静静地看着,等到人群之中扔的差不多了,便示意周围百姓停止下来,百姓们见状意犹未尽的放下了手里的各种东西。

    随着锦衣卫念完册子里的内容,便示意刽子手可以行刑了。

    刽子手拿起碗里的白酒含在嘴里,朝着鬼头大刀喷出白酒,白酒接触鬼头大刀形成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滴在地上。

    跪着之人承受不住此时压抑的氛围,俩腿之间湿透了裤子。

    看着周围围观的百姓哈哈大笑!

    随着刽子手魔鬼头大刀挥下,一颗颗头颅搬了家,在地上咕噜噜的乱滚着,周围百姓看着眼前的场景纷纷弯下了腰吐了起来。

    个别承受能力强的此刻也是眉头紧皱,强压着胃中那翻江倒海之意。

    周围警戒着的三千营士兵们则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平静地看着场中情景,这些从战场上厮杀下来的旱卒对眼前的场景毫无感觉。

    战场上可比眼前的场景残酷的多了。

    宣德皇帝见到犯人都行刑完了,便起身拍拍屁股走人,留下围观的百姓一时半刻还没有从这血腥场景中回过神来。

    跟在宣德皇帝身后的小福贵出声说道:“皇上,要不要催一催朝廷快一些派官员来处理这剩下来的烂摊子。”

    宣德皇帝点了点头说道:“行,你传一封信回去,告诉这里的一些情况让内阁选出一名稳重的官员来处理。”

    还有给交趾省和各地方的锦衣卫下令,让其务必留意循环农业推广情况!”

    如果还有类似宣化府这种情况的事情,第一时间上报和秘密观察,如果谁懈怠或是敢包庇的一律严惩不贷。

    宣德皇帝等人在城中酒楼吃过午饭后,登船启航北上返回京都。

    宣德皇帝一行人在六月底终于抵达了天津卫与英国公张辅,陈老将军以及阁老杨荣三人汇合了。

    汇合后四人便启程朝着京都港口驶入,小福贵把行程通知给内阁,让内阁率领朝堂上文武百官起来迎接凯旋归来的宣德皇帝。

    内阁首辅杨士奇在收到小福贵传递过来的信件后,打开观看了起来,看完后,便传递给其他阁老观看,等阁老看完后。

    内阁首辅杨士奇出声说道:“各位,皇上已经到了天津卫,我们该准备准备率领朝中文武官员去迎接皇上,亲征凯旋归来了!”

    其余阁老都同意的点了点头,内阁首辅杨士奇便召集文武百官集合,把宣德皇帝凯旋归来的消息告诉起来集合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听到宣德皇帝凯旋归来后也纷纷大喜,文武百官随着内阁首辅杨士奇一同步行出城,到紫禁城外迎接御驾亲征归来的宣德皇帝一行人!

    内阁首辅杨士奇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城来迎接宣德皇帝凯旋归来,紫禁城中的百姓得到消息后,也自发的汇聚而来,此时的街道两旁出现士兵在维持秩序!

    防止百姓们汇聚后,引发什么踩踏事件,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发生可就不好了。

    宣德皇帝凯旋归来的消息迅速在京都满天飞,不一会儿紫禁城中所有人都收到了消息,朝着这里赶来观看热闹!

    午时末刻,宣德皇帝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船上下来,士兵们在英国公张辅的指挥下,一个个的整齐排列着队形。

    过了几分钟后宣德皇帝见到队形排好后,便一挥马鞭御使战马出发回京都。

    宣德皇帝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就这样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离京都不到十几里地了。

    队伍中的骑兵,打马朝着京都冲去,向着文武百官所在处,通知宣德皇帝等人的距离。

    内阁首辅杨士奇率领着朝中文武百官在太阳底下晒着,一个个的都口干舌燥着,汗流浃背不时用着手帕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

    兵部尚书李庆询问身旁的阁老杨溥,道:“杨阁老,皇上怎么还没有到?不是说到了港口了吗?”

    阁老杨溥看了一眼兵部尚书李庆后,用手抹去额头上的汗水,说道:“不急,皇上这会儿应该到了才是,先静下心来先。心静自然凉!”

    俩人说话的时间里,远方奔来一名骑兵,马上骑兵风驰电掣来到城门口处,猛然一拉马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口中发出一声嘶鸣。

    前足落地战定,战马上的骑兵大声喊道:“皇上御驾亲征,大捷凯旋而归,距离不足十五里!”

    说完,骑兵便掉转马头,奔驰而去!

    又过了十几分钟,远方又奔来一名骑兵,来到城门口处,停了下来大声喊道:“皇上御驾亲征,大捷凯旋而归,距离不足十里!”

    内阁首辅杨士奇提了提精神,对着身后同僚说道:“大家伙儿都听到了吧!皇上快到了,再等一等就行了。”

    文武百官等人又站着等待着,十几分钟后,远处冲来一名骑兵,来到城门口处,勒住战马停下来,大声说道:“皇上御驾亲征,大捷凯旋而归,距离不足五里!”

    这下子朝中文武百官都精神一震,内阁首辅杨士奇转身对着身后文武百官说道:“皇上一会儿就到了。大家伙儿都趁现在赶紧整理整理仪容仪表,不要到时候君前失仪。”

    文武百官们听到内阁首辅杨士奇话后,都各自的看了看自己各处,整了整官袍官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迎接宣德皇帝凯旋归来。

    此时,远处终于可以看到高举的明字大旗,迎风飘扬,缓缓前来,正是宣德皇帝归来的大军到了。

    内阁首辅杨士奇见到军中明字大旗,赶紧示意一旁的仪仗队奏凯歌!

    一旁的仪仗队收到内阁首辅杨士奇的示意后,赶紧奏起凯歌来迎接宣德皇帝来。

    宣德皇帝骑着战马,缓缓地来到城门前,内阁首辅杨士奇率领着文武百官呼啦啦地跪倒下来,大声说道:“恭接皇上,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