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女君记 » 第十一章:茶香人美壮志难

第十一章:茶香人美壮志难

    可以说,赵普认识到了赵炅对于兄长的心结,但没有想到这个心结这么严重,这份感情也那么复杂。

    毕竟那是乱世中带领他一路成长的哥哥。不管如何,自己继承了他诺大的家业。说没有感情,那不是假的。但为了皇权的稳固,他又不得不一再伤害哥哥那一枝的亲人。这份纠结,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懂得。

    可以说,永国公主真得感谢自己生为女子。不然早就被绝命毒师去送走了。

    但即使是女孩子。赵炅也想把人放到自己身边看着。

    但人家爹死了,嫡母还好好的活着呢,这么小的孩子跟着叔叔婶婶住也不是个道理。那就只有用上学这一个办法来圈住人了。

    不过,虽然赵普跟不上官家的脑回路。但出于宰相的职责。他想了想,还是道:“官家,宫学现在就有,但那都是针对于皇子的。毕竟男女七岁不同席。公主一般都是各位娘子自己管教。”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宋代宫中规矩。皇帝被称为“官家”,皇后被称为“娘娘”或者“圣人”,其余后妃哪怕是坐到四妃之位,也只能被敬称为一声“娘子”。

    宫学是宋代宗室教育的主要形式。除皇子们于资善堂就读外,其他亲王子孙以诸王宫为单位,在每宫分设教授对本宫子弟加以教育。

    但是赵邦媛的情况有所特殊,首先它的性别就不对。其次就是人家父亲也是皇帝,不可在王宫就读。如果去内宫资善堂,那么其他公主也要去。到时候对于各种学士来说就尴尬了。

    虽然宋代文化已经逐渐开始璀璨,但对于五代遗留的赵普和赵炅等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只是赵普不愿意出这个霉头而已。

    果然,赵炅明显已经有了一定考虑。他直接道:“儿郎们需要保家卫国。女儿也要通晓道理。将来嫁人生子,如果传出不雅之事来,丢的还是我们赵家的人。所以这读书是一定要读的。但赵相公说的也不无道理。就在资善堂单独开辟一片地方。除了皇兄的那两个小公主。还有朕不满十二岁的公主,也一起来读书吧。至于翰林学士的人选?就请相公多多留意了。”

    赵普越发觉得心里苦。这虽然不是大事。但官家,您不知道老陈的学识时代有限嘛?当年因为用错了年号,还被先帝直接嘲讽说,“宰相须用读书人”。现在进士们越来越金贵,以此途径成为翰林学士的人,哪里会真心看得起他?再说,这是去教公主们读书。只怕是费力不讨好,少不得要他费一番唇舌。

    但一看赵炅是吃了王八铁了心,他也没有办法。这点儿小事儿,你要是干不好,那不就更给了官家理由来罢处理了吗?于是,他只好拱手道:“是,臣遵旨。只是公主尊贵,需要伴读。这都是大臣闺女,臣就实在不敢置喙了。”

    这个倒真是实话了,赵炅也没有过多的难为。只是垂着腿道:“这也是。好吧,此事正让皇后来办。天气寒冷,相公饮一杯热茶再走。”

    赵普知道,这是官家惯常世恩的手段。加上年纪确实也大了。也不推辞,直接谢恩坐下。

    随即就有宫人搬来一个案几,上面摆着一套完整茶具。因为这些年文化日渐昌盛,赵炅又喜爱风雅。本就已经出现的点茶,风靡于大宋上流社会。

    赵普夫人和氏乃是蜀中著名词人和凝之后,自然也对这些捶茶碾茶之事了解。此时看两名簪花侍女来了,用的竟然是龙茶。

    赵普知道,自几年前起,赵炅就下令在建安凤凰山北苑造龙凤石乳茶,特制刻有龙凤图案的棬模压制茶饼,龙纹茶饼称龙茶,凤纹则称凤茶。但是龙茶仅供禁中用,赐宰执、皇亲及学士、帅臣的皆用凤茶。赵普家里也有,不过此时在万岁殿,倒也不算逾越。

    只见一名宫人先将在干净水钵中注以刚煮沸的水,然后将茶饼置入,浸渍须臾,再以茶钤箝住茶饼,在茶炉上微火炙干,然后以净纸密密裹住茶饼以捶碎,取适量置于舟形银茶碾上。另一人取水入银汤瓶,搁在茶炉上,一边候汤一边转动茶碾中的独轮细细碾磨茶饼。两人配合默契,衣香鬓影,茶香满室。

    茶饼色白,不时有玉尘般的茶末飞扬而出。待那茶饼碾好后,宫人用姑苏画绢茶罗将茶末仔细筛过,然后便提起汤瓶烫一个汝州窑花瓷茶盏,再抄入茶末,注适量热水调至茶膏状如融胶,在注汤的同时往盏中环回击拂。不久,茶汤浮起一叠白色乳花,于茶盏中慢慢凝结成形。

    赵普又等了少许,只见茶汤中最后凝结出一朵梅花图样,笑道:“内贵人好手艺,老臣有幸在官家身边侍奉,不然是万万见不到这等神奇本事的。”

    赵炅也是放松了下来,随口说:“赵相公真是自谦了。谁不知道赵家嫂嫂最是贤德风雅。”顿了一顿,又带着些自豪道:“其实这是元侃这孩子送来的宫女,说是新进得了两个喜欢点茶的宫人。知道香药局最近人手短缺。朕又喜欢这一口,特意送来给朕。”

    不必多言,这两个宫人中一定包括那位刘娥。这还是赵邦媛看在襄王上次帮忙的份上出的主意,“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您的乳母浏阳郡夫人觉得她狐媚惑主。渐渐就有流言传了出来。堂兄今日的恩情我记着,也真心奉劝你一句,若是真心为这位刘娥姑娘好。就先找个由头把她放进宫里。等到在官家或者皇后身边得了眼,不仅会对您好,对她也好。”

    襄王也知道这两年自家亲爹对美人几乎没了啥兴趣,倒不担心刘娥被截留。想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便听了这个小堂妹的。果然被赵炅认为纯孝,大大奖励一番。刘娥也混了一个宫内人名额。

    赵普赶紧说:“襄王仁孝。”但是看着丽人鬓角上琳琅满目的绢花,案几上精致绝伦的茶具,还有这满店的风雅。想着这都是用钱堆起来的。再想想先帝赵匡胤在位时的简朴。和他曾经风雪夜中到自己家中问策。见了自家娘子,也直接招呼道嫂嫂,要的也不过是热汤饼吃,君臣二人就此定下了“先南后北,统一天下”的国策,心里不由感慨。

    这样下去,朝廷真的能打败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要知道,他赵普老家可是幽州人。人老了,难免没有一个归乡的念头。

    这一刻,就算老奸巨猾如赵普,在心里也不由感叹道,都是一个娘生的,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自己为了权势,帮这位官家背书,搞出来一个所谓的金匮之盟。不会让自己变成千古罪人吧?