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女君记 » 四十三章:西川大败(一)

四十三章:西川大败(一)

    当然,赵匡胤可能正忙着接待四弟廷美呢,暂时不想见他,所以赵炅还能在内宫发火。

    月如圆弧,赵炅这次召见的人太多,已经不适合在福宁殿了,干脆开了大朝用的集庆殿。

    随着一声清脆之声,福宁殿内一个上品汝窑纯色美人瓶被赵炅摔得粉碎,他似乎还不解气,又踢倒了一个绣球香炉。银制香炉滚出好远。吓得李神佑赶紧去捡,这要是着火了可不是玩的。

    但赵炅哪有空理这些小事,他震怒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上咆哮,声嘶力竭:“八万禁军,禁军啊,朕装备精良、大宋训练有素的八万大军,就这么葬送在他曹国华的手里!他当年灭掉南唐的本事呢,现在竟然被一群流寇一战打没了,逃回遂州的只有五万不到,还几乎一般的重伤员!战马军械丢了一半……还有多个大员战死……”

    赵炅觉得头痛欲裂,感觉身侧最近的王显都要重影了,狠狠摇了摇头,咬牙道:“还有,擅自退兵!谁允许的!擅作主张,损兵折将,罪该万死!”

    这话就就太重了,不管是避嫌的潘美,水平很次的王显,还是本不相关的田重进,都微微变色。偏偏赵炅气头上,没人敢说话。

    赵光义怒气冲冲一拍御案,伸手指向内客省使郭守文,喝道:“郭国华,你兼任枢密承旨,你说,曹彬该当何罪?”

    原来你也知道枢密使就是纸糊的架子啊。

    大家心里都在说。

    郭守文也是倒霉,虽也是数得着的名将,但也潘,曹彬面前根本不够看。但出身太原郭氏的他自然也知道皇帝为啥问自己,只能硬着头皮道:“官家,曹帅奏陈军报已到,臣仔细看过,他虽败,却非因擅作主张退兵之故。实因我军冒进,战线延长,偏偏绵竹到剑门一代无险可守,那些本地人才能截断粮道。蜀地多山,骑马不便,偏偏宋太尉受了重伤,水师调动不利,贼子熟悉地利,来去自如,断我粮道,劫我辎重,前方大军已不克久持,曹国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他的很委婉了,但赵炅还是脸红一阵。冒进?宋军为何会冒进?他曾一连三天,连下三道圣旨催促曹彬急进,郭守文这么说,难道曹彬损兵折将反成了他的责任?

    得亏大家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不然非得心里回他一句,难道不是吗?

    但他最好面子,怎么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强行转移话题,道:“你这是替他狡辩,郭守文,朕问你,你曾随王全斌伐蜀,为何就大胜,一向为曹彬副将,怎不会是你不如他。”

    郭守文也是无奈至极,奈何皇帝问话不得不答,只能委婉道:“臣惭愧,劳陛下记得微末功劳。那是后蜀孟昶无道,军民心向国朝,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蜀中政策、地理都已经变了。这确实不是臣和曹将军谁比谁强的事。请官家明查。”

    说到这个,赵炅的头疼病估计能稍微好一会儿,因为赵炅说的这个问题真不是他造成的,而是他的兄长赵匡胤。

    其实,宋军建隆年间新获之蜀地,在衔接之时,剑门内外流寇散匪颇多。郭守文剿抚并用,以抚为主,将大部流寇散匪之首抚降,归附宋朝,兵不血刃,安抚一方。

    要不是后来王全斌杀降,根本不会造成那么大动乱。

    但是这次降而复叛,也导致了当时的统治者赵匡胤对蜀地非常不放心。

    因为巴蜀地区地势险要,为防造反,宋国打下蜀国后,把各州各郡的城墙和护城河绝大部分都夷为平地了,西川共二十九个州郡,只留下益州(成都)、梓州、眉州、遂州四座城池,还把城防措施拆得七零八落。

    当时是放心了,但此时战乱一起,一座城池连城墙都没有,试问如何拒敌?

    难道让曹彬变出来,换了曹国舅也没这本事啊!

    但是赵炅似乎忘了,这事是赵匡胤干的不假。但是他自登基,为了凑北伐军费,西川的苛捐杂税一加再加,加上老天爷不给面子,成都等地这几年不是旱就是涝,收成又少,义军造反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王小波至少现在还做到了公平公正。所以不管打哪儿,总有活不下去的人为内应。

    这哪能不打败仗!

    可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现实就是宋军已经损兵折将,辎重丢失,而且粮道也随时面临着再次被切断的风险。

    赵炅深呼吸几口气,道:“朕不管你如何狡辩,只说曹彬未奉诏谕,擅自退兵,以致损兵折将,人困马乏,该当何罪!”

    郭守义鼻翼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上,这个还真没办法,除非遇上李世民那样抗事儿的君王,不然自秦汉起,主帅如此大败,就是要负全责。

    大宋不杀士大夫,曹彬身居国公,估计也死不了,但下狱论罪也是他们这些武将不能接受的。

    怎么了?都杯酒释兵权了?都试试听你赵官家的瞎指挥了,还不能保全平安富贵?

    但现在毕竟还是封建帝王制度,这话郭守文实在不敢说。

    但他不敢,有人敢。潘美站在前列,捧笏出班,沉声说道:“陛下明鉴,赏罚分明是治军之本。但扪心自问,若换了臣还在前线,换了臣是曹彬,当时情形,唯一选择,也只有壮士解腕,马上退兵。所以臣以为鲁国公其功可以抵罪。”

    眼看赵炅又要发火,这位将军也是强撑着说:“若不是这样,那就不是损兵折将,而是要全军覆没了。”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王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挥余地,指着他名义上的下属说:“潘仲询,你本是劳师无功才被撤回来的,有什么脸面说这个话?”

    一直在当背景的襄王赵元侃也着急了,说:“代国公慎言,这……这不是国法。”

    倒是赵炅怒极反笑,道:“哦,三郎别打岔,听你泰山说说他的高论。”

    潘美也紧张,但还是道:“陛下,军报说的明白。杨业先胜,追踪贼首王小波至绵竹,臣知地理,那里虽然崇山峻岭,但其实无险可守,所以曹彬遵从圣意,感念朝廷不易。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只要抓住王小波李顺明正典刑,此战役也就赢了,剩下的自有张咏等大臣安抚百姓。可是监军王诜贪图战功非逼着杨将军抢功。暴露了我军主力所在,他自己死了活该,却导致全盘计划崩溃。会天降暴雨,冲垮拒马阵,蜀人都高呼诸葛武侯显灵,军心大乱。陛下知兵,知道五六万人哗变是何等可怕,这种情况下,鲁国公能强行退兵已经不容易了。臣冒昧,换了我大宋任何一将,能做的比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